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人亦应如此,有山谷那样的胸怀,有大海那样的气度,就会“有容乃大”,成为一个思想境界高尚、文化知识广博、朋友众多的人。在这方面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顾炎武出身于官宦人家,他的祖上三代都曾中过进士,在明王朝中做过三品的高官。顾炎武自小好学,优越的家庭环境又为他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他十岁即开始读《左传》、《史记》、《国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孙子》、《吴子》等兵书。除了读史书、经书以外,他还读了大量有关地理、税制、用兵、采矿、贸易等实用的书,以求有用于社会。
当时,明王朝处在危机四伏的境地。顾炎武在十五岁时,参加了由一些士大夫组织的社团——复社,反对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势力,与朝中的权贵斗争。1644年,清兵入关夺取北京,建立清王朝。第二年清兵南下,统一全国。顾炎武积极参加了抵御外族入侵的斗争,曾先后两次参加抗清武装,但两次反清均遭失败。顾炎武于是流浪江湖,联络反清志士,继续从事反清斗争。
1657年,顾炎武来到山东,以后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等地游历,并且拜师访友,研讨学问。顾炎武晚年隐居陕西华阳,著书立说,他的主要著作大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顾炎武知识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是当时闻名天下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虽然知识渊博、学问精深,但为人谦虚,经常虚心向其他学者请教,尊师敬师,从不自恃知识渊博而骄傲自满。
顾炎武作为我国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学者,能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实地考察,确立进步的社会改革观。他主张改革社会应从正风俗开始,教人树立坚强的意志来抵制恶浊的社会风习;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指出科举制度的弊病和改良方法;反对专制集权的帝王,主张以民为本,强调民为贵、君为轻。此外,顾炎武在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主张。在学术上,顾炎武著作种类繁多,计有六十二种,五百二十八卷。顾炎武还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明朝灭亡之后,他坚持反清复明,坚决不做清朝的官,至死不变。他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至理名言,为后人所传诵。
顾炎武出身于官宦人家,他的祖上三代都曾中过进士,在明王朝中做过三品的高官。顾炎武自小好学,优越的家庭环境又为他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他十岁即开始读《左传》、《史记》、《国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孙子》、《吴子》等兵书。除了读史书、经书以外,他还读了大量有关地理、税制、用兵、采矿、贸易等实用的书,以求有用于社会。
当时,明王朝处在危机四伏的境地。顾炎武在十五岁时,参加了由一些士大夫组织的社团——复社,反对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势力,与朝中的权贵斗争。1644年,清兵入关夺取北京,建立清王朝。第二年清兵南下,统一全国。顾炎武积极参加了抵御外族入侵的斗争,曾先后两次参加抗清武装,但两次反清均遭失败。顾炎武于是流浪江湖,联络反清志士,继续从事反清斗争。
1657年,顾炎武来到山东,以后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等地游历,并且拜师访友,研讨学问。顾炎武晚年隐居陕西华阳,著书立说,他的主要著作大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顾炎武知识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是当时闻名天下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虽然知识渊博、学问精深,但为人谦虚,经常虚心向其他学者请教,尊师敬师,从不自恃知识渊博而骄傲自满。
顾炎武作为我国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学者,能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实地考察,确立进步的社会改革观。他主张改革社会应从正风俗开始,教人树立坚强的意志来抵制恶浊的社会风习;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指出科举制度的弊病和改良方法;反对专制集权的帝王,主张以民为本,强调民为贵、君为轻。此外,顾炎武在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主张。在学术上,顾炎武著作种类繁多,计有六十二种,五百二十八卷。顾炎武还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明朝灭亡之后,他坚持反清复明,坚决不做清朝的官,至死不变。他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至理名言,为后人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