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8100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08年7月新生儿窒息病例86例,其中早产儿24例,羊水污染29例,脐带绕颈12例,母亲妊高征12例,母亲重度贫血5例,产钳4例。其中重度窒息8例,中度窒息31 例,轻度窒息47例。
原因分析:①母亲因素:母亲急性失血、贫血、低血压、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多胎、羊水过多、胎盘异常等。②胎儿因素: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过期产、先天畸形等。③脐带因素:脐带相对或绝对过短或过长,如脐带打结、扭转、绕颈、脐带脱垂等。④分娩因素:子宫收缩过强、分娩时产妇处于仰卧位时子宫压迫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使子宫胎盘血流减少,产程过长,胎吸助产、臀位牵引术、剖宫产出头困难等。⑤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全等,使胎盘氧与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扩散区减少,引起胎儿宫内窘迫。
复苏物品及环境准备:①室内温度应恒定在26~27℃,不低于23℃,湿度60%,预热辐射式抢救台,温度调至36~37℃;②准备吸引器械,负压吸引器应调好负压;③检查氧气准备情况以及人工呼吸用氧和适当大小复苏面罩和氧气管连接情况;④准备好新生儿喉镜,检查各种大小气管插管和喉镜光源;⑤准备好常用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碳酸氢钠、5%葡萄糖液体等;⑥准备好氧气管、胶布、剪刀等物品。
了解新的复苏方案,即:A-开放气道,B-建立呼吸,C-恢复循环,D-药物,E-监护评估复苏效果与并发症。
清理呼吸道:通知医生的同时,立即将患儿置辐射台,使仰卧,头颈伸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电动吸引器压力为0.02~0.04MPa,呼痰管插入呼吸道深度为5~10cm,边向外提吸痰管边转动,动作要轻柔,每次抽吸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
刺激呼吸、吸氧:先通过拍打新生儿足底或摩擦背部皮肤1~2次,以刺激呼吸,大多数轻度窒息儿对此有良好反应。若经过刺激后无自主呼吸,首先用面罩加气囊人工呼吸,提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8~12L/分,人工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
恢复循环:如果经有效人工通气半分钟后心率<60次/分或60~80次/分,应立即做胸外按摩以保证充足的心搏出量。
使用复苏药物: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复苏药物。如心跳停止可用0.1%肾上腺素0.5~1mg/kg静注,阿托品0.03~0.06mg/kg静注。纠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2ml/kg静注,必要时可用呼吸兴奋剂。
护理要点
保暖:抢救同时行人工保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辐射温度设定以使局部环境温度维持在32~36℃为宜,2小时测体温1次。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如体温过低,全影响血液灌注及增加耗氧量,从而影响抢救成功率,并且易发生新生儿硬肿等并发症,故应加强保暖。
吸氧:采用面罩高流量给氧,或直接将氧与简易人工呼吸器相接,氧流量8~12L/分,高浓度吸氧时间不可过长,待患儿颜面红润呼吸平稳后可采用鼻导管间歇给氧,氧流量1~2L/分,防止过度给氧而致氧中毒引起的损害,如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等。
密切观察病情:每30分钟测心率、呼吸,注意心音、心律、面色、呼吸、周围循环及神经反射情况,随时向医师汇报。
正确适时给予抢救药物:如通气良好后方可采用纠酸药碳酸氢钠,且应用等量5%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注,避免过浓过快,以免形成高渗而损伤脑血管以致脑出血。在呼吸道分泌物未清除前不宜用呼吸兴奋药,否则易致呼吸道阻塞加重。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有助于预防缺氧性颅内出血。对于窒息的新生儿可适当推迟喂奶或洗澡的时间,以母乳喂养为好。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08年7月新生儿窒息病例86例,其中早产儿24例,羊水污染29例,脐带绕颈12例,母亲妊高征12例,母亲重度贫血5例,产钳4例。其中重度窒息8例,中度窒息31 例,轻度窒息47例。
原因分析:①母亲因素:母亲急性失血、贫血、低血压、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多胎、羊水过多、胎盘异常等。②胎儿因素: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过期产、先天畸形等。③脐带因素:脐带相对或绝对过短或过长,如脐带打结、扭转、绕颈、脐带脱垂等。④分娩因素:子宫收缩过强、分娩时产妇处于仰卧位时子宫压迫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使子宫胎盘血流减少,产程过长,胎吸助产、臀位牵引术、剖宫产出头困难等。⑤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全等,使胎盘氧与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扩散区减少,引起胎儿宫内窘迫。
复苏物品及环境准备:①室内温度应恒定在26~27℃,不低于23℃,湿度60%,预热辐射式抢救台,温度调至36~37℃;②准备吸引器械,负压吸引器应调好负压;③检查氧气准备情况以及人工呼吸用氧和适当大小复苏面罩和氧气管连接情况;④准备好新生儿喉镜,检查各种大小气管插管和喉镜光源;⑤准备好常用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碳酸氢钠、5%葡萄糖液体等;⑥准备好氧气管、胶布、剪刀等物品。
了解新的复苏方案,即:A-开放气道,B-建立呼吸,C-恢复循环,D-药物,E-监护评估复苏效果与并发症。
清理呼吸道:通知医生的同时,立即将患儿置辐射台,使仰卧,头颈伸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电动吸引器压力为0.02~0.04MPa,呼痰管插入呼吸道深度为5~10cm,边向外提吸痰管边转动,动作要轻柔,每次抽吸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
刺激呼吸、吸氧:先通过拍打新生儿足底或摩擦背部皮肤1~2次,以刺激呼吸,大多数轻度窒息儿对此有良好反应。若经过刺激后无自主呼吸,首先用面罩加气囊人工呼吸,提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8~12L/分,人工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
恢复循环:如果经有效人工通气半分钟后心率<60次/分或60~80次/分,应立即做胸外按摩以保证充足的心搏出量。
使用复苏药物: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复苏药物。如心跳停止可用0.1%肾上腺素0.5~1mg/kg静注,阿托品0.03~0.06mg/kg静注。纠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2ml/kg静注,必要时可用呼吸兴奋剂。
护理要点
保暖:抢救同时行人工保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辐射温度设定以使局部环境温度维持在32~36℃为宜,2小时测体温1次。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如体温过低,全影响血液灌注及增加耗氧量,从而影响抢救成功率,并且易发生新生儿硬肿等并发症,故应加强保暖。
吸氧:采用面罩高流量给氧,或直接将氧与简易人工呼吸器相接,氧流量8~12L/分,高浓度吸氧时间不可过长,待患儿颜面红润呼吸平稳后可采用鼻导管间歇给氧,氧流量1~2L/分,防止过度给氧而致氧中毒引起的损害,如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等。
密切观察病情:每30分钟测心率、呼吸,注意心音、心律、面色、呼吸、周围循环及神经反射情况,随时向医师汇报。
正确适时给予抢救药物:如通气良好后方可采用纠酸药碳酸氢钠,且应用等量5%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注,避免过浓过快,以免形成高渗而损伤脑血管以致脑出血。在呼吸道分泌物未清除前不宜用呼吸兴奋药,否则易致呼吸道阻塞加重。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有助于预防缺氧性颅内出血。对于窒息的新生儿可适当推迟喂奶或洗澡的时间,以母乳喂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