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说·真诰》到《道枢·真诰篇》——曾慥书籍抄纂探微

来源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曾性以其可观的图书编纂成绩而为当时和后世人所关注,传世者如《类说》《道枢》等,今人常有溢美之词,在相关研究中亦颇受重视.然对其学术造诣与治学态度,尚缺乏深入考察和清晰认识.本文借《类说》《道枢》二书对《真诰》的使用,揭示其图书抄纂过程中的一些“隐性”操作及相关问题,以期更好地认识曾慥其人其学,及隐藏在南宋书籍“爆炸式增长”背后的一些规律性现象.
其他文献
《埤雅》校点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存在引文失误、句读误断、文字讹误诸多问题.本文列举二十七例以作讨论,期为该书之修订改进提供参考.
《明史》自刊成之后,问题较多.今校以《明实录》、万斯同《明史》、王鸿绪《明史稿》、《明史》初修时汤斌等人所存底稿等,订正中华书局本《明史》21则.
段松苓、杨峒俱为清代乾嘉时期山东名儒,确守汉学家法,著述有成.惜乎人往风微,行实声名,渐趋幽霾.兹特鸠集遗文,钩稽故实,系以年月,纂为年谱.既尽表章幽隐之心,更为考论清代学术,稍备伐山采林之资,知人论世之用.
方逢辰为南宋晚期状元,仕途不达,其著作多已失传.后人搜集遗文,编为《蛟峰文集》.其书实际包括方逢辰文集、方逢辰外集、方逢振文集、方逢振外集四部分,因四部分在卷次上未明确区分,后人据不同的统计方式,对其卷次著录互有差别.《蛟峰文集》的版本系统主要有洪武本、天顺本、万历本、顺治本及其康熙重修本、世恩堂宗祠本.洪武本久佚,天顺本为现存版本之祖本,又有弘治重修本、嘉靖递修本.万历本系重编天顺本而成的活字印本,在现存版本中质量最高.顺治本与天顺本在细节处差别较多,其文字基本为之后的清代印本所继承,而康熙本内容较顺治
《礼部志稿》是明朝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最大的不足在于志在纂辑,而非著述,没有对史料融会贯通,进行深度加工,使得该书缺乏一家之言,终成汇编之书.在编纂上,该书采取众立条目的 方式统束史料,使得全书条目众多,不下三千六百条,既易于重复,又不便观览.作为一部书稿,该书存在内容重复,取材、删节、改写不当,内容与标题不符,年份失误,失于考证,内容缺漏等众多不足.《礼部志稿》现仅存四库版本,不仅继承了明代写本的不足,又因纂修工作而新产生了格式、避讳字、异体字、错
《海录碎事》是一部诞生于两宋之际的私修类书,相关研究尚不丰富,且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不无流于表面、人云亦云之见.如果越过其“出处标注”,从文本内部对该书材料来源重作探索,则可发现其中大量资料承袭自《绀珠集》《文选》等类书、总集文献;且在搜集之时多照录原书行文,甚至标目.与此相关,其条目的 结构特征也往往来自上游文献,编者似乎并没有创立某种词条格式的主观意识,前人对此书体例“创新”的认识有失偏颇.
徐孟曾、杨彦华均为元末明初的散曲家,其名见载于《录鬼簿续编》,后者作品尚存四个套数,其中三套为北曲,一套为南曲,体现了元明之际南北曲盛衰交替的历史实况,在元明散曲演变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二人的家世及生平事迹,以往仅有《续编》的简略记载,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亦未曾考索.现检元明人别集及其他文献,参证《续编》的记述,可大致勾勒二人生平,以供学界同仁参照研讨.
《锦绣万花谷后集》出自书商之手,在南宋及后世翻刻中形成了复杂的版本系统,内容亦有参差.过云楼旧藏本、国图宋本两种宋刊本存留了通行本所不载或存在残缺讹误之内容,其中不乏宋诗资料.本文比勘上述两种宋刊本,结合其录诗体例,辑录《全宋诗》未收作品85首(句),涉作者38家,并对其他可资考证的零散信息进行简单梳理.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新学与文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荆公新学讲求经世致用,关注道德性命,体现出杂糅百家、解字通经的特质.王安石文贵适用、文以贯道的文学观念,及其创作内容关注现实政治和情感抒发,散文风格的简劲拗折,诗歌风格由直截刻露转向深婉不迫,文学体式由依经立义催生出“经义文”,其背后均有着深刻的学术根源.
宋本《文苑英华》刊刻过程复杂,流传至今所剩残本不多,且流传过程颇多隐晦.本文更正若干过去对宋本《文苑英华》论述的错误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