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和学生素质的高低等诸多方面,因此管理好班级十分重要,下面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下班级的管理艺术。
【关键词】糊涂;班级工作;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98-01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 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它诠释的是一种处世之道,亦或是对人生所持的一种态度。凡事都去斤斤计较,凡事都追求完美,到头来只能是身心疲惫,到不如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思维方式来的坦然自若。
班主任工作亦是如此。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工作的成败。当今社会,学生自身“人格化”意识日益增强,班集体已经不能仅靠管理者简单、古老的指令来维持运转了。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目中有人”,在教育工作中讲求艺术。遇事过份得追求“搞清楚”,对某些事情客观上会起到“提示”作用,但有时可能会使一些不良现象有增无减。不妨偶尔“装糊涂”,把事情先放一放,或干脆不去管它,事情反而会迎刃而解。所谓“无心插柳”、所谓“车到山前”,所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也会时而装一下傻,让学生自行处理一些事情,时间长了反而培养起了他们的种种能力。
一、装得一时糊涂能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往往忽视这一教育真理。班内一旦出现问题,班主任处于对班级高度的责任心或是荣誉感,往往心急火燎,怒气冲天,首先想到的是把出现问题的学生叫过来训斥一通,然后告诉他:你以后要应该怎样怎样去做。众所周知,人在盛怒之下的判断力和自控力是难以掌握的,所以这样解决问题的结果只能是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却无法达到孩子的内心深处。
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照学校制订的规章、老师提出的要求、班级制订的公约等,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次此来培养学生的自查能力。
二、装得一时糊涂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的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班级工作计划还是专题活动计划,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不但能集思广益,做计划更切合实际、更周密、更可行,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因为计划是“自己参与”订的,是自己認同的,自己认同的东西没有理由不执行丰富班级管理角色。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直接目的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管理能力创造条件。所谓“授之渔”,而勿“授之鱼”。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以在处理各种班级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你犯了什么错,错在哪里,以后该不妨装一下傻,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从而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
开学初班里有两个孩子自私心理特别严重,动不动就因一点小事和别人吵嘴甚至动手打架。深知如果这种风气不从思想上解决,会直接影响到班级风气,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对孩子们说:老师对打架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但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今天就请大家做一下班级小主人,帮老师找到解决的思路。结果同学们小组讨论,挣相发言。请两个闹别扭的同学分别说出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然后互相通了致谦信,最后全班总动员都表示愿意监督这两位同学,直到他们完全改正为止。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从此以后两个孩子的言行有了明显好转,遇到问题和平解决,再也没有打过架。
班级管理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培养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人”。应努力引导学生自我审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既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意识,又具有不同个性,具备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显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结语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问题都有它的正反两面,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看待和处理问题的不成熟和不圆满性。因此班级工作中不能时时装糊涂,事事都靠学生自己解决,故应分清情况,抓住实际对学生进行积极而稳妥的引导。只要用心,处处是良机。
参考文献:
[1]程玉荣.浅谈班级的管理艺术[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4(11):46-47.
[2]刘玉明.浅谈班级管理艺术——善用情感教育,促进班级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19-219.
【关键词】糊涂;班级工作;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98-01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 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它诠释的是一种处世之道,亦或是对人生所持的一种态度。凡事都去斤斤计较,凡事都追求完美,到头来只能是身心疲惫,到不如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思维方式来的坦然自若。
班主任工作亦是如此。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工作的成败。当今社会,学生自身“人格化”意识日益增强,班集体已经不能仅靠管理者简单、古老的指令来维持运转了。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目中有人”,在教育工作中讲求艺术。遇事过份得追求“搞清楚”,对某些事情客观上会起到“提示”作用,但有时可能会使一些不良现象有增无减。不妨偶尔“装糊涂”,把事情先放一放,或干脆不去管它,事情反而会迎刃而解。所谓“无心插柳”、所谓“车到山前”,所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也会时而装一下傻,让学生自行处理一些事情,时间长了反而培养起了他们的种种能力。
一、装得一时糊涂能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往往忽视这一教育真理。班内一旦出现问题,班主任处于对班级高度的责任心或是荣誉感,往往心急火燎,怒气冲天,首先想到的是把出现问题的学生叫过来训斥一通,然后告诉他:你以后要应该怎样怎样去做。众所周知,人在盛怒之下的判断力和自控力是难以掌握的,所以这样解决问题的结果只能是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却无法达到孩子的内心深处。
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照学校制订的规章、老师提出的要求、班级制订的公约等,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次此来培养学生的自查能力。
二、装得一时糊涂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的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班级工作计划还是专题活动计划,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不但能集思广益,做计划更切合实际、更周密、更可行,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因为计划是“自己参与”订的,是自己認同的,自己认同的东西没有理由不执行丰富班级管理角色。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直接目的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管理能力创造条件。所谓“授之渔”,而勿“授之鱼”。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以在处理各种班级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你犯了什么错,错在哪里,以后该不妨装一下傻,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从而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
开学初班里有两个孩子自私心理特别严重,动不动就因一点小事和别人吵嘴甚至动手打架。深知如果这种风气不从思想上解决,会直接影响到班级风气,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对孩子们说:老师对打架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但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今天就请大家做一下班级小主人,帮老师找到解决的思路。结果同学们小组讨论,挣相发言。请两个闹别扭的同学分别说出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然后互相通了致谦信,最后全班总动员都表示愿意监督这两位同学,直到他们完全改正为止。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从此以后两个孩子的言行有了明显好转,遇到问题和平解决,再也没有打过架。
班级管理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培养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人”。应努力引导学生自我审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既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意识,又具有不同个性,具备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显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结语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问题都有它的正反两面,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看待和处理问题的不成熟和不圆满性。因此班级工作中不能时时装糊涂,事事都靠学生自己解决,故应分清情况,抓住实际对学生进行积极而稳妥的引导。只要用心,处处是良机。
参考文献:
[1]程玉荣.浅谈班级的管理艺术[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4(11):46-47.
[2]刘玉明.浅谈班级管理艺术——善用情感教育,促进班级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