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数学更多地靠近生活。”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从学科的内涵和学生心理规律两个方面积累起丰厚的素养。教学之所以成为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能从“教育”的视界出发去改造学科知识。
关键词:数学情境;课堂效率;数学课堂
新课程数学的特征在于可以不拘于“严格定义”的程式,但应成为学生建构理解时的突出信息,成为分析现实生活的一条经脉,教师要具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眼光以及将数学本真地还原到生活的能力,要着眼于生活中的实践知识和直观的经验积累。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真实情境,如购物、旅游等;选择学生熟知和喜爱的超现实情境,如科幻故事、神话传说等;选择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等作为背景创设情境。
情境的选择,不是把问题表述得适合于某种现成的数学情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抓住问题的实质为目的,“巧”设数学情境,为纯粹数学“穿上”合适的外衣,然后将它呈现给学生,而不是将数学“外科手术式”地改造以适合生活。
一、情境不仅为导入新课创设
实施课程改革之初,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项,总是“情境导入”,好像情境是为导入新课而创设,而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填鸭式”教学的新表现。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嚼口香糖,开始甜味十足,逐渐地如同嚼蜡,淡然无味,何来兴趣可言。运用情境导入新课,能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但是,教学新授知识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更应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所以,情境创设应着眼于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尽可能引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在各环节创设情境时,注意其中的衔接和过渡,使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问题情境相互呼应,成为一体,实现由“铺垫”到“建构”的转化。
二、情境创设并不是时时处处需要
数学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数学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所有数学内容都适合从现实情境引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動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接受学习等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不应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这样只会舍本求末。
三、不要把数学情境神秘化、复杂化
情境创设不是很深奥的,其实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中都存在着。一个故事、一幅图画、一个游戏、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一段启发思考、一段引起兴趣的语言、一份具有思考、一段探索价值的试题等,都可以视为数学情境。关键问题是引入课堂时,能否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切不可为了制造气氛,强行设置不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境,使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所设置情境与主题内容相差甚远,造成学生认识偏移,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达不到预定效果,反而认为都是情境“惹的祸”。
四、创设情境不要脱离数学本质
数学情境其实是一种由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构成的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作为一堂数学课更应该体现的是数学味,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毕竟这是一节数学课,而不是其他的语文课、科学课。
五、情境的创设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解决身边的问题,把知识建构起来,体验更深刻,理解更到位,更容易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现行教材的不同版本就非常注意这一点。
六、创设情境要注意生活化的有限性,避免泛生活化、泛趣味化
数学问题情境决不是越真实越好,对于生活的真实数学课应当有选择地适度模拟,只有真正能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考的问题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最需要的。而过度的生活化、趣味化,容易使学生偏离数学主题,进入生活思考、趣味思考,喧宾夺主,事倍功半。
七、数学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观察、思考、理解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低年级要选择趣味性强的、好玩的情境,如动画显示情境、课堂游戏情境等。
总之,把切实有效的情境合理地引进数学课堂,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转变学生过去封闭、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评价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觉、自主、探索性地达到学习目的,并不断积累经验,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参考文献:
[1]林代娣.巧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商品与质量,2016(21).
[2]唐云.巧设数学情景,营造快乐氛围,提高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141.
编辑 郭小琴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数学更多地靠近生活。”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从学科的内涵和学生心理规律两个方面积累起丰厚的素养。教学之所以成为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能从“教育”的视界出发去改造学科知识。
关键词:数学情境;课堂效率;数学课堂
新课程数学的特征在于可以不拘于“严格定义”的程式,但应成为学生建构理解时的突出信息,成为分析现实生活的一条经脉,教师要具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眼光以及将数学本真地还原到生活的能力,要着眼于生活中的实践知识和直观的经验积累。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真实情境,如购物、旅游等;选择学生熟知和喜爱的超现实情境,如科幻故事、神话传说等;选择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等作为背景创设情境。
情境的选择,不是把问题表述得适合于某种现成的数学情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抓住问题的实质为目的,“巧”设数学情境,为纯粹数学“穿上”合适的外衣,然后将它呈现给学生,而不是将数学“外科手术式”地改造以适合生活。
一、情境不仅为导入新课创设
实施课程改革之初,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项,总是“情境导入”,好像情境是为导入新课而创设,而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填鸭式”教学的新表现。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嚼口香糖,开始甜味十足,逐渐地如同嚼蜡,淡然无味,何来兴趣可言。运用情境导入新课,能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但是,教学新授知识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更应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所以,情境创设应着眼于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尽可能引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在各环节创设情境时,注意其中的衔接和过渡,使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问题情境相互呼应,成为一体,实现由“铺垫”到“建构”的转化。
二、情境创设并不是时时处处需要
数学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数学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所有数学内容都适合从现实情境引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動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接受学习等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不应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这样只会舍本求末。
三、不要把数学情境神秘化、复杂化
情境创设不是很深奥的,其实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中都存在着。一个故事、一幅图画、一个游戏、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一段启发思考、一段引起兴趣的语言、一份具有思考、一段探索价值的试题等,都可以视为数学情境。关键问题是引入课堂时,能否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切不可为了制造气氛,强行设置不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境,使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所设置情境与主题内容相差甚远,造成学生认识偏移,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达不到预定效果,反而认为都是情境“惹的祸”。
四、创设情境不要脱离数学本质
数学情境其实是一种由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构成的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作为一堂数学课更应该体现的是数学味,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毕竟这是一节数学课,而不是其他的语文课、科学课。
五、情境的创设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解决身边的问题,把知识建构起来,体验更深刻,理解更到位,更容易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现行教材的不同版本就非常注意这一点。
六、创设情境要注意生活化的有限性,避免泛生活化、泛趣味化
数学问题情境决不是越真实越好,对于生活的真实数学课应当有选择地适度模拟,只有真正能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考的问题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最需要的。而过度的生活化、趣味化,容易使学生偏离数学主题,进入生活思考、趣味思考,喧宾夺主,事倍功半。
七、数学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观察、思考、理解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低年级要选择趣味性强的、好玩的情境,如动画显示情境、课堂游戏情境等。
总之,把切实有效的情境合理地引进数学课堂,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转变学生过去封闭、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评价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觉、自主、探索性地达到学习目的,并不断积累经验,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参考文献:
[1]林代娣.巧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商品与质量,2016(21).
[2]唐云.巧设数学情景,营造快乐氛围,提高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141.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