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英语阅读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英语学习手段,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逐渐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力并不断加深自己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可以说,课外阅读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从尝试到喜爱课外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些做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72-1
一、多渠道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保证他们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与同学交流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的体会,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憧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讲英语故事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讲成语典故大赛等,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
掌握科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课外阅读重点应该放在针对问题快速捕捉信息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教师应让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重点采用略读、跳读、扫读、查读、猜读、复述故事或写读书笔记、长句理解指导策略等方法和技巧,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教师须让学生明白:(1)课外阅读不像课文学习,学生可以放松和随意。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读完一本简易读物之后,不要问自己记住了多少单词,而应问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2)尽量不要查词典,学会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阅读时应尽力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无需将句子细分成一个个单独的词组。(3)不必过于注重细节。(4)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不能读得太慢。(5)不要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认识到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报纸、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可选择趣味性知识性强,覆盖面广、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难度适中的人物传记、寓言故事、科普小品等阅读材料。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对于想要拓展知识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百科类的图书、报纸、网站等;对于期望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去选择专门的图书、材料;对于喜爱文学的学生,则应指导他们选择有代表意义的文学著作。我向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21世纪英文报》、《学英语报》、《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鲁宾孙漂流记》等。当然还可引导学生读一些英文应用文;听一些英文歌曲;看经典的英文版大片等,让学生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
四、掌握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从阅读技巧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阅读策略的能力:
1.训练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去感知文字、符号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眼脑并用,进行快速扫读的习惯,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慢读、声读、指读、心读、回读、译读等不良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大量材料,做好阅读练习,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2.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等构词法来推断词义,提高阅读速度。如:“home”与“town”组合在一起构成合成词“hometown”,“pleasant”加上表示否定前缀“un”,派生出反义词“unpleasant”。阅读中还经常出现转化词,如Have you booked your ticket?中的book由名词转化为动词“预订”,只要能抓住单词本义,就能弄清它们的引申义。
3.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对语篇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的综合理解去猜测或推断某一生词、难词、关键词词义的习惯。有时它们所在的句子、段落也会提供很多暗示和线索。
4.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推理能力。阅读理解过程实质上就是推理过程。Carrel(1984)指出推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系统培养,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细节、主旨、大意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准主题句,快速理解全文。阅读文章主要是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它是文章的概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合理分析语篇结构、捕捉大意,找准主题句。要让学生明白无论读书还是看报,首先要关注标题,因为标题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读懂了标题,也就基本把握了文章阅读的方向,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进行课外阅读评价,不断完善评价方式
要想较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评价,就应建立起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评定、更要重激励;重数量、更要重质量;重效果、更要重态度。还可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并设有“最佳读者”、“最快书虫”和“阅读标兵”等奖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72-1
一、多渠道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保证他们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与同学交流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的体会,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憧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讲英语故事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讲成语典故大赛等,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
掌握科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课外阅读重点应该放在针对问题快速捕捉信息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教师应让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重点采用略读、跳读、扫读、查读、猜读、复述故事或写读书笔记、长句理解指导策略等方法和技巧,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教师须让学生明白:(1)课外阅读不像课文学习,学生可以放松和随意。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读完一本简易读物之后,不要问自己记住了多少单词,而应问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2)尽量不要查词典,学会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阅读时应尽力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无需将句子细分成一个个单独的词组。(3)不必过于注重细节。(4)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不能读得太慢。(5)不要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认识到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报纸、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可选择趣味性知识性强,覆盖面广、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难度适中的人物传记、寓言故事、科普小品等阅读材料。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对于想要拓展知识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百科类的图书、报纸、网站等;对于期望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去选择专门的图书、材料;对于喜爱文学的学生,则应指导他们选择有代表意义的文学著作。我向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21世纪英文报》、《学英语报》、《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鲁宾孙漂流记》等。当然还可引导学生读一些英文应用文;听一些英文歌曲;看经典的英文版大片等,让学生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
四、掌握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从阅读技巧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阅读策略的能力:
1.训练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去感知文字、符号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眼脑并用,进行快速扫读的习惯,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慢读、声读、指读、心读、回读、译读等不良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大量材料,做好阅读练习,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2.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等构词法来推断词义,提高阅读速度。如:“home”与“town”组合在一起构成合成词“hometown”,“pleasant”加上表示否定前缀“un”,派生出反义词“unpleasant”。阅读中还经常出现转化词,如Have you booked your ticket?中的book由名词转化为动词“预订”,只要能抓住单词本义,就能弄清它们的引申义。
3.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对语篇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的综合理解去猜测或推断某一生词、难词、关键词词义的习惯。有时它们所在的句子、段落也会提供很多暗示和线索。
4.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推理能力。阅读理解过程实质上就是推理过程。Carrel(1984)指出推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系统培养,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细节、主旨、大意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准主题句,快速理解全文。阅读文章主要是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它是文章的概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合理分析语篇结构、捕捉大意,找准主题句。要让学生明白无论读书还是看报,首先要关注标题,因为标题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读懂了标题,也就基本把握了文章阅读的方向,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进行课外阅读评价,不断完善评价方式
要想较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评价,就应建立起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评定、更要重激励;重数量、更要重质量;重效果、更要重态度。还可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并设有“最佳读者”、“最快书虫”和“阅读标兵”等奖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