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原则让城市外宣品鲜活出彩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jiaz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外宣品的制作和传播对于精准推介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展现城市形象和推进对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南通市狠抓外宣品策划、制作与传播工作,坚持“三不原则”(非必要不上马、不满意不出品、制成品不积压),各类外宣品鲜活出彩,投放地区和领域进一步拓展,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非必要不上马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世界各地之间信息交互的时空距离越来越短、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为外宣品的制作预设了一个重要前提,即外宣品必须具有制作的必要性,要破解好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以及不实用、不规范、不准确等实际问题,在系统性、实用性、艺术性上下功夫,各项外宣品的制作务求充分论证、精心策划。


  在实际工作中,南通市在规范管理好各类外宣品制作的同时,紧扣三个方面进行外宣品策划设计。一是紧扣外宣职责策划。在内外宣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综合性外宣品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名片,也是这个时代精准、全面的记录,生动的外宣品必将起到外树形象、内聚力量的作用。近年来,在做好每年更新形象片、城市介绍口袋本的同时,南通市先后策划制作了《江海南通概览丛书》(包含历史、地理、名人、美食、名镇、风物六个分册),南通城市名片系列形象片、口袋书套装《南通八乡》(纺织、建筑、教育、体育、长寿、文博、平安、新侨之乡)等,深度挖掘、展示、推介了城市内涵和特色。二是紧扣中心工作策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外宣品的生命力才能更加彰显。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仿真绣代表了业界较高的艺术水准。在主动对接国家有关外事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南通沈寿艺术馆承制的国礼沈绣作品《奥巴马全家欢》《普京总统肖像》《比利时国王夫妇像》《比利时国王菲利浦全家福》在国际活动中使用后,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较好地宣传了南通形象。为策应宣传好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的发展定位,南通市委外宣办策划制作的宣传片《风从海上来》,在上海投放后引发较大反响。三是紧扣传播特点策划。紧跟受众人群特点制作,外宣品才能真正被受众接受。近年来,除了综合性外宣品外,南通市在讲好各类故事上下功夫。根据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和发展文博事业的故事策划摄制的纪录片《破荒》《往事博物苑》在央视成功播出。根据100年前荷兰籍水利专家特来克在南通治水的故事制作的纪录片《南通的特来克》,较好地服务了南通与荷兰的有关合作交流活动,受到了荷兰朋友的好评。根据微信朋友圈模式制作的形象片《南通的朋友圈》,让多数受众眼前一亮。通过《南通日报》英文版及英文资讯新媒体制作的南通美图、外宣美文,阅读量不断创出新高,近年来多家外国驻华领事馆官员对此表示了赞赏。
  不满意不出品
  要么不做、做就做好,制作方不满意的绝不投放,这是南通市外宣品制作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是更多素材打底。为了积累更多外宣内容素材,南通市建立了南通外宣资源信息库。信息库共分十大类:历史文化名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旅游景点、当地特产、特色企业、在外企业、在外名人、外宣品牌、合作平台、外宣书籍等。为了积累图片视频资源,公开招募了特约摄影师志愿者团队,通过集中活动和自主拍摄,汇集各类图片近3500幅(组),外宣画册、书籍所用图片七成以上为特约摄影师作品。二是更多人员打造。集思广益才能汇聚更多智慧,激发更多灵感。为了开展好相关策划工作,南通市委外宣办多次组织各领域专家,根据外宣品类别开展专题策划。为了做好形象片制作工作,对市面上传播的外地形象片系统分析,对相关制作公司实地探访了解,积累了大量的制作团队资源。在制作过程中,既借助外地专业制作公司的先进手法与技术条件,又充分发挥好本地电视台等团队的本土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深化与外文出版社等专业外宣机构的合作,借助专业团队的力量让外宣品更符合国际传播规律。三是更多耐心打磨。外宣精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总体策划之下精心打造、耐心打磨。
  在制作对接上海宣传片《风从海上来》时,聘请业内专家撰写了五稿解说词,即将开拍时,制作组仍觉得少点感觉,又再次召集专家组会商,重新撰稿。新一稿解说词围绕南通正处在接轨上海新的机遇“风口”上,紧扣“风口”这个关键词展开,既切合主题又富有文采,引人入胜。加之一流配音配乐和制作技艺的运用,将一部跨越两座城市、既要叙事又要展现城市风貌的宣传片制作成一部整体协调震憾的形象片,受到各界好评,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制作外宣书籍和外宣画册的过程中,南通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领导仔细审改相关稿件,特殊点位亲自带领相关摄影师现场拍摄,务实的作风确保了最终的成功。
  制成品不积压


  好的外宣品虽然可以收藏,但外宣品不能积压入库,要做好,更要推广好,才能收到实效。通过大力度推广,南通市近年来制作的系列外宣品,步入了“有人要看、有人要放、还有人要买”的良性轨道。一是因地制宜推。在本地重大活动及对外交往中,南通市委外宣办主动对接,确保外宣品配套到位。每年更新的形象片制作完成时,再剪辑成3分钟版和20秒版,分别投放于影院和飞机航班。《江海南通概览丛书》等走进了新华书店。外宣画册投放进机场等开放窗口以及市区大型宾馆客房。二是借船出海推。借助江苏卫视国际频道、加拿大国家电视台等媒体,成功投放形象片、宣传片,播放领域先后覆盖了世界各大地区。借助相关平台,外宣书籍、画册走进了美国书展、英国书展。经南通市委外宣办与南通市外侨办联合推动,建立了对接国外华人媒体、商会网站定期供稿机制,向海内外华人精准推送南通故事。三是见缝插针推。对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的对外交流活动,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见缝插针,让外宣品更多地“走出去”。今年上半年,南通市委外宣辦获知相关部门将在以色列举办“美丽的南通”摄影展后,策划制作了《速写南通》文创记事本,该文创本避免选取与摄影主题重复的角度,采用速写南通名镇名街、辅以南通城市简介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让受众能欣赏、能记事、能保存,受到活动参与者和本地市民的高度评价。(作者供图)
其他文献
全国“两会”报道是新闻媒体相互竞争、大显身手的时候。毫无疑问,“两会”的新闻可以用海量来形容,数千名中外记者每天采写播发的内容让人目不暇接,再加上加工制作后通过新媒体传播出去的篇幅,即时发稿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人大会议的地方代表团往往处在新闻的夹缝中,主流媒体左顾右盼,一般情况下媒体不太重视“两会”上的“地方新闻”,他们盯的是主席台、新闻发言人、部长通道和明星代表委员。在这样的情形下,记者在报道
期刊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央视纪录”)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与国际传媒机构的各类合作模式,实施了一系列国际合拍项目,以扩大频道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但是这些通过国际合拍实现播出的纪录片作品,其在国际受众中的反馈,我们一直缺少精确的统计与深度的挖掘与分析。而对于国际受众的研究与把握,恰恰是进一步开展有效传播的重要前提。同时,在媒介融合、媒介转型这一全球性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受众群体对电视节
期刊
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有多数人认可,就会越发大胆地传播;而发觉某一观点只有少数人支持,可能会出于防止自己被孤立的心态而保持沉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方声音越来越大,另一方声音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过程。在跨国传播时代,现存的国际传播秩序和传播科技维持并强化了殖民主义时期国与国之间业已存在的不平等。以西方为首的部分传播大国正控制世界信息流通体系,从而使“沉默的螺旋”这一规
期刊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尼葛洛庞帝将数字化生存和平台相联系,认为数字化是为存在和活动于现实社会的人提供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是一种近乎真实的虚拟空间。过去媒体实际上就扮演着类似平台的角色,以内容资源连接着广告商和受众,但传统媒体“平台”开放性不足。而平台型媒体是指既保留了人工编辑的权威性,又面向用户开放媒体使用权的数字化平台。  平台型媒体照顾到价值在整个媒体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间的
期刊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重点之一。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国的环保话题也一直是外媒对中国负面报道的“重灾区”之一。  2014年中国向污染“全面宣战”以来,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外媒相关报道基调有缓和之势,同时官方媒体也更加主动设置议题,对接西方话语体系,不回避问题也凸显成效,在扭转中国环境问题的国际舆论态势中发挥了
期刊
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同世界的合作不断加深,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参与世界事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中国所面对的国际战略环境、安全环境以及舆论环境也日益复杂。中国迫切需要能够反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时代故事,主动去打破外媒对“中国威胁论”的话语建构。这其中,中国军队的时代故事,将直接影响中国整体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军人故事,可谓一柄双刃
期刊
近年来,“微传播”这一个新兴名词迅速成为国内外热门。图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播形式,一直在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外宣图书,承载着将中国故事源源不断推向世界的使命,在微传播时代也在进行着转型和调整。“一带一路”主题,是近年来外宣图书出版的重点之一,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一带一路”外宣图书出版,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微传播时代的传播特点及受众阅读特点  “微媒体”。“微媒体”是基于数字、网络、信
期刊
作为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学家,费正清晚年在回忆录中称林徽因为“毕生最要好的友人”,而费正清夫人费慰梅则亲自为林徽因著书立传,并在美国出版。通过回顾这段鲜为人知的跨国友谊,我们不仅能够感受中美两国学人结下的深厚情谊,更可体验那段坎坷动荡的岁月里,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仍矢志不渝坚持学术报国的可贵精神。可以说,这是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初识林徽因  据费正清回忆,
期刊
1540年到1773年的两个多世纪,欧洲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由培根、笛卡尔提倡科学方法论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进步和成就一日千里。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宗教传播以及文艺复兴,为欧洲广泛地认识不同于中世纪惟一的“语法语言”——拉丁语之外的其他各种语言类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们发现了很多新语言,需要对这些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和验证;欧洲大陆也逐步形成民族文学书面语言,在印刷术的推动下,教育、文化、
期刊
2016年8月至12月,笔者在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短期访学期间,采访了在该院任教的华裔老师鲍川运教授。鲍川运教授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从事专职口译工作多年,后来到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参与了中国外文局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等多个项目的策划、研修活动组织或审定稿工作。本访谈以“中国关键词”项目实施为例,探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所应秉持的理念、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