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课堂沿用了多年的“先教后学”,学生学习效率偏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石碁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在学校课题组同事的帮助下,笔者对“先研学,后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尤其是提高研学后教理念下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勇敢地走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步。现将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研学后教;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显得异常重要。在先研学后教学的尝试中,笔者一直把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常態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核心的方法。
一、问题设计的作用
在设计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设计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确保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其作用首先体现在会进一步深化学生阅读的内涵,其次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能力的发展与阅读过程中的提问是息息相关的,学生阅读过程即认识事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关注什么内容,阅读的着眼点是什么,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如果适合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阅读心理的问题设计得恰当,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就减少了很多的障碍和困难,对事物的认识也就至少完成一半了。
二、问题设计的要点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下面的几点:
一是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或者是阅读文本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二是要了解课文或阅读文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
四是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以上几点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只有走进文本,教师才能找到学生内心真正关心和喜欢思考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愿意思考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
三、问题设计的方法
结合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设计问题的方法。
一是必须以阅读材料作为设计的依据。在开展研学后教理念下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初期,课题组成员搜集了大量的各种版本教材中同类课文的教学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分析,发现材料中也不乏有问题的设计,但较多的问题存在的通病是脱离了阅读材料,随意性比较大,误导学生进行任意想象,因而所设计的问题基本上脱离了课文内容,有的问题甚至破坏了课文的文学意境,越问,离教学目的就越远了。如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十一课《去年的树》一文,教师出示了相关的录像片段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鸟儿会唱什么呢”进行创编,小鸟和大树的离别还没有发生,后面那些表现小鸟对大树的友情和对诺言等的行为还没有出现,就提前引导学生进行创编,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问题必须提得明确而具体。阅读过程中读者与阅读材料进行对话的过程,对材料的各种信息进行梳理的一个心理过程,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而具体,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展开思维,并能思之有序,思之有法,从而思之有得。如对上文《去年的树》一文,设计问题可从下面的角度进行设想:
“小鸟是什么时候开始问人的?”
“小鸟问了哪些人?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鸟找到好朋友树了吗?”
“课文的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小鸟已经找到了它的好朋友树了呢?”
“小鸟共找了好朋友树多少次?它找了好朋友这么多次,你感受到什么了没有?”
“如果小鸟只是找了好朋友树一次就不找了,你还会有刚才那样的感受吗?”
以上问题,都是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提得明确而具体,学生思考的时候才会有方向有目标,回答自然有方法了。
三是问题必须具备难度的梯度。文章中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适当难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既利于形成思维的梯度,又利于学生的发展。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的设计,是为下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作一个铺垫,由浅入深,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养成和发展的。如上文《去年的树》设计的“小鸟是什么时候开始问人的?”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出下方的“小鸟共找了好朋友树多少次?”这个全文的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
有难度的问题的共同作用是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其原因正在于它不是“一下子看不出来的关键地方”。随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还可以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和找到文中的“关键地方”,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得出质量非常高的答案。教学效果在这“问”与“答”之间得到了体现。
有适当难度的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是问题必须把学生引导回阅读材料中去。如让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提出“对文中的人物,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这样简单而又实用的问题,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阅读材料中去,而不是凭空胡思乱想。
五是问题必须设计得完整。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完整性。即提出的问题之间应该要结合阅读材料并有一个内在的联系,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完整的连续性的思考。
六是问题必须结合写作进行设计。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写作,因此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围绕文章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文体特点等写作内容进行设计,可以较好地落实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写作教学,真正把写作规律或者写作形式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对文阅读过程的思考和实践中发现出来,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写作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一些优秀的篇章进行问题设计把学生由阅读引导到写作,难度虽然很大,但是是可行的。
七是问题必须提供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阅读教学过程中,用研学后教的模式进行,目的不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后置之不理。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教师应该对所设计的问题,尽可能地结合文本内容,给出一个比较贴近的参考答案,特别是针对阅读材料中“关键地方”所提出来的问题,更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把要解决的问题落实到实处,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和发展。
总的来说,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巧问和妙教的关键在于,第一是尽量多提诠释性问题,第二是尽量多提延伸性问题,第三是尽量多提开放性问题。这三个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也为研学后教理念下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的摸索和尝试提供了一些新鲜而实用的经验。
【关键词】研学后教;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显得异常重要。在先研学后教学的尝试中,笔者一直把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常態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核心的方法。
一、问题设计的作用
在设计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设计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确保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其作用首先体现在会进一步深化学生阅读的内涵,其次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能力的发展与阅读过程中的提问是息息相关的,学生阅读过程即认识事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关注什么内容,阅读的着眼点是什么,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如果适合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阅读心理的问题设计得恰当,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就减少了很多的障碍和困难,对事物的认识也就至少完成一半了。
二、问题设计的要点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下面的几点:
一是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或者是阅读文本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二是要了解课文或阅读文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
四是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以上几点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只有走进文本,教师才能找到学生内心真正关心和喜欢思考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愿意思考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
三、问题设计的方法
结合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设计问题的方法。
一是必须以阅读材料作为设计的依据。在开展研学后教理念下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初期,课题组成员搜集了大量的各种版本教材中同类课文的教学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分析,发现材料中也不乏有问题的设计,但较多的问题存在的通病是脱离了阅读材料,随意性比较大,误导学生进行任意想象,因而所设计的问题基本上脱离了课文内容,有的问题甚至破坏了课文的文学意境,越问,离教学目的就越远了。如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十一课《去年的树》一文,教师出示了相关的录像片段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鸟儿会唱什么呢”进行创编,小鸟和大树的离别还没有发生,后面那些表现小鸟对大树的友情和对诺言等的行为还没有出现,就提前引导学生进行创编,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问题必须提得明确而具体。阅读过程中读者与阅读材料进行对话的过程,对材料的各种信息进行梳理的一个心理过程,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而具体,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展开思维,并能思之有序,思之有法,从而思之有得。如对上文《去年的树》一文,设计问题可从下面的角度进行设想:
“小鸟是什么时候开始问人的?”
“小鸟问了哪些人?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鸟找到好朋友树了吗?”
“课文的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小鸟已经找到了它的好朋友树了呢?”
“小鸟共找了好朋友树多少次?它找了好朋友这么多次,你感受到什么了没有?”
“如果小鸟只是找了好朋友树一次就不找了,你还会有刚才那样的感受吗?”
以上问题,都是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提得明确而具体,学生思考的时候才会有方向有目标,回答自然有方法了。
三是问题必须具备难度的梯度。文章中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适当难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既利于形成思维的梯度,又利于学生的发展。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的设计,是为下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作一个铺垫,由浅入深,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养成和发展的。如上文《去年的树》设计的“小鸟是什么时候开始问人的?”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出下方的“小鸟共找了好朋友树多少次?”这个全文的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
有难度的问题的共同作用是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其原因正在于它不是“一下子看不出来的关键地方”。随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还可以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和找到文中的“关键地方”,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得出质量非常高的答案。教学效果在这“问”与“答”之间得到了体现。
有适当难度的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是问题必须把学生引导回阅读材料中去。如让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提出“对文中的人物,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这样简单而又实用的问题,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阅读材料中去,而不是凭空胡思乱想。
五是问题必须设计得完整。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完整性。即提出的问题之间应该要结合阅读材料并有一个内在的联系,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完整的连续性的思考。
六是问题必须结合写作进行设计。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写作,因此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围绕文章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文体特点等写作内容进行设计,可以较好地落实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写作教学,真正把写作规律或者写作形式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对文阅读过程的思考和实践中发现出来,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写作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一些优秀的篇章进行问题设计把学生由阅读引导到写作,难度虽然很大,但是是可行的。
七是问题必须提供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阅读教学过程中,用研学后教的模式进行,目的不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后置之不理。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教师应该对所设计的问题,尽可能地结合文本内容,给出一个比较贴近的参考答案,特别是针对阅读材料中“关键地方”所提出来的问题,更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把要解决的问题落实到实处,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和发展。
总的来说,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巧问和妙教的关键在于,第一是尽量多提诠释性问题,第二是尽量多提延伸性问题,第三是尽量多提开放性问题。这三个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也为研学后教理念下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的摸索和尝试提供了一些新鲜而实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