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对于一个地方的记忆,需要的不是影像,而是心境。就在我因为一次相遇而念念不忘时,接到友人的邀请,故地再聚,雀跃之情便可想而知。这个让我不断回想的地方便是黄石溪,诗意的名字,总能让人对这里赋予更多想象。春暮的雨,说下便下,先是一颗颗地砸到地上,倏地绽放出一朵朵小花,紧接着,雨点越来越骤,花朵也就越来越密,地面瞬间成了“花海”。夜幕,也凑着热闹,趁着雨雾悄然而至,四周的山峦越发模糊起来。黄石溪茶、黄石溪水、黄石溪峡谷,还有黄石溪集人文、自然为一体的风光,无处不散发着隐秘的诱惑。
黄石溪坐落在青阳县陵阳镇境内,既是大峡谷,也是村庄。这或许是我见到过的峡谷内最大的村庄——峡谷海拔800多米,方圆22平方千米,4个村民组,200余户人家散落在峡谷两侧。进入峡谷,映入眼帘的尽是树,山上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其中以枫树居多。爱好摄影的朋友说,秋天,这里的枫叶能把村庄染红,尤其是倒映在水里,更是美得迷离。这让坐在车内的我心生向往,望着窗外翠绿的枫叶浮想联翩,臆想再过几个月,它们将是怎样的妩媚。
溪水是村庄的路标,即便山外来客,只要沿溪而行,便绝不会迷路。村舍坐落于溪两侧,目之所及之处,更多的是茶树。与其说,村舍周围是茶园,不如说是房子嵌在茶园中。黄石溪的茶园是整片的,从屋的墙基四面铺开,至山岗、山坳,起起伏伏,延绵无尽头。哪怕从最低矮的房屋走出,不出十米,迎接你的必是茶树,而顺着茶园小路行走,稍不留意,就又会将你引进另一村庄。其实,它们根本算不上“村庄”,粉墙黛瓦的村舍,三幢一处,五间一处地镶在茶园脚边,或腰间、或发际,远没茶树那样集中且有声势。站在高处眺望,倒像是画家在绿毯上描绘的水墨丹青画,格局看似随意,却也别致。
我们进山坐的是面包车,车在盘山道上绕行,一道湾,又一道湾。路,显然是修过了,之前的砂石路,已铺上水泥,平坦了,也宽敞了。师傅是当地人,车开得很快,就在我被路两侧接踵而至的滩、潭、急流、飞瀑吸引,有些忘乎所以时,被一个急刹车惊得一身冷汗,侧望,另一辆面包车从眼前擦过,拐弯,转眼即逝。
据说峡谷里有4个村民组,我们在最外的村民组——三队下了车。振溪山庄就在路边,是一幢普通的二层楼房。山庄主人与我的友人很熟,得知我们要入住,笑说:“真是不巧,还剩一间。”一问才知,早在一周前,南京的户外驴友们就已将房间预订。现在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山村旅社,居家式的,让人感觉轻松。山庄门前有晒场,不大,却足能保证车辆轻松调转方向,没砌院墙,下十余级石阶,立马能与河水亲近。水泥浇筑的桥低低地架在河床上,我望着它,不禁在想:倘若遇上山洪暴发,水势大,这桥必定会被水淹没,两岸村民恐怕只能隔水相望了。
我们住的“茶缘山庄”地处黄石溪最高处——黄石四队路边的高坡上,庄主姓曹。山庄的房子是新建的,虽只一层,却不同于传统平房,设有五六套標准间供客人居住,房子呈“┌”形,坐北朝南,站在客厅前的走廊上远眺,狭长的峡谷尽收眼底。屋前的空场地,可容三四辆小车停放,房子四周,全是茶树,有一条小溪,依着土路顺坡而下。
雨,为黄石溪的夜增添了一份别致。雨声,不同往日“哗哗”之响,倒如狂风穿过竹林般呼啸,一阵又一阵,越刮越紧,气势排山倒海。彼时,我们正坐在山庄坡下三队一户农家的堂厅里,准备晚餐。平房、八仙桌、长条凳,都是老家厅堂里常见的摆设,恍惚中,感觉又回到了自己远在数百里外的家乡,不再拘谨。菜是用那种中号不锈钢盆盛着,一盆盆端上桌,全是原生态美食,有酸菜烧竹笋、肉烧干萝卜片、蒸腊肉,香味扑鼻,馋得人口水直流,还有一大盆鱼,据说鱼是下午从水库里钓上来的,7斤多重,被放在案板上还活蹦乱跳。
从三队回到四队山庄住处约三四里地,没有夜行山野经历的我,有些跃跃欲试。明知雨天,行走山间自然没有月下漫步那般美妙,倘若撑着伞,慢慢前行,却也觉得是难得机缘。可惜,我们对自然、对峡谷瞬息万变的天气太不了解,临出门时,谁也没有携带雨伞。雨越下越大,尤其是农家主人再三留宿时,更是铆足劲地下,竟有令客人不留不休之势头。
我们终究还是拂了主人好意,由他们开车将我们送到住处。路,还是来时的山路,陡坡、急弯,坑坑洼洼,白天坐车经过,只觉得人摇晃得厉害,倒没其他担心。眼下,师傅是当地人,说路况熟悉,车开得很快,让坐在后排座位上的我,既兴奋又紧张,两眼紧盯前方。驾驶室前的挡风玻璃,刮雨器不停地来回滑动,窗外漆黑一片,车灯的光亮只能照到前方两米远的位置,我看不到弯道和坡路,仅凭身体摇摆来判断。那一刻,突然觉得行驶的车,宛如飘摇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随波逐流,找不到彼岸,也看不到尽头。雨,不知何时已停歇,就在我们起身回房间时,竟发现,周围已经没有了任何声响,连低吟的虫子也已熟睡,能听到的,唯有自己的心跳声。
黄石溪的夜真的浓了。
虽已初夏,山村的夜还是有些凉意。浅灰色的天空,没有月亮,连一颗星星也没有。好在,这样的天,并非伸手不见五指,远山、近树、土丘,乃至屋边的茶树,虽像罩上了头纱,朦朦胧胧,却依然很有层次,墨黑、浓黑,或浅黑、淡黑。站在晒场上,眼前万物似乎静止,没有草虫低吟,连乡村常有的狗吠声也没听到,这让我们兴奋,却也有点怯意。不敢去来时的公路,担心山路上会突然冲出什么怪物来。于是,下石阶,往桥上走,桥那端三百米外有近十户人家,白天我们看瀑布时,曾从那里经过。
山庄门前的灯光,薄薄地泼在河面上。许是前夜那场雨带来的兴奋还没消退,水流击打石滩的声响,丝毫不比白天逊色,依然那般有力。只是在白天见到的水中油黄的岩石、树的倒影,这一刻都隐匿了,朦胧中,只有黑乎乎的树的轮廓。桥对岸的路,水泥铺面,浅灰色,很平坦,俩人牵着手走,丝毫不必担心会有磕碰。前面村庄,有灯光从屋舍映出,不闻动静,我们没有贸然走近。
不想去打扰他人的安静,更不想让眼前的安静被惊扰。折身,我们来回走在那条三百米的水泥道上,细听鞋跟亲吻地面的声响。这一刻,仿佛整个峡谷都显现着一片妙不可言的静谧,连心跳声都能听见。没有说话,一切语言在这样的夜都是多余。花季已过,茶季已歇,空气仿佛被洗过,少了浓郁的香味。风起,有淡淡的青草味飘过,抑或是树叶味,清新、香甜,沁得让人有些飘飘欲醉,让人恍惚,恍惚得不知在这样的夜里,该做些什么。
黄石溪坐落在青阳县陵阳镇境内,既是大峡谷,也是村庄。这或许是我见到过的峡谷内最大的村庄——峡谷海拔800多米,方圆22平方千米,4个村民组,200余户人家散落在峡谷两侧。进入峡谷,映入眼帘的尽是树,山上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其中以枫树居多。爱好摄影的朋友说,秋天,这里的枫叶能把村庄染红,尤其是倒映在水里,更是美得迷离。这让坐在车内的我心生向往,望着窗外翠绿的枫叶浮想联翩,臆想再过几个月,它们将是怎样的妩媚。
溪水是村庄的路标,即便山外来客,只要沿溪而行,便绝不会迷路。村舍坐落于溪两侧,目之所及之处,更多的是茶树。与其说,村舍周围是茶园,不如说是房子嵌在茶园中。黄石溪的茶园是整片的,从屋的墙基四面铺开,至山岗、山坳,起起伏伏,延绵无尽头。哪怕从最低矮的房屋走出,不出十米,迎接你的必是茶树,而顺着茶园小路行走,稍不留意,就又会将你引进另一村庄。其实,它们根本算不上“村庄”,粉墙黛瓦的村舍,三幢一处,五间一处地镶在茶园脚边,或腰间、或发际,远没茶树那样集中且有声势。站在高处眺望,倒像是画家在绿毯上描绘的水墨丹青画,格局看似随意,却也别致。
我们进山坐的是面包车,车在盘山道上绕行,一道湾,又一道湾。路,显然是修过了,之前的砂石路,已铺上水泥,平坦了,也宽敞了。师傅是当地人,车开得很快,就在我被路两侧接踵而至的滩、潭、急流、飞瀑吸引,有些忘乎所以时,被一个急刹车惊得一身冷汗,侧望,另一辆面包车从眼前擦过,拐弯,转眼即逝。
据说峡谷里有4个村民组,我们在最外的村民组——三队下了车。振溪山庄就在路边,是一幢普通的二层楼房。山庄主人与我的友人很熟,得知我们要入住,笑说:“真是不巧,还剩一间。”一问才知,早在一周前,南京的户外驴友们就已将房间预订。现在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山村旅社,居家式的,让人感觉轻松。山庄门前有晒场,不大,却足能保证车辆轻松调转方向,没砌院墙,下十余级石阶,立马能与河水亲近。水泥浇筑的桥低低地架在河床上,我望着它,不禁在想:倘若遇上山洪暴发,水势大,这桥必定会被水淹没,两岸村民恐怕只能隔水相望了。
我们住的“茶缘山庄”地处黄石溪最高处——黄石四队路边的高坡上,庄主姓曹。山庄的房子是新建的,虽只一层,却不同于传统平房,设有五六套標准间供客人居住,房子呈“┌”形,坐北朝南,站在客厅前的走廊上远眺,狭长的峡谷尽收眼底。屋前的空场地,可容三四辆小车停放,房子四周,全是茶树,有一条小溪,依着土路顺坡而下。
雨,为黄石溪的夜增添了一份别致。雨声,不同往日“哗哗”之响,倒如狂风穿过竹林般呼啸,一阵又一阵,越刮越紧,气势排山倒海。彼时,我们正坐在山庄坡下三队一户农家的堂厅里,准备晚餐。平房、八仙桌、长条凳,都是老家厅堂里常见的摆设,恍惚中,感觉又回到了自己远在数百里外的家乡,不再拘谨。菜是用那种中号不锈钢盆盛着,一盆盆端上桌,全是原生态美食,有酸菜烧竹笋、肉烧干萝卜片、蒸腊肉,香味扑鼻,馋得人口水直流,还有一大盆鱼,据说鱼是下午从水库里钓上来的,7斤多重,被放在案板上还活蹦乱跳。
从三队回到四队山庄住处约三四里地,没有夜行山野经历的我,有些跃跃欲试。明知雨天,行走山间自然没有月下漫步那般美妙,倘若撑着伞,慢慢前行,却也觉得是难得机缘。可惜,我们对自然、对峡谷瞬息万变的天气太不了解,临出门时,谁也没有携带雨伞。雨越下越大,尤其是农家主人再三留宿时,更是铆足劲地下,竟有令客人不留不休之势头。
我们终究还是拂了主人好意,由他们开车将我们送到住处。路,还是来时的山路,陡坡、急弯,坑坑洼洼,白天坐车经过,只觉得人摇晃得厉害,倒没其他担心。眼下,师傅是当地人,说路况熟悉,车开得很快,让坐在后排座位上的我,既兴奋又紧张,两眼紧盯前方。驾驶室前的挡风玻璃,刮雨器不停地来回滑动,窗外漆黑一片,车灯的光亮只能照到前方两米远的位置,我看不到弯道和坡路,仅凭身体摇摆来判断。那一刻,突然觉得行驶的车,宛如飘摇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随波逐流,找不到彼岸,也看不到尽头。雨,不知何时已停歇,就在我们起身回房间时,竟发现,周围已经没有了任何声响,连低吟的虫子也已熟睡,能听到的,唯有自己的心跳声。
黄石溪的夜真的浓了。
虽已初夏,山村的夜还是有些凉意。浅灰色的天空,没有月亮,连一颗星星也没有。好在,这样的天,并非伸手不见五指,远山、近树、土丘,乃至屋边的茶树,虽像罩上了头纱,朦朦胧胧,却依然很有层次,墨黑、浓黑,或浅黑、淡黑。站在晒场上,眼前万物似乎静止,没有草虫低吟,连乡村常有的狗吠声也没听到,这让我们兴奋,却也有点怯意。不敢去来时的公路,担心山路上会突然冲出什么怪物来。于是,下石阶,往桥上走,桥那端三百米外有近十户人家,白天我们看瀑布时,曾从那里经过。
山庄门前的灯光,薄薄地泼在河面上。许是前夜那场雨带来的兴奋还没消退,水流击打石滩的声响,丝毫不比白天逊色,依然那般有力。只是在白天见到的水中油黄的岩石、树的倒影,这一刻都隐匿了,朦胧中,只有黑乎乎的树的轮廓。桥对岸的路,水泥铺面,浅灰色,很平坦,俩人牵着手走,丝毫不必担心会有磕碰。前面村庄,有灯光从屋舍映出,不闻动静,我们没有贸然走近。
不想去打扰他人的安静,更不想让眼前的安静被惊扰。折身,我们来回走在那条三百米的水泥道上,细听鞋跟亲吻地面的声响。这一刻,仿佛整个峡谷都显现着一片妙不可言的静谧,连心跳声都能听见。没有说话,一切语言在这样的夜都是多余。花季已过,茶季已歇,空气仿佛被洗过,少了浓郁的香味。风起,有淡淡的青草味飘过,抑或是树叶味,清新、香甜,沁得让人有些飘飘欲醉,让人恍惚,恍惚得不知在这样的夜里,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