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建构,提倡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本文针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氛围 质疑 高效和谐
新课程对授课的要求是必须贴近学生和生活,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培养。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建构,提倡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
高考要求考生所具备的不是一般的学科能力,而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考试题的设计也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于考生最基础、最基本的生活与学习能力的考查。适应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要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和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展开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教材内容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二、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精彩生成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放下架子,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只有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提倡开放互动、合作探究、主动交流,师生、生生才能在“对话”和“互动”中产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
例如在讲授《文化生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内容时,一位学生提出:“人都有不同的个性,都有不同的思想,其价值观就应该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不是只用一种观点统领和禁锢人的思想吗?有这个必要、有这个意义吗?”问题的提出十分尖锐却又有几分道理,我启发这位学生用教材中的若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念来引领人们的思想,社会就会混乱无序的道理来回答他,并打了个比方:就像演奏一场交响乐,各种乐器都各显神通,但如果没有指挥家的指挥,没有指挥家在掌控主旋律,那这场交响乐演奏就成了一锅“乱炖”。但他又反驳道:“难道人有不同观点,社会就会混乱吗?像我现在提出了不同观点,课堂就混乱了吗?”该学生提出了这一串问题后,还用挑衅的眼光看着我,似乎在看老师要怎么应对。于是我十分平静地说:“是这样吗?其他同学是否都同意他的看法,请说说看!”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支持他的观点,更多的是对他的观点予以反驳。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个人思想观念的争论不会引起混乱,而社会价值观缺乏引导却会导致混乱的原因,不仅使学生的疑惑在争辩中得到解决,还让课堂教学产生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着力化解重难点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使所提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教师每次提问都务求问在关键处,突出课堂教学重难点。如果设问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提问无疑是失败的。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个难点,我处理时先不讲理论,给学生讲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群众大胆尝试土地承包责任制。然后设问:“从这个经济改革的事件上看,你认为谁对社会变革起到了决定作用?为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明白历史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伟人,于是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又如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重点,但学生觉得太抽象、不好理解。于是我在学习本课之前,先展示赵本山的一小段东北小品,然后问大家:“赵本山的小品老少皆喜爱,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的表演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广泛的认可?”由此让学生自己得出“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结论。
四、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教师在讲解和传授政治课内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检验所学的政治理论、政治常识。
在教学《经济常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经济论坛”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与经济有关的热点信息,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同学们一起互动交流,增长经济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在讲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掌握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和方法,明确依法维权的意义,培养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和点拨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类比、鉴别、思辨,正确地选择维权的途径和方法。选择生活中父母、亲友、自己的购买商品时的典型实例,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正反辩论,让学生在唇枪舌剑中明晰道理,调动积极参与意识,以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培养综合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使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实现全面进步。
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撰写论文等方式,强化校内外、课内外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衔接生活学用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大政治教学的功能和效用。
总之,在新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善待教学冲突,提炼教学过程,引导教学总结,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精彩的教学生成与我们结伴同行,同时也使政治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氛围 质疑 高效和谐
新课程对授课的要求是必须贴近学生和生活,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培养。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建构,提倡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
高考要求考生所具备的不是一般的学科能力,而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考试题的设计也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于考生最基础、最基本的生活与学习能力的考查。适应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要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和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展开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教材内容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二、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精彩生成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放下架子,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只有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提倡开放互动、合作探究、主动交流,师生、生生才能在“对话”和“互动”中产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
例如在讲授《文化生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内容时,一位学生提出:“人都有不同的个性,都有不同的思想,其价值观就应该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不是只用一种观点统领和禁锢人的思想吗?有这个必要、有这个意义吗?”问题的提出十分尖锐却又有几分道理,我启发这位学生用教材中的若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念来引领人们的思想,社会就会混乱无序的道理来回答他,并打了个比方:就像演奏一场交响乐,各种乐器都各显神通,但如果没有指挥家的指挥,没有指挥家在掌控主旋律,那这场交响乐演奏就成了一锅“乱炖”。但他又反驳道:“难道人有不同观点,社会就会混乱吗?像我现在提出了不同观点,课堂就混乱了吗?”该学生提出了这一串问题后,还用挑衅的眼光看着我,似乎在看老师要怎么应对。于是我十分平静地说:“是这样吗?其他同学是否都同意他的看法,请说说看!”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支持他的观点,更多的是对他的观点予以反驳。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个人思想观念的争论不会引起混乱,而社会价值观缺乏引导却会导致混乱的原因,不仅使学生的疑惑在争辩中得到解决,还让课堂教学产生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着力化解重难点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使所提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教师每次提问都务求问在关键处,突出课堂教学重难点。如果设问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提问无疑是失败的。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个难点,我处理时先不讲理论,给学生讲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群众大胆尝试土地承包责任制。然后设问:“从这个经济改革的事件上看,你认为谁对社会变革起到了决定作用?为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明白历史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伟人,于是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又如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重点,但学生觉得太抽象、不好理解。于是我在学习本课之前,先展示赵本山的一小段东北小品,然后问大家:“赵本山的小品老少皆喜爱,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的表演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广泛的认可?”由此让学生自己得出“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结论。
四、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教师在讲解和传授政治课内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检验所学的政治理论、政治常识。
在教学《经济常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经济论坛”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与经济有关的热点信息,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同学们一起互动交流,增长经济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在讲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掌握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和方法,明确依法维权的意义,培养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和点拨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类比、鉴别、思辨,正确地选择维权的途径和方法。选择生活中父母、亲友、自己的购买商品时的典型实例,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正反辩论,让学生在唇枪舌剑中明晰道理,调动积极参与意识,以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培养综合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使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实现全面进步。
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撰写论文等方式,强化校内外、课内外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衔接生活学用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大政治教学的功能和效用。
总之,在新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善待教学冲突,提炼教学过程,引导教学总结,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精彩的教学生成与我们结伴同行,同时也使政治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