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读悟三美 ,三写扩语用
在《去年的树》教学过程中,我安排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选择最能体现文章感情的句子反复朗读,以师生、生生、生本多向对话为主要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与思维活动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抓住三个主要场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歌的情景,来感悟文本。师生合作分角色对话和演读体验引出提示语的缺失问题。以读悟美,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通过图文音三位一体的演读,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式,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升华感悟体验,甚至激发学生的再创造、再生成能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时刻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引领,只是“垫”,垫起了学生读出意味、读出体验、读出画面,强化学生在朗读时,对主要信息和关键信息的摄取,同时,在信息组合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本课设计的三次练笔,分别是写鸟儿和树的外貌,写对话的提示语,写鸟儿想对树说的话。并且落实课堂练写——交流反馈——讨论修改这样的环节。通过练笔补鸟儿和大树的外形,感受在“千万只鸟”“千万棵树”中认识彼此的缘分之深,落实学习语用与陶冶情感融合;通过补充提示语,感受鸟儿一次次寻找大树的心情,感受它们之间的地久天长的友谊,落实学习语用与内容理解融合;透过鸟儿的“看”展开想象,感受鸟儿对朋友重守承诺的态度,落实学习语用与思想梳理融合。语言文字运用与陶冶情感、内容理解、思想梳理水乳交融。
三读三写,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形象呈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化,力求课堂上语文味不仅浓而且美,做到了读写相结合。
二、理解“白描”,感受“平淡”中的伟大
(一)“白描”式的 平淡中品味天天相伴的美好
童话开头没有树的模样、鸟的外貌的描写,通过让学生补写鸟和树的外形,与课文中没有写树、鸟的外形对比,初次感受“平淡”的语言。启发学生如果故事的开头有了树的模样、鸟的外貌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是啊,仿佛树和鸟就在我们面前了。但是童话既没有写树长什么样,也没有写鸟儿长什么样,好像有点不清楚,有点模糊,但又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这样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感觉,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平淡。
继而通过故事开头“天天”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感受鸟和树之间的形影不离的深厚感情:鸟儿的歌唱由早到晚,树的倾听也由春到秋,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想象的丰富与文字的简朴形成落差,构成了课堂教学一次张力。但是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写得如此平淡?童话会平淡地写下去吗?
(二)“白描”式的平淡中品味苦苦寻找的执着
童话进一步发展,再次迎面感受“平淡”。让学生补写旁白,与课文中没有旁白比较,再次感受“平淡”的语言艺术。接下来布置教学任务:找出五个会说话的人物,在这里,将教学的内容转向了对话。因为五个人物的四次对话,构成了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情节。由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引出提示语的问题,没有提示语该怎么读?什么语气?怎样的情感?提示学生怎么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有味道,有感觉?在这里我给出示了本单元第九课《巨人的花园》其中的一段文字:
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学生一下子就捕捉到这些形容词或动词,反映的是人物的心情或表情,读者们读这些旁白的时候情绪一下子就出来了。但是,对比《去年的树》“树对鸟儿说”怎么说的,没写;“鸟儿说”怎么说的,也没写。
但这种平淡的感觉,却通过鸟儿一次次寻找、一次次失望,却又一次次不放弃,让学生深刻感知到这是一只多么执着的鸟儿,寻找是苦的,但每一次都不放弃。
(三)“白描”式的平淡中感受歌唱的深情
故事结尾,大树变成了点燃的灯火,鸟儿做了一个再平淡不过的动作—— “看”。作者没有写鸟儿失望的表情、沮丧的动作,也没有心理活动,只有一个再平淡不过的“看”。借助反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是不会写人物表情吗?不会写心情吗?……为什么不写呢?”帮助学生探寻到了“语文之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反应,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文章描写的精彩:“作者让读者自己去琢磨”“作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想象”……同时与原文“不写心情”对比,感受到“平淡”表达的作用,“白描”表现手法,达到一举数得的高效,唱完了一首歌,却唱不尽深深的友情。
是的,它不写表情,它不写外貌,它不写心理,看似平淡,看似无奇,却留下无限的想象的空间。这样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的写作艺术——白描,深深刻在脑间,挥之不去。
三、创设情境、焕发诗情
这篇童话的开头简单素朴,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天天”,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朗读感受鸟和树之间的形影不离的深厚感情。学生们在诵读里感受,在写作中品味,在想象中发现,树与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已如在眼前。
教学开始,配着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接着进一步引导:鸟儿的歌唱、树的倾听,由早到晚,由春到秋。相守的时光总是美好的。相守陪伴越美好,结尾时分,树已经化成火焰,鸟儿又唱起了那支歌就越悲痛。此时再一次播放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读着、背着,孩子们诗情被焕发了。通过音画、感受诗意的语言水乳交融。让学生不仅进行了文学的熏陶,也進行了美的洗礼和教育。
在《去年的树》教学过程中,我安排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选择最能体现文章感情的句子反复朗读,以师生、生生、生本多向对话为主要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与思维活动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抓住三个主要场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歌的情景,来感悟文本。师生合作分角色对话和演读体验引出提示语的缺失问题。以读悟美,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通过图文音三位一体的演读,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式,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升华感悟体验,甚至激发学生的再创造、再生成能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时刻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引领,只是“垫”,垫起了学生读出意味、读出体验、读出画面,强化学生在朗读时,对主要信息和关键信息的摄取,同时,在信息组合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本课设计的三次练笔,分别是写鸟儿和树的外貌,写对话的提示语,写鸟儿想对树说的话。并且落实课堂练写——交流反馈——讨论修改这样的环节。通过练笔补鸟儿和大树的外形,感受在“千万只鸟”“千万棵树”中认识彼此的缘分之深,落实学习语用与陶冶情感融合;通过补充提示语,感受鸟儿一次次寻找大树的心情,感受它们之间的地久天长的友谊,落实学习语用与内容理解融合;透过鸟儿的“看”展开想象,感受鸟儿对朋友重守承诺的态度,落实学习语用与思想梳理融合。语言文字运用与陶冶情感、内容理解、思想梳理水乳交融。
三读三写,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形象呈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化,力求课堂上语文味不仅浓而且美,做到了读写相结合。
二、理解“白描”,感受“平淡”中的伟大
(一)“白描”式的 平淡中品味天天相伴的美好
童话开头没有树的模样、鸟的外貌的描写,通过让学生补写鸟和树的外形,与课文中没有写树、鸟的外形对比,初次感受“平淡”的语言。启发学生如果故事的开头有了树的模样、鸟的外貌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是啊,仿佛树和鸟就在我们面前了。但是童话既没有写树长什么样,也没有写鸟儿长什么样,好像有点不清楚,有点模糊,但又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这样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感觉,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平淡。
继而通过故事开头“天天”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感受鸟和树之间的形影不离的深厚感情:鸟儿的歌唱由早到晚,树的倾听也由春到秋,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想象的丰富与文字的简朴形成落差,构成了课堂教学一次张力。但是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写得如此平淡?童话会平淡地写下去吗?
(二)“白描”式的平淡中品味苦苦寻找的执着
童话进一步发展,再次迎面感受“平淡”。让学生补写旁白,与课文中没有旁白比较,再次感受“平淡”的语言艺术。接下来布置教学任务:找出五个会说话的人物,在这里,将教学的内容转向了对话。因为五个人物的四次对话,构成了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情节。由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引出提示语的问题,没有提示语该怎么读?什么语气?怎样的情感?提示学生怎么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有味道,有感觉?在这里我给出示了本单元第九课《巨人的花园》其中的一段文字:
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学生一下子就捕捉到这些形容词或动词,反映的是人物的心情或表情,读者们读这些旁白的时候情绪一下子就出来了。但是,对比《去年的树》“树对鸟儿说”怎么说的,没写;“鸟儿说”怎么说的,也没写。
但这种平淡的感觉,却通过鸟儿一次次寻找、一次次失望,却又一次次不放弃,让学生深刻感知到这是一只多么执着的鸟儿,寻找是苦的,但每一次都不放弃。
(三)“白描”式的平淡中感受歌唱的深情
故事结尾,大树变成了点燃的灯火,鸟儿做了一个再平淡不过的动作—— “看”。作者没有写鸟儿失望的表情、沮丧的动作,也没有心理活动,只有一个再平淡不过的“看”。借助反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是不会写人物表情吗?不会写心情吗?……为什么不写呢?”帮助学生探寻到了“语文之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反应,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文章描写的精彩:“作者让读者自己去琢磨”“作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想象”……同时与原文“不写心情”对比,感受到“平淡”表达的作用,“白描”表现手法,达到一举数得的高效,唱完了一首歌,却唱不尽深深的友情。
是的,它不写表情,它不写外貌,它不写心理,看似平淡,看似无奇,却留下无限的想象的空间。这样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的写作艺术——白描,深深刻在脑间,挥之不去。
三、创设情境、焕发诗情
这篇童话的开头简单素朴,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天天”,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朗读感受鸟和树之间的形影不离的深厚感情。学生们在诵读里感受,在写作中品味,在想象中发现,树与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已如在眼前。
教学开始,配着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接着进一步引导:鸟儿的歌唱、树的倾听,由早到晚,由春到秋。相守的时光总是美好的。相守陪伴越美好,结尾时分,树已经化成火焰,鸟儿又唱起了那支歌就越悲痛。此时再一次播放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读着、背着,孩子们诗情被焕发了。通过音画、感受诗意的语言水乳交融。让学生不仅进行了文学的熏陶,也進行了美的洗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