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并观察其疾病演变情况。
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9只,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和高脂饮食组(n=32),分别采用标准饮食和高脂饮食饲养;其中高脂饮食组又分为高脂饮食4周(HFD-4W)组(n=8)、高脂饮食8周(HFD-8W)组(n=8)、高脂饮食12周(HFD-12W)组(n=8)和高脂饮食16周(HFD-16W)组(n=8),分别在相应时点处死动物进行血生化检查和肝脏病理学检查。另有补充组7只采用高脂饮食饲养,上述4组高脂饮食实验兔死亡时随机抽取补充。观察实验兔的一般情况,进行实验兔肝脏病理学检查并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活动评分(NAS)进行评价。所有实验兔按NAS评分分为正常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和可疑NASH组,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等血生化指标组间比较。
结果对照组1只实验兔不明原因于第12周死亡;HFD-8W组于第7周死亡1只,HFD-12W组分别于第8、10、11周死亡1只,HFD-16W组第8周死亡2只、第13周死亡1只,死亡原因均为腹泻。高脂饮食组实验兔肝脏体积增大、变厚,颜色变淡,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性及小叶内炎症。实验兔按NAS评分分为正常组(n=9)、NASH组(n=19)和可疑NASH组(n=13),血清ALT、AST、T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可疑NASH组和NASH组血清TG、TC水平升高(均P<0.05),而可疑NASH组与NASH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实验兔NAFLD模型的方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模拟人类NAFLD的病理、生理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