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很普遍。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视野较为狭窄,基础偏差,写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生实际, 我采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重视积累,加强关注等方法,使学生作文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 写法指导 反复修改 用心观察 积累
· 【中图分类号】G633.34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每个人都想写出优美的文字,但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所在的农村中学,学生程度比较差,在写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错别字多。学生的习作字的美丑暂且不论,连篇的错别字让人应接不暇。出错的多是些常用字,比如,“地”和“得”都用“的”字代替,“己”“已”不分,“暖”字中的“日”字旁写成“目”字旁等。
2、 病句。學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语病有:缺少句子成分,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等。还有,因为语言习惯的问题,很多学生直接把白话写进了作文里。
3、 抄袭。教师板书作文题目之后,大部分学生就开始翻作文书。在一次以“季节”为话题的习作中,很多人直接把贾平凹的《冬景》节选到了自己的作文中。
4、 语言匮乏。学生的表达方式很单一,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多以“记得有一次”开头。而一和亲情有关所讲述的就多是“妈妈雨天给我送伞”,“父母深夜冒雨(雪)送我看病”之类被写滥了的事例。
除此之外,还有字数少、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字迹潦草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尝试:
首先,以课文为范文学习写作,让学生有法可循。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不管是语言还是写作手法都很有示范意义。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学生写作文时就用上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
其次,随机应变,课堂练笔,帮学生抓住灵感。理论再透彻,如果得不到落实也只是空话。所以在学习课文写法的同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练习。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正好有几位老师去听课,我就地取材,让学生借鉴课文中用对比手法写课堂情景的手法,让学生用对比手法写课堂状况。同学们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第三,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用心写作。每次写作文总有学生无奈地叹息,其实经过教师引导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身边有很多好的素材。有一次写春景的作文,学生又开始皱眉头。我就提示他们观察窗外的天空,操场,杨树,校外的麦田,提醒他们联想往日春日的天气及景象。学生们有的把视线投向窗外,有的低头沉思,很快大家都埋头写了起来。有的同学写了不畏春寒悄悄探头的小草,有的同学写了杨树上逐渐热闹起来的鸟窝,有的同学在与往常春天的对比中发出了春来迟了的感慨。
除了观察自然,用心观察感悟生活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好的作文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身边的事物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如果发自内心的写作,再平常的事也有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用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第四,督促学生反复修改。学生写完草稿之后,要引导他们至少进行两次修改。第一次是自我修改,先找出因粗心造成的错误,然后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修改不顺畅的地方。第二次,学生互相修改。汇集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通过修改,错别字,病句现象明显改善,语言也简练了很多。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
第五,指导学生做好写作基础积累。要让学生把想法用最贴切的语言表述出来,积累就变得尤为重要。积累的途径有很多,具体到农村初中生,有两种方式比较现实。第一,多读书,做好阅读笔记,做好知识积累。我们的学生词汇量较少,爱读不爱写,针对这一特点,每周我都会将阅读笔记收上来,认真批阅,学生写得越来越好。好词,好句,感悟也越积累越多。第二,鼓励学生写日记,做好情感积累。我建议学生准备日记本,有了灵感随时记录。我告诉他们即使是只言片语也要记录下来,那都是自己成长的记忆。那些真实的感受都会化成他们最美的文字。
除了这些,教师的关注也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写评语时切忌千篇一律。如果每次的评语大同小异,每人的评语相差无几,学生渐渐地就会对评语视而不见。我喜欢在评语中和学生们交流,告诉他们我读他文章的感受,给他一些写作的建议,让学生在写作中敢于表达。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做好各种准备,尽己之能帮助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百花园里尽情的绽放。
参考文献:赵丽平.中学生写作教学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11):133
张冰滢.谈中学生写作教学.[J]文学教育,2010(24):128
杨章林.关于作文评改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10)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 写法指导 反复修改 用心观察 积累
· 【中图分类号】G633.34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每个人都想写出优美的文字,但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所在的农村中学,学生程度比较差,在写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错别字多。学生的习作字的美丑暂且不论,连篇的错别字让人应接不暇。出错的多是些常用字,比如,“地”和“得”都用“的”字代替,“己”“已”不分,“暖”字中的“日”字旁写成“目”字旁等。
2、 病句。學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语病有:缺少句子成分,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等。还有,因为语言习惯的问题,很多学生直接把白话写进了作文里。
3、 抄袭。教师板书作文题目之后,大部分学生就开始翻作文书。在一次以“季节”为话题的习作中,很多人直接把贾平凹的《冬景》节选到了自己的作文中。
4、 语言匮乏。学生的表达方式很单一,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多以“记得有一次”开头。而一和亲情有关所讲述的就多是“妈妈雨天给我送伞”,“父母深夜冒雨(雪)送我看病”之类被写滥了的事例。
除此之外,还有字数少、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字迹潦草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尝试:
首先,以课文为范文学习写作,让学生有法可循。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不管是语言还是写作手法都很有示范意义。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学生写作文时就用上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
其次,随机应变,课堂练笔,帮学生抓住灵感。理论再透彻,如果得不到落实也只是空话。所以在学习课文写法的同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练习。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正好有几位老师去听课,我就地取材,让学生借鉴课文中用对比手法写课堂情景的手法,让学生用对比手法写课堂状况。同学们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第三,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用心写作。每次写作文总有学生无奈地叹息,其实经过教师引导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身边有很多好的素材。有一次写春景的作文,学生又开始皱眉头。我就提示他们观察窗外的天空,操场,杨树,校外的麦田,提醒他们联想往日春日的天气及景象。学生们有的把视线投向窗外,有的低头沉思,很快大家都埋头写了起来。有的同学写了不畏春寒悄悄探头的小草,有的同学写了杨树上逐渐热闹起来的鸟窝,有的同学在与往常春天的对比中发出了春来迟了的感慨。
除了观察自然,用心观察感悟生活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好的作文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身边的事物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如果发自内心的写作,再平常的事也有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用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第四,督促学生反复修改。学生写完草稿之后,要引导他们至少进行两次修改。第一次是自我修改,先找出因粗心造成的错误,然后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修改不顺畅的地方。第二次,学生互相修改。汇集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通过修改,错别字,病句现象明显改善,语言也简练了很多。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
第五,指导学生做好写作基础积累。要让学生把想法用最贴切的语言表述出来,积累就变得尤为重要。积累的途径有很多,具体到农村初中生,有两种方式比较现实。第一,多读书,做好阅读笔记,做好知识积累。我们的学生词汇量较少,爱读不爱写,针对这一特点,每周我都会将阅读笔记收上来,认真批阅,学生写得越来越好。好词,好句,感悟也越积累越多。第二,鼓励学生写日记,做好情感积累。我建议学生准备日记本,有了灵感随时记录。我告诉他们即使是只言片语也要记录下来,那都是自己成长的记忆。那些真实的感受都会化成他们最美的文字。
除了这些,教师的关注也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写评语时切忌千篇一律。如果每次的评语大同小异,每人的评语相差无几,学生渐渐地就会对评语视而不见。我喜欢在评语中和学生们交流,告诉他们我读他文章的感受,给他一些写作的建议,让学生在写作中敢于表达。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做好各种准备,尽己之能帮助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百花园里尽情的绽放。
参考文献:赵丽平.中学生写作教学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11):133
张冰滢.谈中学生写作教学.[J]文学教育,2010(24):128
杨章林.关于作文评改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