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过程中,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二者口径不一致或评估值内涵不一致的结果,本文从成本法的角度出发,全面梳理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成本法;收益法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成本法和收益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从成本法的角度出发,梳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关系,从而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笔者从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基本思路着手,通过搭建收益法的预测表格体系,对企业资产、负债的特征和企业的资金来源进行剖析,全面梳理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
一、采用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基本思路
运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公司权益价值,是用公司的企业价值减去债务价值。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法计算公司权益价值,步骤如下:
1.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经营自由现金流进行折现,从而计算公司的经营价值。
2.计算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如溢余现金、有价证券、未进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以及其他权益性投资。
3.把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的价值与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相加,就得到企业价值。
4.计算出所有对公司资产的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包括付息债务、养老金缺口金额、员工期权和优先股等。
5.从企业价值中减除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即为公司的权益价值。
二、企业的资金来源
以上是从会计的角度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及解释,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于两个大的途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包括三类,对外借入资金(有息债务)、经营中形成的自然负债(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和政府拨入款项(含专项应付款—最终转化为资本公积和政府补助—最终通过营业外收入转化为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包括三类,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指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价公允价值的变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资产负债表日以权益工具在授予日公允价值的计量、套期保值会计中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中套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等)、企业经营积累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上述各种来源的资金中需要考虑的资金成本为有息负债成本和股权投资成本,企业利用可以支配的资金从事经营,购买土地(租赁)作为经营场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生产设备和设施,生产产品(购进商品)并且销售形成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主营业务无关的与其他单位发生的资金往来等形成了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在收益法评估时,凡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应无一遗漏的在收益法的测算过程中进行体现,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短期借款除外)在进行基准日营运资金的测算时予以考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测算折旧和摊销的时候予以考虑,对于上述营运资金、折旧和摊销预测时未考虑的项目及除此之外的其他科目核算的内容就要作全面的分析排查,作为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值的调整项予以调整,这样才能将成本法和收益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的口径才能完全一致。
三、全面梳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
1.货币资金。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既能满足企业资金流动所需又不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现金持有量,是指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现金流主宰着一个企业的命运。现金短缺或不足会造成生产经营中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加剧企业风险。较多的闲置资金,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现金使用效率。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现金周转模式及随机模式,日常评估工作中我们使用的主要是第三种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最佳现金余额=(年现金需求总额÷360)×现金周转期
以评估基准日持有的货币资金减去最佳现金持有量,据此计算出评估基准日溢余货币资金。
2.应收票据。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几乎不存在坏账风险,建议以其贴现值视同持有的货币资金看待。对于商业承兑汇票,由于无银行担保,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视同应收账款,在预测营运资金的时候作为资金占用考虑。
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借鉴成本法的估值结果,结合历史年度的周转率,根据市场预期情况和对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的判断,但应注意长期趋势的合理性,据此计算出预测期的因赊销策略而引起的资金占用额(应收账款)和因商业信用而增加的外部资金流入(自然债务—预收账款),作为测算营运资金的基础。
4.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测算营运资金时方法同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应付和预付的工程款及设备款,在测算营运资金的时候予以剔除,预付的工程款和设备款同预测年度的同项目的后续资本性支出一起作出预测固定资产增加和折旧的基础,应付的工程款和设备款作为非经营性负债扣除或作为资本性支出考虑。
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测算营运资金时,除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内容要保留,需要调整与经营活动无关的代收代付、资金拆借、资本性支出等内容,作为非经营性资产或负债加回或减除。
6.存货。需要关注基准日的非正常库存,其存在不能为企业带来原有的经济流入。
7.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注意长期闲置未用、淘汰报废的资产,未参与预测的新增产能的在建工程等。
8.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未参与收入、成本、费用等的预测,是容易被忽视的科目,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看,二者预期会引起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 9.暂时性差异。由于会计计量的账面价值(计量的多样性)和计税基础(计量的唯一性)之间存在差异,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由于暂时性差异的存在,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2)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税前不可以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可抵扣金额>0 可抵扣差异(一般负债项目);来可抵扣金额<0 为应纳税差异(交易性金融负债有关的)
产生暂时性差异的负债项目:
①预收账款:会计准则,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记作负债。税法,收到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会计准则,解除合约已成事实,确认费用。税法,准予以后实际支出时扣除,产生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③预计负债
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预计引起的支出作为费用或损失确认。 税法,准予以后实际支出时扣除,产生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差异×25%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差异×25%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收益法的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先行缴纳的税金,可以抵减以后期间应当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以后期间的现金流出,作为非经营性资产加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以后期间需要缴纳的税金,但是在基准日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会引起以后期间的现金流出,作为非经营性负债扣除。
参考文献:
[1]蒂姆·科勒,马克·戈德哈特,戴维·威赛尔斯合著.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2]徐海成等著.资产评估学.
[3]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著.财务管理学.第六版.
[4]《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套期保值》等.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成本法;收益法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成本法和收益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从成本法的角度出发,梳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关系,从而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笔者从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基本思路着手,通过搭建收益法的预测表格体系,对企业资产、负债的特征和企业的资金来源进行剖析,全面梳理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
一、采用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基本思路
运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公司权益价值,是用公司的企业价值减去债务价值。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法计算公司权益价值,步骤如下:
1.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经营自由现金流进行折现,从而计算公司的经营价值。
2.计算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如溢余现金、有价证券、未进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以及其他权益性投资。
3.把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的价值与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相加,就得到企业价值。
4.计算出所有对公司资产的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包括付息债务、养老金缺口金额、员工期权和优先股等。
5.从企业价值中减除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即为公司的权益价值。
二、企业的资金来源
以上是从会计的角度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及解释,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于两个大的途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包括三类,对外借入资金(有息债务)、经营中形成的自然负债(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和政府拨入款项(含专项应付款—最终转化为资本公积和政府补助—最终通过营业外收入转化为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包括三类,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指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价公允价值的变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资产负债表日以权益工具在授予日公允价值的计量、套期保值会计中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中套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等)、企业经营积累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上述各种来源的资金中需要考虑的资金成本为有息负债成本和股权投资成本,企业利用可以支配的资金从事经营,购买土地(租赁)作为经营场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生产设备和设施,生产产品(购进商品)并且销售形成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主营业务无关的与其他单位发生的资金往来等形成了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在收益法评估时,凡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应无一遗漏的在收益法的测算过程中进行体现,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短期借款除外)在进行基准日营运资金的测算时予以考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测算折旧和摊销的时候予以考虑,对于上述营运资金、折旧和摊销预测时未考虑的项目及除此之外的其他科目核算的内容就要作全面的分析排查,作为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值的调整项予以调整,这样才能将成本法和收益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的口径才能完全一致。
三、全面梳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
1.货币资金。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既能满足企业资金流动所需又不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现金持有量,是指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现金流主宰着一个企业的命运。现金短缺或不足会造成生产经营中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加剧企业风险。较多的闲置资金,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现金使用效率。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现金周转模式及随机模式,日常评估工作中我们使用的主要是第三种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最佳现金余额=(年现金需求总额÷360)×现金周转期
以评估基准日持有的货币资金减去最佳现金持有量,据此计算出评估基准日溢余货币资金。
2.应收票据。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几乎不存在坏账风险,建议以其贴现值视同持有的货币资金看待。对于商业承兑汇票,由于无银行担保,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视同应收账款,在预测营运资金的时候作为资金占用考虑。
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借鉴成本法的估值结果,结合历史年度的周转率,根据市场预期情况和对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的判断,但应注意长期趋势的合理性,据此计算出预测期的因赊销策略而引起的资金占用额(应收账款)和因商业信用而增加的外部资金流入(自然债务—预收账款),作为测算营运资金的基础。
4.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测算营运资金时方法同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应付和预付的工程款及设备款,在测算营运资金的时候予以剔除,预付的工程款和设备款同预测年度的同项目的后续资本性支出一起作出预测固定资产增加和折旧的基础,应付的工程款和设备款作为非经营性负债扣除或作为资本性支出考虑。
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测算营运资金时,除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内容要保留,需要调整与经营活动无关的代收代付、资金拆借、资本性支出等内容,作为非经营性资产或负债加回或减除。
6.存货。需要关注基准日的非正常库存,其存在不能为企业带来原有的经济流入。
7.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注意长期闲置未用、淘汰报废的资产,未参与预测的新增产能的在建工程等。
8.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未参与收入、成本、费用等的预测,是容易被忽视的科目,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看,二者预期会引起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 9.暂时性差异。由于会计计量的账面价值(计量的多样性)和计税基础(计量的唯一性)之间存在差异,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由于暂时性差异的存在,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2)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税前不可以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可抵扣金额>0 可抵扣差异(一般负债项目);来可抵扣金额<0 为应纳税差异(交易性金融负债有关的)
产生暂时性差异的负债项目:
①预收账款:会计准则,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记作负债。税法,收到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会计准则,解除合约已成事实,确认费用。税法,准予以后实际支出时扣除,产生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③预计负债
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预计引起的支出作为费用或损失确认。 税法,准予以后实际支出时扣除,产生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差异×25%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差异×25%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收益法的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先行缴纳的税金,可以抵减以后期间应当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以后期间的现金流出,作为非经营性资产加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以后期间需要缴纳的税金,但是在基准日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会引起以后期间的现金流出,作为非经营性负债扣除。
参考文献:
[1]蒂姆·科勒,马克·戈德哈特,戴维·威赛尔斯合著.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2]徐海成等著.资产评估学.
[3]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著.财务管理学.第六版.
[4]《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套期保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