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礼部志稿》是明朝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最大的不足在于志在纂辑,而非著述,没有对史料融会贯通,进行深度加工,使得该书缺乏一家之言,终成汇编之书.在编纂上,该书采取众立条目的 方式统束史料,使得全书条目众多,不下三千六百条,既易于重复,又不便观览.作为一部书稿,该书存在内容重复,取材、删节、改写不当,内容与标题不符,年份失误,失于考证,内容缺漏等众多不足.《礼部志稿》现仅存四库版本,不仅继承了明代写本的不足,又因纂修工作而新产生了格式、避讳字、异体字、错
【机 构】
:
肇庆学院肇庆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研究院;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部志稿》是明朝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最大的不足在于志在纂辑,而非著述,没有对史料融会贯通,进行深度加工,使得该书缺乏一家之言,终成汇编之书.在编纂上,该书采取众立条目的 方式统束史料,使得全书条目众多,不下三千六百条,既易于重复,又不便观览.作为一部书稿,该书存在内容重复,取材、删节、改写不当,内容与标题不符,年份失误,失于考证,内容缺漏等众多不足.《礼部志稿》现仅存四库版本,不仅继承了明代写本的不足,又因纂修工作而新产生了格式、避讳字、异体字、错讹、阙文,对四夷名物相关内容删改等问题,影响到全书的使用价值.
其他文献
今存汪应辰诗文集有《汪文定公集》和《文定集》两个版本系统.以往学者因为《文定集》内容更完备,遂对《汪集》不甚关注.本文介绍了《汪集》的编刻、版式与存世情况,分析了《汪集》正文十三卷与附录一卷的价值,另辑考了其中的9篇宋代佚文.最后指出,要充分发挥《汪集》的价值,最根本的在于利用其以整理汪应辰诗文.具体有四条措施,而这正见出《汪集》相较于《文定集》所不可替代的原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多处校改《说文》篆形,颇为清人诟病.近一百余年,古文字资料大量涌现.依据与段氏改篆相合的古文字字形,学者往往转而赞同段改.但在利用出土文献校勘篆形的同时,却往往掉入轻改古书的陷阱.本文从“昏”“磨”两个典例出发,试谈《说文》篆形的校勘原则.
本文利用大量资料,分四部分对宋代著名诗僧道潜的籍贯、俗姓、字号、生卒年、所属佛教宗派法系及弟子、获罪编管兖州等生平事迹加以深入辨析考述,并分析阐述其获罪与当时新旧党争及苏轼相关,呈现出其生平与苏轼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与其他研究者的一些不同观点和看法.
乾隆十四年至十六年,清廷进行了一次由内外高级官员保举潜心经术之士的选拔.此次保举,除散见各处的材料外,最为全面和系统的记载应属梁锡玙所撰《辛未保举经学录》.乾隆十四年发布上谕后,内外大臣共保举49人,但乾隆帝对保举结果并不满意,经过两次核定删汰,最终取中4人,实际在朝任职则只有2人.本文对被举49人的籍贯、功名、任职、应选等情况进行考证和初步分析.
胡应麟曾怀疑《拾遗记》的实际作者为萧绮而非王嘉.《拾遗记》中记述的简帛时代的书写文化、带有古风的歌诗谣谶、未定型的节日等,都可说明其写作时代应在五世纪之前,故其作者不可能是梁代的萧绮.胡应麟的怀疑没有根据.
曾巩《元丰类稿》今传本甚众,前人已有调查研究.今择取经眼目验的元刻孤本以及重刻重印频繁而关系错综复杂的明刻14种,详细梳理其版本特征与流传渊源,澄清前人语焉不详或不准确之处,纠正一些著录之误.
《埤雅》校点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存在引文失误、句读误断、文字讹误诸多问题.本文列举二十七例以作讨论,期为该书之修订改进提供参考.
《明史》自刊成之后,问题较多.今校以《明实录》、万斯同《明史》、王鸿绪《明史稿》、《明史》初修时汤斌等人所存底稿等,订正中华书局本《明史》21则.
段松苓、杨峒俱为清代乾嘉时期山东名儒,确守汉学家法,著述有成.惜乎人往风微,行实声名,渐趋幽霾.兹特鸠集遗文,钩稽故实,系以年月,纂为年谱.既尽表章幽隐之心,更为考论清代学术,稍备伐山采林之资,知人论世之用.
方逢辰为南宋晚期状元,仕途不达,其著作多已失传.后人搜集遗文,编为《蛟峰文集》.其书实际包括方逢辰文集、方逢辰外集、方逢振文集、方逢振外集四部分,因四部分在卷次上未明确区分,后人据不同的统计方式,对其卷次著录互有差别.《蛟峰文集》的版本系统主要有洪武本、天顺本、万历本、顺治本及其康熙重修本、世恩堂宗祠本.洪武本久佚,天顺本为现存版本之祖本,又有弘治重修本、嘉靖递修本.万历本系重编天顺本而成的活字印本,在现存版本中质量最高.顺治本与天顺本在细节处差别较多,其文字基本为之后的清代印本所继承,而康熙本内容较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