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结皮对5种不同形态的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39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强烈影响着土壤表层理化特性,进而对种子散布、萌发和定居产生影响。目前关于生物结皮与植物种子萌发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控制实验,研究了生物结皮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种具不同种子形态特征的荒漠植物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蛇麻黄(Ephedra distachya)、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arius)、涩芥(Malcolmia africana)和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的种子萌发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土壤水分是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自发演替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其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由于降水后总有部分水分被植物和表层土壤截留,随后很快蒸发,降水未能全部用于补充植物根系层土壤水分。减少的这部分降水不仅受年降水总量的影响,也与各次降水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降水格局如何影响土壤水分的补充是探讨降水有效性、降水与植物群落关系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该文从生态系统尺
田间温室控制条件下研究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在不同光照(高、中、低光照)和土壤水分(高、中、低水分含量)交互作用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
德里达通过“延异”这一富有意味的书写活动和解构策略 ,对一切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出挑战。翻译即“延异” ,它不可能有任何种类的确定性和单义性意义。翻译作为一种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