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一轮复习课“片段反思”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我们教学之本,实验新课教学难度较大,而在整个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要做到面面俱到很难,如何复习实验是每个教学一线老师最头疼的事。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教学中重要内容(程序性知识)和学习方式,而且是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实验复习 力学实验 打点计时器
  引入:用幽默的语言引出打点计时器,指出它在兵器谱中排行第二,学生很好奇第一是谁?(滑动变阻器)
  请同学认识打点计时器种类,以及说出共同点及不同点?
  生1:电磁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生2:都是交流电,频率相同
  生3:电压高低不同,名字不同
  杨老师及时的对学生回答作出了总结,并补充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为交流电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压为交流电220V。打点方式不同,他指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点是“打”出来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点是“烧”出来的。非常形象让学生容易理解。
  接着,杨老师展示一张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张图片,让学生在其中寻找错误(如下图所示)。
  生:1.小车摆放的位置不对。2.纸带不水平
  师:总结出纸带不水平会带来的影响,摩擦力变大。
  杨老师在引入过程中,利用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去寻找,体现真实性,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这种真实错误的展现方法应该是值得学习的。
  接着,展示打出的一条纸带,让学生思考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间接获取的信息?
  生1:直接信息:时间,位移生2:间接信息:加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師:回顾纸带问题中如何求瞬时速度,加速度?Δx=aT2, vn=,回顾逐差法。
  通过学生回顾与打点计时器有关的力学实验,引出下图,接着杨老师通过两条主线平衡摩擦力与是否要满足m<  1.左边:不平衡会如何?没有关系a不同而已。不满足质量关系如何?
  2.上边:要平衡摩擦力,要满足质量关系。随后解释
  3.下边:要平衡摩擦力。随后解释
  4.图象处理数据:V-T,a-F, a-1/M,W-V2 H-V2/2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变式教学,比如上面的实验当中若使用传感器如何变化?或者下面的探究功速度关系实验如果采用下面的装置又如何?
  老师:需要平衡摩擦力吗?需要满足质量关系吗?
  学生:。。。。。
  随后老师进行解释,因为位移一定,所以需要平衡摩擦力使得倍数法成立,不需要满足质量关系。
  听课反思:在这样一堂非常充实而精彩的课上,学生互动非常好,老师课堂控制力强,而且整个课堂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现新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设计非常具有特色,主要以打点计时器为主体,以平衡摩擦力,质量关系,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三大联系主线,使整堂课层次分明,有条有理,能进能退。而且注重变式教学,不断创新问题,不断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上能够展现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体现一种视觉强化,学生错误得到巩固。他打破常规一轮复习实验的模式。给我们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滑动变阻器为主,串联起电学的部分实验,这条线也可以引起我们足够多的教学思考。以上是我个人对于这课的看法及一点思考,我觉得这种优秀的课如果能够多组织一些,对于新老师的成长帮助非常大,希望有机会能多学习。
其他文献
【正】(一) “妈妈,你猜一猜数学老师在我考卷上写了什么?”刚上初一不久的女儿带回月考的试卷一脸欢喜。不等我猜着,卷子已展在我面前,只见上边写了这么一句话:“你有很强的
【摘要】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班级中有一个说话结巴的女孩,回答问题时更是紧张,面对她的回答,我总是微笑着告诉她,不要着急,老师有时间等你把话说完。渐渐的她的小手经常举起在课堂上,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的热爱学生,向学生心理倾注爱的暖流,达到师生融洽,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拓展的积极人生。  【关
【正】在福建省首届新作文教学专题研讨会上,何捷老师的《漫谈观察》一课给许多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连贯、衔接得当,在许多一线教学老师的眼中堪称
批评教育学生一定要谨慎从事。我们认为,以下六种心态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会起到重要作用。  要具备爱心。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学生在犯错误以后,往往本能地在心理上设置一道防线,抵御教师的批评,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教师在平时对学生投入足够的爱,这道防线就容易突破。即使那些所谓“无法管的学生”,其内心也希望得到关爱、肯定和鼓励,哪怕是教师一个赏识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