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吵着要回荆门老家去看雪。路途遥远尚不可怕,旅途的拥挤却实在令人恐惧,所以,时令已进入深冬了,我还在迟疑着。真是天遂人愿,今天,成都竟也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雪。
雪在成都,是极稀罕的宝贝,若干年才下薄薄的一场,仿佛是老天爷的格外恩赐。所以,下雪的日子,都被加载了成都的地方志里。而在我的老家,雪实在是一种寻常不过的东西。有时候我想起童年时代冬天里的诸多乐事,忍不住对儿子充满了同情。
和雪一同降临的,是孩子们的节日。那个爆米花的河南人总是在落雪的日子里把笨重的、形同炸弹的锅挑进村子。于是“嘭嘭”的声音便传得很远。对于小孩子们来说,那漫天大雪中的一小炉炭火有多么温暖,尽管他们又黑又脏、绽了絮露了牙的老棉鞋里,通常连袜子也没有穿。更大的快乐是在瑞雪之后,在院子里扫出一块空地,洒上谷粒,逗引麻雀来上当受骗,这种游戏鲁迅先生小时候就曾玩过,传到我们手中也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如果连着下几天几夜的大雪,就可以纠集十几个村童,手执竹竿去满地里撵野兔了。
那时兔子已找不到食物,饿着肚子据说跑不了多远,整个童年时代我们却从来没有逮到过任何一只野兔,尽管时常可以看见它们灰褐色的身影在田坎间骤然腾起,箭也似地落荒而去,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在雪地里如同童话般美丽。
我觉得,一个没有在雪地里奔跑、跳跃、打滚、掷雪球,互相嬉戏的童年,该是多么苍白乏味。我甚至十分怀疑,如果人生最初的记忆里没有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那样的童年是否可以被称为童年。所以,当五岁的儿子伸出小手,捧起树枝上微不足道的一点雪捏所谓雪人时,我的内心便涌出几分无言的怜悯。我意识到,我的孩子也许并不真正拥有童年,其他的孩子也大致一样。
在都市里出生、都市里长大的最大悲哀,便在于远离了大自然。没有一场雪降临在童年,使孩子们在“人之初”就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美丽与人生的寒意,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我的孩子从来不曾爬过树,因为城里的树不是过粗,就是过细,同样不适合孩子们的攀援,而且树上也没有鸟巢;他也从来不曾养过狗,和一条小狗建立起一种兄弟般的感情,一起玩耍,一同长大。他也不能在水渠边,用泥巴筑一座小小的水库,更不能用纸折一只小船,放在小溪里顺流而下。他对于鸟的知识仅限于鸽子,而且固执地把鸡也列入了鸟类。
当我到幼儿园去接孩子时,我有一种奇妙的、荒谬的联想。我觉得放学后的孩子们,就像放风时的小小的囚犯一样。他们一出教室就拥向院子里的玩具,贪婪地不肯离去。也有的孩子,一边快步下楼,一边高声回答伙伴的呼唤:“我没有时间玩,我妈妈要带我去练琴。”
一辆自行车转眼之间就把童年驮到了一架钢琴前。当我到少年宫,看见那里练武的孩子们时,我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练武厅,只有稀稀落落二十多个儿童,父母却来了四五十位。最基本的武术动作,譬如冲拳、击掌、马步,对这些几代人都跟武术毫无瓜葛的父母来说,却实在艰深难懂。戴眼睛的穷书生、穿狐皮的贵夫人,都在场外跟着教练指手划脚,谁也不知道这里开设的究竟是儿童班,还是成人班。有几位淑女一时找不到纸,只好将动作要领写在手板心里。当孩子们带着一身汗回到家里,教英语的,或是美术的家庭教师,早已恭候多时了。
我本想在孩子上学之前,将他像一头小牲畜那样“敞放”几年,不给过多的拘禁与约束,使他活泼好动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为今后培养独立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可我的想法却与周围的现实大相径庭。我也无法给他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因为残酷的生存竞争,事实上在孩子们呱呱坠地时,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广告词说得好:千万别错过了起跑线。
我真的担心,当孩子长大成人,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光,脑子里会白茫茫一片。我更担心的是,这些孩子们长大后会彼此类似,就像被输入了同样的计算机程序,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被批量生产出来的社会软件。
雪在成都,是极稀罕的宝贝,若干年才下薄薄的一场,仿佛是老天爷的格外恩赐。所以,下雪的日子,都被加载了成都的地方志里。而在我的老家,雪实在是一种寻常不过的东西。有时候我想起童年时代冬天里的诸多乐事,忍不住对儿子充满了同情。
和雪一同降临的,是孩子们的节日。那个爆米花的河南人总是在落雪的日子里把笨重的、形同炸弹的锅挑进村子。于是“嘭嘭”的声音便传得很远。对于小孩子们来说,那漫天大雪中的一小炉炭火有多么温暖,尽管他们又黑又脏、绽了絮露了牙的老棉鞋里,通常连袜子也没有穿。更大的快乐是在瑞雪之后,在院子里扫出一块空地,洒上谷粒,逗引麻雀来上当受骗,这种游戏鲁迅先生小时候就曾玩过,传到我们手中也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如果连着下几天几夜的大雪,就可以纠集十几个村童,手执竹竿去满地里撵野兔了。
那时兔子已找不到食物,饿着肚子据说跑不了多远,整个童年时代我们却从来没有逮到过任何一只野兔,尽管时常可以看见它们灰褐色的身影在田坎间骤然腾起,箭也似地落荒而去,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在雪地里如同童话般美丽。
我觉得,一个没有在雪地里奔跑、跳跃、打滚、掷雪球,互相嬉戏的童年,该是多么苍白乏味。我甚至十分怀疑,如果人生最初的记忆里没有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那样的童年是否可以被称为童年。所以,当五岁的儿子伸出小手,捧起树枝上微不足道的一点雪捏所谓雪人时,我的内心便涌出几分无言的怜悯。我意识到,我的孩子也许并不真正拥有童年,其他的孩子也大致一样。
在都市里出生、都市里长大的最大悲哀,便在于远离了大自然。没有一场雪降临在童年,使孩子们在“人之初”就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美丽与人生的寒意,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我的孩子从来不曾爬过树,因为城里的树不是过粗,就是过细,同样不适合孩子们的攀援,而且树上也没有鸟巢;他也从来不曾养过狗,和一条小狗建立起一种兄弟般的感情,一起玩耍,一同长大。他也不能在水渠边,用泥巴筑一座小小的水库,更不能用纸折一只小船,放在小溪里顺流而下。他对于鸟的知识仅限于鸽子,而且固执地把鸡也列入了鸟类。
当我到幼儿园去接孩子时,我有一种奇妙的、荒谬的联想。我觉得放学后的孩子们,就像放风时的小小的囚犯一样。他们一出教室就拥向院子里的玩具,贪婪地不肯离去。也有的孩子,一边快步下楼,一边高声回答伙伴的呼唤:“我没有时间玩,我妈妈要带我去练琴。”
一辆自行车转眼之间就把童年驮到了一架钢琴前。当我到少年宫,看见那里练武的孩子们时,我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练武厅,只有稀稀落落二十多个儿童,父母却来了四五十位。最基本的武术动作,譬如冲拳、击掌、马步,对这些几代人都跟武术毫无瓜葛的父母来说,却实在艰深难懂。戴眼睛的穷书生、穿狐皮的贵夫人,都在场外跟着教练指手划脚,谁也不知道这里开设的究竟是儿童班,还是成人班。有几位淑女一时找不到纸,只好将动作要领写在手板心里。当孩子们带着一身汗回到家里,教英语的,或是美术的家庭教师,早已恭候多时了。
我本想在孩子上学之前,将他像一头小牲畜那样“敞放”几年,不给过多的拘禁与约束,使他活泼好动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为今后培养独立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可我的想法却与周围的现实大相径庭。我也无法给他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因为残酷的生存竞争,事实上在孩子们呱呱坠地时,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广告词说得好:千万别错过了起跑线。
我真的担心,当孩子长大成人,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光,脑子里会白茫茫一片。我更担心的是,这些孩子们长大后会彼此类似,就像被输入了同样的计算机程序,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被批量生产出来的社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