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晚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人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现存诗歌5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赏析】
  前人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奇在结尾。诗作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诗题《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景象:桥下冰初结,路上看不到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就在这时,诗人将笔锋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子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展示出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写嵩山积雪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寂静的气氛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在不断地变换,而每一次变换的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让人在宁静的月光下,一眼就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的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描写出“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观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清新淡远的意境,寄寓着诗人高远的情怀。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淮阴工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专业建设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重点对师资培养、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情况
期刊
1937年,香港某夜总会后台,为抗日募捐义演结束的香港小姐第五名获得者林彩琪目击了一起凶杀案,凶手长相凶神恶煞,举刀刺死一黑衣男子,抢走黑衣男子手中的一支口红。凶杀案发
期刊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品德修养,综合完
期刊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化新知,获取鲜活认知的主人.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是蕴含丰富内涵的场所,在教学语文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活学生的生本意识,挖掘学
小学中高年级的知识点比低年级多,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策略的使用还不甚熟练,导致很多犯过的错误还会再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建立英语“纠错本”,能有效地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