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安徽的提出并实施使安徽省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安徽省的信息化总体水平处在全国中上、中西部领先的位次。数字安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它对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8月25日,中国计算机报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刘保华专程前往合肥,对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安徽省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吴晓明进行了专访。
数字安徽是一项戰略决策
刘保华:8月19日,安徽省政府组织召开了数字安徽五年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体现了省政府对数字安徽工作的重视。我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请您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有关情况。
吴晓明:首先,感谢作为权威IT媒体的《中国计算机报》长期以来对数字安徽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刚刚召开的数字安徽五年建设总结表彰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数字安徽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牌,承前启后,会议总结了数字安徽第一阶段的工作,并对第二阶段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会议还对105家数字安徽建设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这些单位涉及政府、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可以看出数字安徽工作已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刘保华:目前数字安徽工作局面喜人,也正验证了提出这一战略的必然性。我们想了解数字安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吴晓明:数字安徽的提出与产生,与安徽省的战略定位有关。历年来安徽省是个能源贡献省份,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了自己应有的努力。安徽人杰地灵,人才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优质资源也很难发挥出其作用。2003年,省政府换届,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思考新时期的安徽发展大计。发展需要资金,需要人才,而能留住资金和人才并发挥其价值的是良好的环境。基于这样的考虑,安徽省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打造五大平台工程的构想,即建设防洪保安体系、快速交通网络、“信用安徽”、“生态安徽”和“数字安徽”,而数字安徽又能为其它五个工程提供支撑平台和技术手段。
数字安徽一经提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领导机构很快成立,明确了职能定位。省“数字安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是“数字安徽”建设以及全省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安徽省信息产业厅与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位一体。各市和省直各部门也都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
《“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的出台,宣告数字安徽工作的正式启动。《纲要》是数字安徽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数字安徽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
数字安徽彰显地方特色
刘保华:根据《“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已经结束。请问,作为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交的这份答卷让上下满意吗?
吴晓明:应该说,五年来,我们的工作严格按《纲要》要求,扎实开展,任务目标都已完成或者超额完成,无论从建设数量和质量看,都比规划的要求要好。2003~2007年,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270亿元,建成了以光纤为物理媒介、多种传输技术构建的大容量、高带宽、高质量、能承载各种通信业务的信息传输网络,光纤通信线路已通达全部行政村,互联网宽带网络通达所有乡镇,覆盖到80%的行政村。并于2006年10月底提前完成全省“十一五”电话网络行政村 “村通工程”任务,又于2007年启动了自然村“村通工程”。五年间,全省电话用户增长2.7倍,达2904.3万户;电话普及率提高到47.5部/百人,翻了一番多;到2007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55.9万户,网站总数已近3.8万个,拥有网民337万人。广播电视网络综合覆盖程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贯通,网络业务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信息平台,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6.1%和95.4%。有线数字电视自2004年7月18日正式开播以来,已开通14个市和40个县有线数字电视信号。
刘保华:信息化建设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曾引起过热烈的争论。在安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其效益如何体现出来?
吴晓明:以前的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但如今在安徽省,以需求促建设、以应用促建设已形成风气,社会各个领域应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工作和生活已成为自觉行为。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则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数字安徽正不断呈现自己的特色,这一点在安徽农业信息化领域尤其突出。
安徽省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农业信息化上,打造适用有效的信息平台,走出一条有鲜明特色的路子。省农委“安徽农业信息网”整合农业新闻、农技咨询、农产品品流通信息资源,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网站群,开展农村信息“一站通”联播,年发布供求信息10万多条。安徽气象局创办的“安徽农网”,集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电话语音、手机短信、专家视频在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形成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其电子商务促成网上年交易额超过60亿元。“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网”双双获得全国农业百强网站称号。省商务厅积极推进以新农村商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信福工程”,打造“农村商务信息网”平台,受到广泛欢迎。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开通“农信通”短信平台,在全国率先普及推广使用农业信息机,注重效益,努力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颍上县茂生香草园通过网络开展企业宣传、业务洽谈和网上订购,2007年4月北京奥组委在网上向该企业订购了12000株优质薰衣草,用于奥体中心花园的绿化、香化工程。目前,该企业95%以上的业务来自电子商务。和县皖江蔬菜副食品批发交易市场,投资576万元,建立了电子交易平台,2007年完成交易量56万吨,实现年交易额7亿多元,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交易基地,步入全国百强市场行列。
数字安徽迈入新征途
刘保华:数字安徽第二阶段已经开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有哪些?
吴晓明:数字安徽建设的第二个五年(2008~2012)规划纲要正在编制,这一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普遍开展,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得到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息共享程度显著增强;全省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城市和农村都能享受更为便利的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日臻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国民信息素质明显提高,全省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围绕这些目标,我们目前已初步遴选出一批重大工程,作为下一阶段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抓手,并将分别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力量推进。
刘保华:在数字安徽建设第一阶段中,安徽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在第二阶段,安徽省的信息化工作将如何发挥这些经验,从而保障数字安徽工作的顺利推进?
吴晓明:数字安徽第一阶段的建设中,我们是以探索的心态在推进工作,这一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第二阶段我们会心里更有底,为此我们出台了更为完善的保障措施,如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信息化的组织建设;强化管理制度,防止重复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跨部门应用;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互联互通等。我们相信,在政府推动、各方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数字安徽的第二阶段工作一定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数字安徽是一项戰略决策
刘保华:8月19日,安徽省政府组织召开了数字安徽五年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体现了省政府对数字安徽工作的重视。我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请您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有关情况。
吴晓明:首先,感谢作为权威IT媒体的《中国计算机报》长期以来对数字安徽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刚刚召开的数字安徽五年建设总结表彰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数字安徽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牌,承前启后,会议总结了数字安徽第一阶段的工作,并对第二阶段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会议还对105家数字安徽建设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这些单位涉及政府、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可以看出数字安徽工作已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刘保华:目前数字安徽工作局面喜人,也正验证了提出这一战略的必然性。我们想了解数字安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吴晓明:数字安徽的提出与产生,与安徽省的战略定位有关。历年来安徽省是个能源贡献省份,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了自己应有的努力。安徽人杰地灵,人才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优质资源也很难发挥出其作用。2003年,省政府换届,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思考新时期的安徽发展大计。发展需要资金,需要人才,而能留住资金和人才并发挥其价值的是良好的环境。基于这样的考虑,安徽省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打造五大平台工程的构想,即建设防洪保安体系、快速交通网络、“信用安徽”、“生态安徽”和“数字安徽”,而数字安徽又能为其它五个工程提供支撑平台和技术手段。
数字安徽一经提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领导机构很快成立,明确了职能定位。省“数字安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是“数字安徽”建设以及全省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安徽省信息产业厅与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位一体。各市和省直各部门也都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
《“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的出台,宣告数字安徽工作的正式启动。《纲要》是数字安徽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数字安徽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
数字安徽彰显地方特色
刘保华:根据《“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已经结束。请问,作为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交的这份答卷让上下满意吗?
吴晓明:应该说,五年来,我们的工作严格按《纲要》要求,扎实开展,任务目标都已完成或者超额完成,无论从建设数量和质量看,都比规划的要求要好。2003~2007年,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270亿元,建成了以光纤为物理媒介、多种传输技术构建的大容量、高带宽、高质量、能承载各种通信业务的信息传输网络,光纤通信线路已通达全部行政村,互联网宽带网络通达所有乡镇,覆盖到80%的行政村。并于2006年10月底提前完成全省“十一五”电话网络行政村 “村通工程”任务,又于2007年启动了自然村“村通工程”。五年间,全省电话用户增长2.7倍,达2904.3万户;电话普及率提高到47.5部/百人,翻了一番多;到2007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55.9万户,网站总数已近3.8万个,拥有网民337万人。广播电视网络综合覆盖程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贯通,网络业务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信息平台,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6.1%和95.4%。有线数字电视自2004年7月18日正式开播以来,已开通14个市和40个县有线数字电视信号。
刘保华:信息化建设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曾引起过热烈的争论。在安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其效益如何体现出来?
吴晓明:以前的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但如今在安徽省,以需求促建设、以应用促建设已形成风气,社会各个领域应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工作和生活已成为自觉行为。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则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数字安徽正不断呈现自己的特色,这一点在安徽农业信息化领域尤其突出。
安徽省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农业信息化上,打造适用有效的信息平台,走出一条有鲜明特色的路子。省农委“安徽农业信息网”整合农业新闻、农技咨询、农产品品流通信息资源,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网站群,开展农村信息“一站通”联播,年发布供求信息10万多条。安徽气象局创办的“安徽农网”,集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电话语音、手机短信、专家视频在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形成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其电子商务促成网上年交易额超过60亿元。“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网”双双获得全国农业百强网站称号。省商务厅积极推进以新农村商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信福工程”,打造“农村商务信息网”平台,受到广泛欢迎。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开通“农信通”短信平台,在全国率先普及推广使用农业信息机,注重效益,努力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颍上县茂生香草园通过网络开展企业宣传、业务洽谈和网上订购,2007年4月北京奥组委在网上向该企业订购了12000株优质薰衣草,用于奥体中心花园的绿化、香化工程。目前,该企业95%以上的业务来自电子商务。和县皖江蔬菜副食品批发交易市场,投资576万元,建立了电子交易平台,2007年完成交易量56万吨,实现年交易额7亿多元,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交易基地,步入全国百强市场行列。
数字安徽迈入新征途
刘保华:数字安徽第二阶段已经开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有哪些?
吴晓明:数字安徽建设的第二个五年(2008~2012)规划纲要正在编制,这一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普遍开展,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得到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息共享程度显著增强;全省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城市和农村都能享受更为便利的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日臻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国民信息素质明显提高,全省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围绕这些目标,我们目前已初步遴选出一批重大工程,作为下一阶段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抓手,并将分别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力量推进。
刘保华:在数字安徽建设第一阶段中,安徽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在第二阶段,安徽省的信息化工作将如何发挥这些经验,从而保障数字安徽工作的顺利推进?
吴晓明:数字安徽第一阶段的建设中,我们是以探索的心态在推进工作,这一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第二阶段我们会心里更有底,为此我们出台了更为完善的保障措施,如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信息化的组织建设;强化管理制度,防止重复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跨部门应用;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互联互通等。我们相信,在政府推动、各方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数字安徽的第二阶段工作一定会取得应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