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因子κB/生存素信号通路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dongb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生存素信号通路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方法

构建核因子κB siRNA慢病毒载体(滴度1×108 TU/ml),并在33只SD大鼠中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建模后将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11)、核因子κB siRNA转染组(n=11)和核因子κB siRNA转染+YM155(生存素抑制剂)组(n=11),同时以损伤对侧的正常颈动脉作为正常对照组(n=11)。7 d后各组分别处死5只SD大鼠并取材,以RT–PCR检测核因子κB及生存素mRNA水平。28 d后各组分别处死6只SD大鼠并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比较内膜增生程度,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中膜α–SM–actin的表达。

结果

(1)术后7 d,阴性对照组核因子κB及生存素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核因子κB siRNA转染组核因子κB mRNA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与核因子κB siRNA转染+YM15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因子κB siRNA转染组生存素mRNA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高于核因子κB siRNA转染+YM155组(P<0.05)。(2)术后28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阴性对照组、核因子κB siRNA转染组、核因子κB siRNA转染+YM155组中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核因子κB siRNA转染组、核因子κB siRNA转染+YM155组的内膜面积分别为(0.13±0.01)、(0.11±0.01)和(0.09±0.01)mm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分别为1.55±0.07、0.92±0.08和0.76±0.06,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剩余狭窄率分别为(58.71±0.02)、(32.13±0.05)和(26.42±0.0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32±7.21)、(36.54±6.42)和(28.57±6.3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膜α–SM–action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55±0.006、0.072±0.011和0.084±0.008,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抑制核因子κB基因表达可抑制损伤内膜的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生存素而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从3周龄C57BL/6小鼠的四肢致密骨片中体外分离培养MSC并鉴定其表面标记分子和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将15只6~7周龄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MSC治疗组和PBS治疗组,每组5只。MSC治疗组经尾静脉先后注射ConA和MSC,PBS治疗组经尾静脉先后注射ConA和PBS,对照组先后两次均经尾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Klotho基因转染对大鼠心力衰竭(心衰)进程以及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心衰组(只做心衰模型,不给予其他干预),生理盐水组(在心衰模型的基础上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只),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增强荧光蛋白组(Ad.EGFP组,在心衰模型的基础上用腺病毒载体介导增强荧光蛋白,2×1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κ阿片受体激活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雌雄不拘,2~3天龄。体外培养大鼠乳鼠的心肌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CSA(1 μmol/L)组、AngⅡ(1 μmol/L)组、AngⅡ(1 μmol/L)+U50488H(1 μmol/L)组、AngⅡ(1 μmol/L)+CSA(1 μmol/L)组、AngⅡ(1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