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观念影响决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在新一轮思想解放浪潮中。领导者要继续解放思想,提高决策水平,在主观认识上有新思路,在实践力度上有新举措,在推进改革上有新作为,进而把科学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着眼发展机遇,加快思想解放力度。30年的改革开放表明,思想的解放,是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改进领导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后来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辩,每一轮思想解放,都极大地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事实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顺应客观实际,抓住发展机遇。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谁思想解放,谁就能把握机遇;谁思想解放快,谁就能领先起跑:谁思想解放彻底。谁就能真正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有所作为。
立足客观实际,坚持科学合理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就必须从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目前情况下,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国家。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此同时,要针对我国多民族、东西部差距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领导者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科学决策的基点。
江苏地处沿海,除苏北地区相对滞后一些外,大多县市的基本县情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苏南地区)。因此,解放思想,搞决策,谋发展。我们还必须走在全国前列,要有“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既要以辩证态度看待过去的成就和经验,又要以创新的眼光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尤其要打破常规,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而以全新的开放理念,决策处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引领企业运筹,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改革开放30年,企业发展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企业发展快,运转平稳,财政收入逐年上升,地域经济就良性发展:而企业发展停滞,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遇战略性挫折,地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引领企业运筹,帮助企业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在战略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一是未能从以前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往往把成功简单归结为机遇、幸运、冒险精神和个人魅力等。二是在关系企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上。随意性大、变化大、主观性强,缺乏较为系统科学的决策机制。三是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深层次把握。从而造成许多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四是对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企划战略或可操作的战略规划。这就使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盲动”状态,没有形成国内乃至国际顶级企业具有的竞争力。因此,谋划地域经济。必须从增强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入手,帮助企业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上取得突破,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领先地位。
事实证明,解放思想。拥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可以激活许多企业,而一个企业的崛起往往可以激活带动若干个企业。若干个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集群可以使地域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蓬勃昂扬的发展状态。
贯彻人本理念,推进和谐环境建设。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揭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
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不能只看GDP,“见物不见人”,如果忽视生态文明,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指标,甚至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那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因此继续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关注民生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放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全力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人文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诚信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进而促使各级干部提高抢抓机遇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新知识能力、统领全局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而机关行政部门则必须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等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办事难”、“效率低”、“乱作为”和“动力不足”等问题。
说到底,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吸引力,也是生产力。和谐环境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党在新阶段为之奋发努力的重要目标。
责任编辑:夏玉兰
着眼发展机遇,加快思想解放力度。30年的改革开放表明,思想的解放,是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改进领导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后来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辩,每一轮思想解放,都极大地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事实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顺应客观实际,抓住发展机遇。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谁思想解放,谁就能把握机遇;谁思想解放快,谁就能领先起跑:谁思想解放彻底。谁就能真正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有所作为。
立足客观实际,坚持科学合理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就必须从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目前情况下,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国家。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此同时,要针对我国多民族、东西部差距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领导者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科学决策的基点。
江苏地处沿海,除苏北地区相对滞后一些外,大多县市的基本县情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苏南地区)。因此,解放思想,搞决策,谋发展。我们还必须走在全国前列,要有“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既要以辩证态度看待过去的成就和经验,又要以创新的眼光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尤其要打破常规,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而以全新的开放理念,决策处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引领企业运筹,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改革开放30年,企业发展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企业发展快,运转平稳,财政收入逐年上升,地域经济就良性发展:而企业发展停滞,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遇战略性挫折,地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引领企业运筹,帮助企业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在战略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一是未能从以前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往往把成功简单归结为机遇、幸运、冒险精神和个人魅力等。二是在关系企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上。随意性大、变化大、主观性强,缺乏较为系统科学的决策机制。三是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深层次把握。从而造成许多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四是对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企划战略或可操作的战略规划。这就使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盲动”状态,没有形成国内乃至国际顶级企业具有的竞争力。因此,谋划地域经济。必须从增强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入手,帮助企业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上取得突破,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领先地位。
事实证明,解放思想。拥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可以激活许多企业,而一个企业的崛起往往可以激活带动若干个企业。若干个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集群可以使地域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蓬勃昂扬的发展状态。
贯彻人本理念,推进和谐环境建设。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揭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
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不能只看GDP,“见物不见人”,如果忽视生态文明,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指标,甚至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那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因此继续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关注民生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放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全力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人文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诚信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进而促使各级干部提高抢抓机遇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新知识能力、统领全局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而机关行政部门则必须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等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办事难”、“效率低”、“乱作为”和“动力不足”等问题。
说到底,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吸引力,也是生产力。和谐环境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党在新阶段为之奋发努力的重要目标。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