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衔接性,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忽略了对其中关系的研究,导致初升高英语教学出现断层的局面,极大地影响了高中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和初中英语具有很强的联系,尤其对于刚踏入高中大门的学子来说,如何转变学习思维和习惯、调整学习方法,成为其需要考虑和研究的课题。为了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的延续性,初升高英语教学衔接性探究已经逐渐成为新的教学领域,渗透在高中英语教学初期的实践中。
【关键词】初升高 英语教学 可持续性 衔接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进入高中阶段后,不少学生在心理和意识习惯上难以迅速融入,容易造成英语学习的脱节。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高中阶段英语词汇量剧增,语法难度加大,句型也更为复杂,完全英语化授课模式,诸如此类,给学生造成了学习困境。另外,高中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变得更加显著,语言表达、适应能力、基础水平等方面表现不同步,给教师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两极分化。那么,如何做好高中英语中初升高英语教学衔接性的工作呢?
一、对教学对象进行层次划分实行针对性教学
为了摸底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在入学之初进行统一的入学考试,考察内容以初中知识为主,并适当添加一些高中知识,考察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入学考试,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第二层,基础知识过关,教学重点可向能力培养方面倾斜;第三层,已经具备高中英语基础水平的学生。
1.教学内容应注重激趣性,善于从实际生活中获得启发。例如在学习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Travel journal时,这个主题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初中英语学习中涉及“Travel”的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重现熟悉的学习情景。在与学生建立了情感上的共鸣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their past travel experiences,至少介绍一本熟悉的旅游杂志。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时向学生发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ravel journal to bring to you?”、“In your daily life,how do you get the information of travel?”,保持和学生的亲密互动,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壁垒,增强他们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适应能力。
2.引进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为了提升初升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英语教师除了在内容上加强探究外,还应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学工具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手段正逐渐被信息技术工具所替代。英语教师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和英语课堂的连接性,综合运用视频、音频和图像文件,增强感官冲击力,提升教学的丰富性。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随时调出初中英语资源,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的亲切感和接受度。
3.引入游戏教学法,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游戏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和课堂纪律是不冲突的,反而能有效维护课堂纪律,保持课堂教学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游戏教学法改变了英语教学的枯燥性,将学习内容融合进游戏中,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游戏教学可以消除初升高学生的心理壁垒,感受到高中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高中英语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灵活运用英语语言。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将从初中阶段的偏理论学习向偏实践学习转变,教师应从教学方法加以改变,使学生逐渐接受新的学习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过程中应坚持三大原则:一是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复习任务;三是要求学生课堂学习时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和集中力。
2.重点突出句型教学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除了要继续积累词汇量外,还要重视句型的学习和应用,并且后者的重要性要高于前者。为了使初升高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节奏,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背句型,减轻单词记忆任务,实施针对性教学。
三、加强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对高中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的认同感
首先是创新英语教学形式,切合学生心理。例如安排学生学习一些流行度较高的英文歌曲,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修改,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英文歌。学生在构建自我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高中英语学习的魅力。其次,高中英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爱屋及乌”。当学生形成了对教师的好感之后,教师的英语教学就会变得顺畅高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初升高英语教学的衔接性重点在于对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教学特点的准确认知,兼顾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体现英语教学的递增性。
另外,高中英语教师应主动了解和熟悉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总结初中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指导初升高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明和.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07).
[2]李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 (08).
【关键词】初升高 英语教学 可持续性 衔接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进入高中阶段后,不少学生在心理和意识习惯上难以迅速融入,容易造成英语学习的脱节。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高中阶段英语词汇量剧增,语法难度加大,句型也更为复杂,完全英语化授课模式,诸如此类,给学生造成了学习困境。另外,高中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变得更加显著,语言表达、适应能力、基础水平等方面表现不同步,给教师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两极分化。那么,如何做好高中英语中初升高英语教学衔接性的工作呢?
一、对教学对象进行层次划分实行针对性教学
为了摸底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在入学之初进行统一的入学考试,考察内容以初中知识为主,并适当添加一些高中知识,考察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入学考试,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第二层,基础知识过关,教学重点可向能力培养方面倾斜;第三层,已经具备高中英语基础水平的学生。
1.教学内容应注重激趣性,善于从实际生活中获得启发。例如在学习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Travel journal时,这个主题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初中英语学习中涉及“Travel”的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重现熟悉的学习情景。在与学生建立了情感上的共鸣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their past travel experiences,至少介绍一本熟悉的旅游杂志。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时向学生发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ravel journal to bring to you?”、“In your daily life,how do you get the information of travel?”,保持和学生的亲密互动,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壁垒,增强他们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适应能力。
2.引进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为了提升初升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英语教师除了在内容上加强探究外,还应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学工具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手段正逐渐被信息技术工具所替代。英语教师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和英语课堂的连接性,综合运用视频、音频和图像文件,增强感官冲击力,提升教学的丰富性。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随时调出初中英语资源,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的亲切感和接受度。
3.引入游戏教学法,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游戏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和课堂纪律是不冲突的,反而能有效维护课堂纪律,保持课堂教学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游戏教学法改变了英语教学的枯燥性,将学习内容融合进游戏中,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游戏教学可以消除初升高学生的心理壁垒,感受到高中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高中英语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灵活运用英语语言。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将从初中阶段的偏理论学习向偏实践学习转变,教师应从教学方法加以改变,使学生逐渐接受新的学习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过程中应坚持三大原则:一是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复习任务;三是要求学生课堂学习时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和集中力。
2.重点突出句型教学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除了要继续积累词汇量外,还要重视句型的学习和应用,并且后者的重要性要高于前者。为了使初升高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节奏,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背句型,减轻单词记忆任务,实施针对性教学。
三、加强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对高中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的认同感
首先是创新英语教学形式,切合学生心理。例如安排学生学习一些流行度较高的英文歌曲,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修改,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英文歌。学生在构建自我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高中英语学习的魅力。其次,高中英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爱屋及乌”。当学生形成了对教师的好感之后,教师的英语教学就会变得顺畅高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初升高英语教学的衔接性重点在于对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教学特点的准确认知,兼顾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体现英语教学的递增性。
另外,高中英语教师应主动了解和熟悉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总结初中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指导初升高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明和.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07).
[2]李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