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南》对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指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导向性文件,“目标”不是“标尺”,而是方向的指引,是对每一个幼儿学习与发展方向的具体期望,教师应把《指南》的实施融入到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并深入理解《指南》,学会观察儿童,并以幼儿为本。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实施问题 解决研究
《指南》全面、系統地明确了3-6岁各个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惑,那么对于这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该怎么样根据《指南》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认识《指南》
幼儿教育关系着我国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同时也寄托着所有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在各方面的良好发展,对于每个家庭和幼儿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于是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9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二、《指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把《指南》当成幼儿学习成绩评价指标
《指南》是指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导向性文件,而非量表一类的测试工具,它的“目标”不是“标尺”,而是方向的指引,是对每一个幼儿学习与发展方向的具体期望,是帮助教师与家长更好地理解目标、更好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但是,在老师没有很好理解《指南》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把这些目标当成了幼儿学习评价的标准,用《指南》中各领域的目标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尺,这是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指南》,也是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二)实施《指南》与幼儿一日生活脱节
一日生活的内容就是幼儿在园的全部生活,老师应把《指南》的实施融入到一日生活中,但是,还是有些教师对此不甚理解,有一些观点和认识的误区,例如:
1.教育如果融入一日生活中,幼儿根本就学不到所需要的知识
有些老师却觉得学习和生活是独立分开的,学习就是学知识,就必须是老师通过说教把知识传递给孩子,而一日生活只是简单的一些生活本领,如“穿脱衣服、叠被子、擦鼻涕等,跟《指南》根本就没有关系,所以并没有把《指南》落实到一日生活中。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就是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的例如:吃饭时对应摆碗筷,和同伴平分糖果,跳绳时数数看谁跳得多,和同伴比一比谁长得高,谁在班上是最高的或最矮的……等等,这些就是把学习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了。
2.生活中学习的知识是琐碎的、不系统的,所以不能把教育融入生活
这种看法尽管认为幼儿在甚或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琐碎的、不系统的,与科学知识相比没有什么价值,幼儿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决定了生活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对象与途径,他们所持知识的形态也主要是源于生活的直接知识与经验,生活知识与经验的特点具有启蒙行、广泛性、综合性,属于“前学科”的知识范畴。这些看来零散的、琐碎的、不系统的知识成为幼儿下一阶段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所不可缺少的素材”。
(三)关注集体教学忽视游戏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一日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之前有提到,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老师往往就忽略了游戏的重要性,往往忽略了游戏的重要性,也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和满足广大家长的“要求”,一味的大量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一)深入理解,有效实施
首先,要深入理解《指南》的结构及其内涵,在头脑中形成幼儿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概念,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二)转变观念,以幼儿为本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契机,新西兰幼教纲要指出:教育的质量就体现在一日生活的质量,让每个幼儿充实地过每一天。“每一个孩子能充满活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标志。
由于幼儿生活活动能力差异原因,所以在幼儿园活动中环节转换就要占据幼儿一部分的时间。如在餐后环节,开始时我们只是要求吃完的幼儿坐在位置上等待同伴。之后我们认为这样的消极等待是不可取的,就改为先吃完的幼儿坐在走廊看图书。随后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拿书打打闹闹,虽有制止但效果不佳。于是我们分析了原因认为这是幼儿不想看书所致。那应该怎么办呢?经过我们几个老师讨论后决定把餐后活动内容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老师通过在走廊提供种植、手工、磁力拼图、饲养、科学观察角、图书等,孩子们一吃完饭就投入到自选择活动中,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杜绝了消极等待,解决了幼儿打闹的问题。
(三)观察儿童,支持引领
在熟悉并全面理解《指南》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去观察儿童,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状况,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各领域的目标和要求都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掌握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理论转为实践,用心聆听幼儿的心声;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天骄分园)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实施问题 解决研究
《指南》全面、系統地明确了3-6岁各个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惑,那么对于这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该怎么样根据《指南》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认识《指南》
幼儿教育关系着我国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同时也寄托着所有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在各方面的良好发展,对于每个家庭和幼儿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于是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9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二、《指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把《指南》当成幼儿学习成绩评价指标
《指南》是指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导向性文件,而非量表一类的测试工具,它的“目标”不是“标尺”,而是方向的指引,是对每一个幼儿学习与发展方向的具体期望,是帮助教师与家长更好地理解目标、更好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但是,在老师没有很好理解《指南》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把这些目标当成了幼儿学习评价的标准,用《指南》中各领域的目标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尺,这是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指南》,也是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二)实施《指南》与幼儿一日生活脱节
一日生活的内容就是幼儿在园的全部生活,老师应把《指南》的实施融入到一日生活中,但是,还是有些教师对此不甚理解,有一些观点和认识的误区,例如:
1.教育如果融入一日生活中,幼儿根本就学不到所需要的知识
有些老师却觉得学习和生活是独立分开的,学习就是学知识,就必须是老师通过说教把知识传递给孩子,而一日生活只是简单的一些生活本领,如“穿脱衣服、叠被子、擦鼻涕等,跟《指南》根本就没有关系,所以并没有把《指南》落实到一日生活中。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就是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的例如:吃饭时对应摆碗筷,和同伴平分糖果,跳绳时数数看谁跳得多,和同伴比一比谁长得高,谁在班上是最高的或最矮的……等等,这些就是把学习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了。
2.生活中学习的知识是琐碎的、不系统的,所以不能把教育融入生活
这种看法尽管认为幼儿在甚或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琐碎的、不系统的,与科学知识相比没有什么价值,幼儿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决定了生活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对象与途径,他们所持知识的形态也主要是源于生活的直接知识与经验,生活知识与经验的特点具有启蒙行、广泛性、综合性,属于“前学科”的知识范畴。这些看来零散的、琐碎的、不系统的知识成为幼儿下一阶段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所不可缺少的素材”。
(三)关注集体教学忽视游戏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一日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之前有提到,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老师往往就忽略了游戏的重要性,往往忽略了游戏的重要性,也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和满足广大家长的“要求”,一味的大量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一)深入理解,有效实施
首先,要深入理解《指南》的结构及其内涵,在头脑中形成幼儿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概念,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二)转变观念,以幼儿为本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契机,新西兰幼教纲要指出:教育的质量就体现在一日生活的质量,让每个幼儿充实地过每一天。“每一个孩子能充满活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标志。
由于幼儿生活活动能力差异原因,所以在幼儿园活动中环节转换就要占据幼儿一部分的时间。如在餐后环节,开始时我们只是要求吃完的幼儿坐在位置上等待同伴。之后我们认为这样的消极等待是不可取的,就改为先吃完的幼儿坐在走廊看图书。随后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拿书打打闹闹,虽有制止但效果不佳。于是我们分析了原因认为这是幼儿不想看书所致。那应该怎么办呢?经过我们几个老师讨论后决定把餐后活动内容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老师通过在走廊提供种植、手工、磁力拼图、饲养、科学观察角、图书等,孩子们一吃完饭就投入到自选择活动中,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杜绝了消极等待,解决了幼儿打闹的问题。
(三)观察儿童,支持引领
在熟悉并全面理解《指南》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去观察儿童,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状况,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各领域的目标和要求都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掌握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理论转为实践,用心聆听幼儿的心声;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天骄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