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高山茭白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影响因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高山茭白;锈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58-01
高山茭白是岳西县农业的主导产品,主要分布于石关、主簿、古坊、头陀、包家、田头等海拔600 m以上的乡镇。茭白锈病是茭白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多年连作和大面积种植,近年来发生逐年加重,影响茭白的产量及品质,降低茭白的商品性,使茭农的收入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1 发病症状
茭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上也有发生。发病初期,在茭白叶片的正、反面及叶鞘上散生黄褐色小斑点,并逐步形成隆起的小疱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黄褐色隆起疱状斑逐渐增多,叶片叶鞘上均布满黄褐色疱斑。严重时,疱斑连成一片,叶片疱状斑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降低光合效能,使病叶早枯,肉质茎瘦小。到茭白生长后期,叶片叶鞘现灰色至黑色疱斑,长条形,表皮不易破裂[1-2]。
2 发病规律
茭白锈病是由子囊菌亚门茭白单胞锈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侵染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以病菌菌丝体和冬孢子在茭白老株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茭白生长期间,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扩散蔓延。茭白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气温在14~24 ℃适于孢子萌发和侵染,最适发病温度为25~30 ℃,相对湿度80%~85%。岳西县4—9月为锈病的发生期,6—8月为发病高峰期,10月中下旬茭白生长季节结束后,在病叶的正反面形成大量黑色冬孢子堆,在老株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3]。
3 影响因子
锈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品种、施肥及种植密度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高温、多湿、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茭白锈菌喜温暖,气温14~24 ℃适合茭白锈病孢子发芽和侵染,春夏雨日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生长茂密、通透性差的田块发病重,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偏施氮肥发病重;平衡施肥,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田块发病轻。施锌肥可明显减轻锈病的发生。凡多年连作,则菌源积累多,发病早,病情重。不同茭白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明显[4]。
4 防治技术
4.1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
应选用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熟期适中的茭白良种,如大别山1号、大别山3号等。从无病区引种,选用无病种苗,从源头上阻断菌源。连年种植茭白的田块,由于田间病菌积累多,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采取水旱轮作。难以轮作的田块,要做好清洁田园工作。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结合防病治虫进行剥叶2~3次,主要是剥去植株上老、黄、病叶,使田间通风透光,促进孕茭。全年茭白采收结束后,一定要排干田水,齐泥割除茭白残茬,铲除田边杂草,集中烧毁,以有效减少越冬菌源。
4.2 降酸增钙
茭白连续多年种植的偏酸性田块,易诱发病害发生。应降低土壤酸度,降解茭田有害物质,可在早春移栽前施生石灰1 500~2 250 kg/hm2,施后保水5 d以上,能起到有效杀菌及调酸增钙作用,促使茭白植株生长稳健,增强抗逆力。
4.3 健身栽培
提倡采用宽窄行栽植,宽行1.2 m,窄行0.8 m,株距0.35 m,栽植2.55万~2.70万丛/hm2,每丛留苗3~4株,基本苗数保持在9万株/hm2左右。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一般施腐熟有机肥22.5~30.0 t/hm2、钙镁磷肥900~1 050 kg/hm2作基肥,茭白移栽后10~15 d用尿素300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促蘖,并配施适量的锌、硅、硼等微肥。茭白植株拔节后,施肥量视苗势而定,长势强旺则少施或不施,并配合喷施生长调节剂(15%多效唑800倍液)控制植株徒长;长势弱则施茭白专用肥375~600 kg/hm2。茭白植株蒸腾量大,苗期受旱分蘖少、长势弱,中后期长期深灌水,易加重病害。为此,在分蘖前期,要做到浅水灌溉,促蘖早发;中期发足苗后搁好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茭株生长过旺;盛夏高温季节,活水串灌,以利于孕茭[5-6]。
4.4 药剂防治
田间出现零星病斑时,及时选用40%氟硅唑乳油6 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轮换使用,7~10 d喷1次,连喷3~4次。但应注意孕茭期慎用杀菌剂,避免杀伤黑粉菌,产生不孕雄茭。施药时喷细雾,并喷湿茭白叶片正、反两面,以提高防效。
5 参考文献
[1] 叶琪明,顾国平,李建荣,等.茭白锈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J].浙江农业学报,2003(3):144-148.
[2] 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 郑许松,陈建明,陈列忠,等.不同品种间栽培模式对茭白病虫害的控制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06(6):129-132.
[4] 汪炳良.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5] 林海华,张敏芳.茭白锈病的发生及防治[J].长江蔬菜,2007(1):13.
[6] 翁丽青,李忠伟.高山茭白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J].新农村,2004(2):12.
关键词 高山茭白;锈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58-01
高山茭白是岳西县农业的主导产品,主要分布于石关、主簿、古坊、头陀、包家、田头等海拔600 m以上的乡镇。茭白锈病是茭白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多年连作和大面积种植,近年来发生逐年加重,影响茭白的产量及品质,降低茭白的商品性,使茭农的收入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1 发病症状
茭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上也有发生。发病初期,在茭白叶片的正、反面及叶鞘上散生黄褐色小斑点,并逐步形成隆起的小疱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黄褐色隆起疱状斑逐渐增多,叶片叶鞘上均布满黄褐色疱斑。严重时,疱斑连成一片,叶片疱状斑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降低光合效能,使病叶早枯,肉质茎瘦小。到茭白生长后期,叶片叶鞘现灰色至黑色疱斑,长条形,表皮不易破裂[1-2]。
2 发病规律
茭白锈病是由子囊菌亚门茭白单胞锈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侵染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以病菌菌丝体和冬孢子在茭白老株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茭白生长期间,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扩散蔓延。茭白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气温在14~24 ℃适于孢子萌发和侵染,最适发病温度为25~30 ℃,相对湿度80%~85%。岳西县4—9月为锈病的发生期,6—8月为发病高峰期,10月中下旬茭白生长季节结束后,在病叶的正反面形成大量黑色冬孢子堆,在老株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3]。
3 影响因子
锈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品种、施肥及种植密度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高温、多湿、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茭白锈菌喜温暖,气温14~24 ℃适合茭白锈病孢子发芽和侵染,春夏雨日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生长茂密、通透性差的田块发病重,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偏施氮肥发病重;平衡施肥,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田块发病轻。施锌肥可明显减轻锈病的发生。凡多年连作,则菌源积累多,发病早,病情重。不同茭白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明显[4]。
4 防治技术
4.1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
应选用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熟期适中的茭白良种,如大别山1号、大别山3号等。从无病区引种,选用无病种苗,从源头上阻断菌源。连年种植茭白的田块,由于田间病菌积累多,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采取水旱轮作。难以轮作的田块,要做好清洁田园工作。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结合防病治虫进行剥叶2~3次,主要是剥去植株上老、黄、病叶,使田间通风透光,促进孕茭。全年茭白采收结束后,一定要排干田水,齐泥割除茭白残茬,铲除田边杂草,集中烧毁,以有效减少越冬菌源。
4.2 降酸增钙
茭白连续多年种植的偏酸性田块,易诱发病害发生。应降低土壤酸度,降解茭田有害物质,可在早春移栽前施生石灰1 500~2 250 kg/hm2,施后保水5 d以上,能起到有效杀菌及调酸增钙作用,促使茭白植株生长稳健,增强抗逆力。
4.3 健身栽培
提倡采用宽窄行栽植,宽行1.2 m,窄行0.8 m,株距0.35 m,栽植2.55万~2.70万丛/hm2,每丛留苗3~4株,基本苗数保持在9万株/hm2左右。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一般施腐熟有机肥22.5~30.0 t/hm2、钙镁磷肥900~1 050 kg/hm2作基肥,茭白移栽后10~15 d用尿素300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促蘖,并配施适量的锌、硅、硼等微肥。茭白植株拔节后,施肥量视苗势而定,长势强旺则少施或不施,并配合喷施生长调节剂(15%多效唑800倍液)控制植株徒长;长势弱则施茭白专用肥375~600 kg/hm2。茭白植株蒸腾量大,苗期受旱分蘖少、长势弱,中后期长期深灌水,易加重病害。为此,在分蘖前期,要做到浅水灌溉,促蘖早发;中期发足苗后搁好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茭株生长过旺;盛夏高温季节,活水串灌,以利于孕茭[5-6]。
4.4 药剂防治
田间出现零星病斑时,及时选用40%氟硅唑乳油6 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轮换使用,7~10 d喷1次,连喷3~4次。但应注意孕茭期慎用杀菌剂,避免杀伤黑粉菌,产生不孕雄茭。施药时喷细雾,并喷湿茭白叶片正、反两面,以提高防效。
5 参考文献
[1] 叶琪明,顾国平,李建荣,等.茭白锈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J].浙江农业学报,2003(3):144-148.
[2] 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 郑许松,陈建明,陈列忠,等.不同品种间栽培模式对茭白病虫害的控制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06(6):129-132.
[4] 汪炳良.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5] 林海华,张敏芳.茭白锈病的发生及防治[J].长江蔬菜,2007(1):13.
[6] 翁丽青,李忠伟.高山茭白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J].新农村,20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