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网络书店的兴起,倒逼着实体书店的转型。理想与现实,实体书店经营者如何抉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不是书店老板张兵林在见闻演讲会上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付出以及收获。下面是演讲全文,内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各位见闻的朋友,下午好。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本人是超级乐观的青岛土著、书痴、狂热的DIY分子、理性的梦想主义者。本来就知道宁愿自杀也不愿演讲这件事,但是还要站在这里说: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分享书店的故事。
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抉择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开书店?当时想开书店的时候真的没有什么远大梦想,也没有什么美丽的故事,更没有让人眼睛泛光的凄惨经历。我的故事平淡无奇,就像一条小河静静流淌。开书店最重要的原因是喜欢书,喜欢阅读的乐趣,就是为了实现爱书人的梦想。第二个原因是在1994年大哥从工厂辞职后,为了养家糊口,我们兄弟三人决定开书店谋生。第三个原因为了解决囊中羞涩问题,可以将所有喜欢的书据为己有。原因就这么简单,一不小心就干了20年。
1994年第一家学苑书店在高密路开业,开业的兴奋期大约持续了几个月,随后发现哪有那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把喜欢的事情做成职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当书店经营越来越艰难的时候,你就知道把爱好做成职业是人生一大悲剧,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你要去应付房租、效益、管理等等问题,家里的书越堆越多,看书的时间被诸多杂事占有,根本没有时间去体会阅读的乐趣。
我是不是要继续坚持下去?第一次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抉择,冒险还是妥协,真是难以下决定。当时看到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致辞中有这么一段话:
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而工作。他们选择的职业,不是出于热情;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他人而受到重视的工作一一这对人类是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我妥协了,踏上了热情的磨难之路,决定一边上班,一边开书店。用在码头工作的收入,保证自己的日常开销,坚定让自己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决定把书店当作终生的事业去做。我像变色龙一样,整日处于角色转换中,既要做好单位的工作,又要兼顾书店的经营,在这20年中,我已经学会如何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事业、家庭、生活。我会留出时间关照父母、家庭、孩子,留出放空自己的时间,外界人会感觉我很累,其实我内心是快乐的,这是生活的艺术。
在1996年的时候,我通过报纸了解到我国台湾的诚品书店、美国的巴诺书店等等,这些书店将书、咖啡和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当时我就意识到学苑书店必须走复合式经营的方向,开始慢慢搜集他们更加详细的资料,以此诞生了下一个梦想。
当我第一次踏人梦想中的诚品书店时,超出我的想象,诚品书店融合了更多的元素在里面,充分体现出诚品是生活美学的倡导者。在台湾10多天的日子,我去过6家诚品书店,每一家都各具特色,体验过午夜一点在诚品敦南店阅读的氛围。在诚品信义店呆了8个小时,转遍他们整个商场,观察他们的卖场设计、书架陈设、创意产品,感受他们的每一处细节。回来后我也重新规划了书店的未来,我们难以去模仿诚品,也不能去模仿诚品,我们的城市没有那么成熟的阅读氛围,我们必须创新,走自己的路,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2001年,我们在泉州路开办了第二家学苑书店,开始融合更多的元素,邀请了杨一、周云蓬、万晓利这些民谣歌手,在书店进行现场演出,也举办一些小型的展览和各类讲座。2004年和朋友们创办的第一期杂志《享读》,每期发行2000本,我们自己编辑、排版、印刷,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投稿,受到了广大书友的喜欢,坚持了一年多后,因为成员中大多数人结婚生子,游学国外,杂志就此停刊,此为书店遗憾之事。《享读》停刊,让我明白只凭热情做事,难以善始善终。第二家学苑书店的创办,逐步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店在每个人心里的定位都不一样,书店也可以有多种模式,但对我个人来说,书店必须有好书,必须以书为主,书店的精神就是传播文化,启迪思想。
不是书店的由来
从2004年以后,因为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迅速扩张,房租上涨,书店的经营受到影响。效益逐年下滑,接近亏本的边缘,书店急需寻求新的出路。在2008年筹备不是书店的时候,我带了很多朋友去到创意100园区看位置,没有人认为创意100园区内可以开书店(除了他们园区的老总极力怂恿我),也没有人认可书店的复合经营模式。包括大哥认为受到美国的经济危机影响,不能盲目扩张,要保守经营。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劝我不要一意孤行,我认真地考虑了三天,下定决心拿出所有的积蓄打造我梦想的书店。做为理性的梦想主义者,我知道书店的精髓所在,我知道只要你活下来,就会有希望。书店不能卑微地活着,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去造血,去生存。当书店不在的时候,只会变成美好的回忆,比如对我们帮助最早的大地书店,北京的风入松、国林风等等,每一个倒下的书店,都会让我扼腕痛惜。
2008年的夏天,开始了梦想书店的装修之路,没有钱请设计师,我就自己设计。没钱请人干活,就自己干,电工、瓦工、木工、上水、下水全部自己搞定,除了在单位上班的时间,我吃住都在书店的工地,每天早晨天亮开始,一直干到深夜,就是一个人的装修公司。当人被钱逼疯的时候,你能超越自己200%的潜能,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旧货市场和拆迁的工地,各种破烂拉回来重新利用。设备包装箱,拆迁旧木头做成书架,桌子椅子很多都是二手的,回来粉刷一新,这样做既环保又省钱。
书店终于在2009年2月开业,开业的时候,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叫不是书店?
在装修期间。一个北京的小伙子主动加入我的行列,我们两个天天一起干活,一起讨论书店的未来,各种计划,各种名字,各种可能和不可能。有一天晚上我们两个躺在书店工地讨论名字的问题,他说我们书店要有书、有咖啡、有创意杂货、有活动、有演出等等,这就不是书店了?起名字太难了,干脆叫不是书店得了,我说这名字不错,他说你敢叫不是书店么?我说考虑考虑。第二天早上书店的名字就诞生了。遗憾的是他没能坚持到开业就离开了。那年春节当他回家后,说再不回来的时候,我特伤心,人生能遇到几个知己?我决定去北京找他,他说我们两个太艰难了,还是不要做了,而且开业以后也不一定能赚钱,压力太大,他要去找一份正当的工作。苦劝无果,我们就此分道扬镳。当他去年夏天再次来青岛的时候,我们不期而遇,彻夜交谈,很多美好的回忆再现。他在豆瓣的名字是after21。 当不是书店开业的时候,我把“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八个字写在书店的黑板上,至今5年多不曾换过,以后也不会换。这句话是根据1929年国学大师陈寅恪为纪念王国维所撰写的碑文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在当今如此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秉持这种特立独行的品格。当你们在阅读、上学、工作、研究学术等等各个方面,只要始终保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风格,就会有所作为。
书店在每个人心里的定位都不一样,书店也可以有多种模式,但对我个人来说,书店必须有好书,必须以书为主,书店的精神就是传播文化,启迪思想。我们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书店,不是咖啡店、不是书吧,真的不能在此大声聊天,这里是静心阅读的地方,很多人给我们贴上小资、小清新的标签,也会有很多游客来拍拍照,写写介绍,把这里当做一个旅行的景点。我们希望你能沉下心来融入其中,在此体验阅读是一件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哪怕短暂的一个下午。
不是书店的英文名字是SONOSPACE,从创办开始就是要打造吸引年轻人的空间,我们特别关注现在年轻人的需求,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你们这些有思想、有创新性的年轻人必定能推进社会进步。
书店的未来
在书店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朋友说我们发展得太慢了,20年才开了5家店,应该多开几家,我不愿意扩展太快,是因为图书行业是最难做的行业,也是唯一有定价的商品,他的利润从一出生就被锁定了,而且网络书店在国内没有监管,无序的折扣大战,实体书店根本没有能力去竞争。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幸好没有扩张很快,不然会死得很惨。
在不是书店运营三年之后,我们做到了收支平衡。渡过了艰难的创业初期,创业的激情也慢慢消退,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开始遇到新的瓶颈,是安于现状还是急速扩张?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创业容易守业难,就像之前讲过的,我们早已经确定今后的发展之路,就不会轻易放弃。
从去年开始,我们陆续创办了自己的咖啡公司来负责设备维护、物料配送、人员培训等等事务。因为我们自始至终非常注重咖啡和食物的品质,我们不但是具有人文情怀的书店,还有专业水准的咖啡出品。人才将来会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我们发展最大的瓶颈,书店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这里财务公开、利益分享,每一个同仁都至关重要,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共同打造书店的未来。今后两年内我们会在青岛再开两三家不是书店,随后会陆续放开书店的加盟,主要以直营为主,保持自己的品质和风格,继续扩大书店的影响力。以书为主线开发自己的创意商品、恢复《享读》的发行,远期会创建自己的出版公司等等。
演讲的最后送给大家台湾天下出版集团创办人高希均的一句话: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各位见闻的朋友,下午好。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本人是超级乐观的青岛土著、书痴、狂热的DIY分子、理性的梦想主义者。本来就知道宁愿自杀也不愿演讲这件事,但是还要站在这里说: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分享书店的故事。
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抉择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开书店?当时想开书店的时候真的没有什么远大梦想,也没有什么美丽的故事,更没有让人眼睛泛光的凄惨经历。我的故事平淡无奇,就像一条小河静静流淌。开书店最重要的原因是喜欢书,喜欢阅读的乐趣,就是为了实现爱书人的梦想。第二个原因是在1994年大哥从工厂辞职后,为了养家糊口,我们兄弟三人决定开书店谋生。第三个原因为了解决囊中羞涩问题,可以将所有喜欢的书据为己有。原因就这么简单,一不小心就干了20年。
1994年第一家学苑书店在高密路开业,开业的兴奋期大约持续了几个月,随后发现哪有那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把喜欢的事情做成职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当书店经营越来越艰难的时候,你就知道把爱好做成职业是人生一大悲剧,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你要去应付房租、效益、管理等等问题,家里的书越堆越多,看书的时间被诸多杂事占有,根本没有时间去体会阅读的乐趣。
我是不是要继续坚持下去?第一次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抉择,冒险还是妥协,真是难以下决定。当时看到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致辞中有这么一段话:
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而工作。他们选择的职业,不是出于热情;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他人而受到重视的工作一一这对人类是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我妥协了,踏上了热情的磨难之路,决定一边上班,一边开书店。用在码头工作的收入,保证自己的日常开销,坚定让自己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决定把书店当作终生的事业去做。我像变色龙一样,整日处于角色转换中,既要做好单位的工作,又要兼顾书店的经营,在这20年中,我已经学会如何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事业、家庭、生活。我会留出时间关照父母、家庭、孩子,留出放空自己的时间,外界人会感觉我很累,其实我内心是快乐的,这是生活的艺术。
在1996年的时候,我通过报纸了解到我国台湾的诚品书店、美国的巴诺书店等等,这些书店将书、咖啡和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当时我就意识到学苑书店必须走复合式经营的方向,开始慢慢搜集他们更加详细的资料,以此诞生了下一个梦想。
当我第一次踏人梦想中的诚品书店时,超出我的想象,诚品书店融合了更多的元素在里面,充分体现出诚品是生活美学的倡导者。在台湾10多天的日子,我去过6家诚品书店,每一家都各具特色,体验过午夜一点在诚品敦南店阅读的氛围。在诚品信义店呆了8个小时,转遍他们整个商场,观察他们的卖场设计、书架陈设、创意产品,感受他们的每一处细节。回来后我也重新规划了书店的未来,我们难以去模仿诚品,也不能去模仿诚品,我们的城市没有那么成熟的阅读氛围,我们必须创新,走自己的路,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2001年,我们在泉州路开办了第二家学苑书店,开始融合更多的元素,邀请了杨一、周云蓬、万晓利这些民谣歌手,在书店进行现场演出,也举办一些小型的展览和各类讲座。2004年和朋友们创办的第一期杂志《享读》,每期发行2000本,我们自己编辑、排版、印刷,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投稿,受到了广大书友的喜欢,坚持了一年多后,因为成员中大多数人结婚生子,游学国外,杂志就此停刊,此为书店遗憾之事。《享读》停刊,让我明白只凭热情做事,难以善始善终。第二家学苑书店的创办,逐步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店在每个人心里的定位都不一样,书店也可以有多种模式,但对我个人来说,书店必须有好书,必须以书为主,书店的精神就是传播文化,启迪思想。
不是书店的由来
从2004年以后,因为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迅速扩张,房租上涨,书店的经营受到影响。效益逐年下滑,接近亏本的边缘,书店急需寻求新的出路。在2008年筹备不是书店的时候,我带了很多朋友去到创意100园区看位置,没有人认为创意100园区内可以开书店(除了他们园区的老总极力怂恿我),也没有人认可书店的复合经营模式。包括大哥认为受到美国的经济危机影响,不能盲目扩张,要保守经营。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劝我不要一意孤行,我认真地考虑了三天,下定决心拿出所有的积蓄打造我梦想的书店。做为理性的梦想主义者,我知道书店的精髓所在,我知道只要你活下来,就会有希望。书店不能卑微地活着,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去造血,去生存。当书店不在的时候,只会变成美好的回忆,比如对我们帮助最早的大地书店,北京的风入松、国林风等等,每一个倒下的书店,都会让我扼腕痛惜。
2008年的夏天,开始了梦想书店的装修之路,没有钱请设计师,我就自己设计。没钱请人干活,就自己干,电工、瓦工、木工、上水、下水全部自己搞定,除了在单位上班的时间,我吃住都在书店的工地,每天早晨天亮开始,一直干到深夜,就是一个人的装修公司。当人被钱逼疯的时候,你能超越自己200%的潜能,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旧货市场和拆迁的工地,各种破烂拉回来重新利用。设备包装箱,拆迁旧木头做成书架,桌子椅子很多都是二手的,回来粉刷一新,这样做既环保又省钱。
书店终于在2009年2月开业,开业的时候,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叫不是书店?
在装修期间。一个北京的小伙子主动加入我的行列,我们两个天天一起干活,一起讨论书店的未来,各种计划,各种名字,各种可能和不可能。有一天晚上我们两个躺在书店工地讨论名字的问题,他说我们书店要有书、有咖啡、有创意杂货、有活动、有演出等等,这就不是书店了?起名字太难了,干脆叫不是书店得了,我说这名字不错,他说你敢叫不是书店么?我说考虑考虑。第二天早上书店的名字就诞生了。遗憾的是他没能坚持到开业就离开了。那年春节当他回家后,说再不回来的时候,我特伤心,人生能遇到几个知己?我决定去北京找他,他说我们两个太艰难了,还是不要做了,而且开业以后也不一定能赚钱,压力太大,他要去找一份正当的工作。苦劝无果,我们就此分道扬镳。当他去年夏天再次来青岛的时候,我们不期而遇,彻夜交谈,很多美好的回忆再现。他在豆瓣的名字是after21。 当不是书店开业的时候,我把“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八个字写在书店的黑板上,至今5年多不曾换过,以后也不会换。这句话是根据1929年国学大师陈寅恪为纪念王国维所撰写的碑文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在当今如此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秉持这种特立独行的品格。当你们在阅读、上学、工作、研究学术等等各个方面,只要始终保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风格,就会有所作为。
书店在每个人心里的定位都不一样,书店也可以有多种模式,但对我个人来说,书店必须有好书,必须以书为主,书店的精神就是传播文化,启迪思想。我们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书店,不是咖啡店、不是书吧,真的不能在此大声聊天,这里是静心阅读的地方,很多人给我们贴上小资、小清新的标签,也会有很多游客来拍拍照,写写介绍,把这里当做一个旅行的景点。我们希望你能沉下心来融入其中,在此体验阅读是一件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哪怕短暂的一个下午。
不是书店的英文名字是SONOSPACE,从创办开始就是要打造吸引年轻人的空间,我们特别关注现在年轻人的需求,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你们这些有思想、有创新性的年轻人必定能推进社会进步。
书店的未来
在书店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朋友说我们发展得太慢了,20年才开了5家店,应该多开几家,我不愿意扩展太快,是因为图书行业是最难做的行业,也是唯一有定价的商品,他的利润从一出生就被锁定了,而且网络书店在国内没有监管,无序的折扣大战,实体书店根本没有能力去竞争。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幸好没有扩张很快,不然会死得很惨。
在不是书店运营三年之后,我们做到了收支平衡。渡过了艰难的创业初期,创业的激情也慢慢消退,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开始遇到新的瓶颈,是安于现状还是急速扩张?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创业容易守业难,就像之前讲过的,我们早已经确定今后的发展之路,就不会轻易放弃。
从去年开始,我们陆续创办了自己的咖啡公司来负责设备维护、物料配送、人员培训等等事务。因为我们自始至终非常注重咖啡和食物的品质,我们不但是具有人文情怀的书店,还有专业水准的咖啡出品。人才将来会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我们发展最大的瓶颈,书店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这里财务公开、利益分享,每一个同仁都至关重要,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共同打造书店的未来。今后两年内我们会在青岛再开两三家不是书店,随后会陆续放开书店的加盟,主要以直营为主,保持自己的品质和风格,继续扩大书店的影响力。以书为主线开发自己的创意商品、恢复《享读》的发行,远期会创建自己的出版公司等等。
演讲的最后送给大家台湾天下出版集团创办人高希均的一句话: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