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rn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地理学、遥感图像分析与数字处理、数理统计与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全新世人地关系演变、国土资源遥感评价与系列制图、专题制图与GIS、黄土与环境、现代地貌学理论与问题、中国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环境变迁与全球变化、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自然地理学新论、地理模型分析与GIS、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评价与土地经济学、资源环境动态预测与GIS及地理科学前沿问题等。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形成了较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梯队,其研究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4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多年来共培养研究生近300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多名。rn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实验室面积1 230 m2,设备投资556万元。有土壤侵蚀与环境变迁、地图遥感与GIS实验室、气象气候学实验室、土壤分析实验室等;有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议、有机碳分析仪、多色资料系统、计算机制图数字化仪等高精密仪器20余台(件)。该专业有以国家知名地理学专家甘枝茂教授、黄春长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梯队,以其雄厚的研究实力,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部级重点项目3项,陕西省科技工作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在1992年1月至今鉴定的15项完成项目中,国内先进或首创的9项。国际水平6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在SCI、EI、ISTP收录的有16篇,核心期刊级别以上200篇,国际学术会议26篇,出版学术专著50部,其中在科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10部,统编教材6部。rn 自然地理学专业以土壤侵蚀及其防治、资源开发及环境演变、土地研究与土地评价、资源环境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方向中,一直以西北黄土高原、秦巴山地为对象,主要研究区域地貌的形成,区域特征,地貌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土壤侵蚀及防治对策等。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强度图”、“中国秦巴山区1∶100万地貌图及说明书”、“1∶100万西安幅地貌图及说明书”、“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亚区划分及治理对策”、“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产粗沙机理研究”等,经专家鉴定认为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有的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进行的黄土高原城市土壤侵蚀及防治对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已引起同行及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在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方向中,先后完成了大量的有关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演变的课题,例如秦岭锡水洞古遗址及其环境的研究、渭河流域全新世环境变迁研究、汉中盆地和关中盆地10 000年来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演变研究、渭河流域短尺度水文气候事件高分辨率研究、关中盆地旱涝期发生规律研究、陕西重大自然灾害研究及防御对策、秦巴山地自然灾害研究、秦岭两侧气候变化对比研究、汉江沿岸地区自然灾害危险度及防御模式研究等;在土地研究与土地评价方向中,先后完成了“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系列制图研究”、“陕西省土地评价与制图研究”、“陕西省遥感土地资源图编制研究”、“秦巴山地垂直自然带土地结构与演替研究”、“土地结构演替与生态设计研究”等国家级及部省级科研任务,在土地结构、演替与生态设计方面居于全国前列;在资源环境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中,先后主持和完成了“黄土高原遥感系列制图研究”、《西安市地图集》、《西安市环境质量评价地图集》等国家及省市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资源制图的科研积累,主持完成的《西安市地图集》获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一等奖及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rn 今后自然地理学专业除继续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要重点研究一些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及特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环境、资源、人口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高级人才,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rn(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