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村树多。小时候,我熟悉村里的每一种树,就像熟悉生活在村里的每一个人。即使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也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只有棕树,我一直怀疑它的身份和来历。它们长得和其他树太不一样了,树干不会分生枝杈,一直到树顶才会长叶。奇特的叶子像巨大的绿色巴掌,又像一把把撕破的蒲扇。
我家菜园边上有一排棕树,大概七八棵。靠近棕树的菜畦上,每年都会冒出好几棵棕树苗。没有人播种,大概是它们也羡慕土壤肥沃,趁人不注意偷偷跑到菜园里安家落户。小棕树苗很可爱,努力向上的绿色手掌,打了蜡似的泛出微光。母亲却很讨厌它们,见一棵拔一棵,扔得远远的。这时候,若是邻居棠爷爷经过,他一定会唠叨好几遍:“可惜呀,可惜,千棵棕,万棵桐,世世代代不受穷……”
那时候还小,我听了很多次,才把这句话听清,但仍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瞅着棠爷爷坐在屋前老梨树下抽烟,我巴巴地跑过去,坐在他面前,请他解释那句话。他笑眯眯地抽着自己卷的纸烟,额头上的皱纹就像棕树身上的一道道纹路。他说,棕树和油桐树,以前是宝贝呢。
清明前后,村里各处山坡上的油桐树开花了,雪白的花朵很漂亮,但我们从不摘油桐花。大家都知道,油桐果摘回家晒干了,可以卖钱。棕树,能和油桐树比?
棠爷爷朝里屋指,看看那是什么?
我看见一件挂在墙上的蓑衣。这有什么好看的,我家也有一件。
棠爷爷说,蓑衣就是棕树生出来的孩子。
我围着蓑衣看了又看,一根根棕丝垂下来,就像棠爷爷的胡子。它应该和棠爷爷一样老。
我从里屋出来时,棠爷爷跟前多了两把大扇子——棕树叶。他的两只手枯瘦得像干柴棍,手腕处的骨节凸起得很高。他把棕树叶背面的硬筋撕掉,大扇子散成一条一条的。梨树已经挂果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葫芦藏在叶片背后。不知哪棵树上有知了,叫得没心没肺。阳光从梨树叶的缝隙里洒落下来,棠爷爷就在那些细小的光斑里,用棕树叶编了一个方形的小笆篓。真的,那一刻,我觉得他太神奇了,一根纸烟还没有燃尽,几片棕树叶翻来覆去,就变成了一个我的拳头大小的小笆篓,还有两根多余的棕树叶,他熟练地搓了几下,打个结,成了笆篓的提绳。
从棠爷爷手里接过小笆篓,我欣喜若狂,提着它走来走去,又用手捏捏它。里面是空的。棠爷爷笑了,吩咐我捡块小石子来,答应再给我编一个。第二个小笆篓里有颗小石块,摇晃起来哐哐哐响。大概小石块也和我一样高兴,在小笆篓里面跳舞吧。可我看不到,小笆篓是全封闭的,我不想把它们打开,那会弄坏它们。我想学棠爷爷的样子编一个,可他编得太快了,我根本来不及记住步骤和过程。他要下地干活去了,把剩下的棕树叶递给我,说,想编啥,就编啥。
我会编啥?我坐在老梨树下忙忙碌碌,太阳挂到村子西边那棵老枫树上时,我编出了几条“麻花辫”:两条棕树叶左右相互交叠,如此重复,两端各打一个结。我提着自己的杰作,晃来晃去,真想找个人炫耀一番,可是老梨树下除了我,就剩下棠爷爷家的老白狗了。它靠着树躺着,闭着眼,看都懒得看我一眼。
突然间,老白狗站起来,懒洋洋地抖抖身子,叫了几声。禾场下的田埂上走来一个人,老白狗的叫声让她停下来,不敢往前走了。那是大姐。她还有个妹妹。她们的妈妈说话和我们不一样,速度很快,噼噼啪啪,叮叮当当,我从来都听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偶尔有一两个本地方言词语从她嘴里蹦出来,听懂了,也觉得很滑稽。大人们说,她是四川人,某一年,跟着做石匠的父亲来到我们这里,住进村里最穷的一家,然后生下两个女孩。她管大的叫大姐,小的叫小妹。全村人也跟着叫,大姐,小妹,渐渐都忘了她们的名字。
我朝大姐招招手,她冲我一笑。老白狗又躺下来,眯起眼睛看看我们,又睡着了。我献宝似的把“麻花辫”递给她看,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赞赏。她拨弄了几下,就扔到一边去了。她说,这不是麻花辫,辫子应该是三股,这个顶多就算条毛毛虫,或者一条死蛇。她比我矮半个头,泛黄的头发梳成两条整齐的麻花辫,光溜溜的,垂在肩上。村里只有她的妈妈才会花一个早晨的时间给两个女孩编辫子。我真想揪住她的辫子解解气,可我不敢。父亲和母亲说过,棠爷爷也说过,不许欺负她们一家人。
“我不会,你会吗?”我几乎要和她吵起来。
“我爸爸会编蚂蚱!”她也不示弱,清瘦的脸上,两个眼珠子快要瞪出来了。
老白狗又站起来,摇摇尾巴。棠爷爷背着锄头回来了。看到两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剑拔弩张的模样,他咧开嘴笑起来,露出没了牙的牙床。后来,在他的调停下,我把小笆篓分了一个给大姐,条件是,她爸爸要给我编一个蚂蚱。
第二天上午,我去了大姐家。她家很小,也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论辈分,我要叫她父亲松爷爷。大人们不大喜欢他,说他不爱干农活。可我们小孩子都喜欢他。他家有很多书,饭桌上,床上,地上,门背后,到处都是。大多数书已经很旧了,有的写着我看不懂的繁体字。他会讲故事,梁山好汉,《西游记》里各种稀奇古怪的妖精,都是他说给我们听的。
我去的那天,大姐的媽妈,那个胖胖的四川女人——松奶奶,蹲在禾场上洗头。大姐不知从什么地方冲出来,把我拉进屋。屋里很暗,松爷爷躺在床上看书,蚊帐仿佛也是暗黑色,破了好几个窟窿。看到我,他从床上坐起来,和我打招呼。他和松奶奶一样,说话声音很轻很柔,让人觉得舒服。
松爷爷砍了几片棕树叶,还没完全长开的新叶子,娇柔的嫩黄色。他给我们编蚂蚱,工具是一把生锈的剪刀和他枯瘦的手指。他的手指有魔力,几片平淡无奇的棕树叶在他手上灵活地舞动,一个故事还没有讲完,一只翠绿的蚂蚱出现在我们面前,有头,有翅膀,有肚子,还有细细的触须和腿脚。这个刚刚诞生的小东西,好像有了生命似的,让这间窄小的屋子亮起来。
松爷爷把第一只蚂蚱给了我。大姐不乐意了,她也要一只。松爷爷摸摸她的头,笑嘻嘻地,又开始编第二只。我呆了,忘了我还会说话。这一次,他编的是一只蝴蝶,深绿色身体,薄薄的嫩绿的翅膀,细长的触角,微微颤动。
我想用蚂蚱换大姐的蝴蝶,看了看,还是舍不得。松爷爷好像知道我的心思,又给我编了一只蝴蝶,还多编了一只蚂蚱,要我带回家给妹妹。松奶奶喊他下地干活去,我恋恋不舍地朝满脸骄傲的大姐挥挥手,回家了。
因为这两只蚂蚱和蝴蝶,我和大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事没事喜欢朝她家跑,听松爷爷讲故事,请他给我编蚂蚱。我也曾求他给我编别的,他说,他只会编蚂蚱和蝴蝶。大姐也经常来我家,我们一起在棠爷爷家的老梨树下,逗逗老白狗。树上的梨一天天由绿变黄,空气中飘着诱人的梨香,棠爷爷经常会摘梨给我们吃。
有一天,松爷爷又给我们编蚂蚱了。我知道他读过很多书,懂很多事。我突然想起了棕树,说了一句话:“棕树肯定不是我们村里土生土长的树,肯定是外来的树!”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那一次,我说了很多,说棕树蒲扇一样的叶子、鱼籽一样的花,还有布满皱纹长着胡子的树干,和村里的每一种树都不一样。松爷爷一边微笑着听我滔滔不绝,一边给我编蚂蚱。松奶奶给我端来一杯水,说了几句话,我一句也没听懂。然后,我说了一句:“你看,四川奶奶一说话,别人就知道她不是我们村的。”话一说完,松爷爷脸上浅浅的笑容消失了,松奶奶也默默地出去了。屋里陷入沉默。
我回家后把这件事学说了一遍,马上挨了一顿打。我不服气,说给棠爷爷听,他也笑我是个傻丫头,松奶奶虽然是四川人,嫁到这里就是我们村的人了。就像棕树,不管它是什么样子,或者原产于哪里,长在我们村,这里就是它们的家。我偏说松奶奶是外地人,挨打活该。
第二年端午节,母亲早早地洗了粽叶,淘好糯米,又砍了棕树叶,搓成一条条细绳,捆粽子。煮好的粽子清香扑鼻,母亲提了一大串,吩咐我给大姐家送去,出门前,一再嘱咐:“松奶奶就是松奶奶,不准叫四川奶奶!”
我家菜园边上有一排棕树,大概七八棵。靠近棕树的菜畦上,每年都会冒出好几棵棕树苗。没有人播种,大概是它们也羡慕土壤肥沃,趁人不注意偷偷跑到菜园里安家落户。小棕树苗很可爱,努力向上的绿色手掌,打了蜡似的泛出微光。母亲却很讨厌它们,见一棵拔一棵,扔得远远的。这时候,若是邻居棠爷爷经过,他一定会唠叨好几遍:“可惜呀,可惜,千棵棕,万棵桐,世世代代不受穷……”
那时候还小,我听了很多次,才把这句话听清,但仍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瞅着棠爷爷坐在屋前老梨树下抽烟,我巴巴地跑过去,坐在他面前,请他解释那句话。他笑眯眯地抽着自己卷的纸烟,额头上的皱纹就像棕树身上的一道道纹路。他说,棕树和油桐树,以前是宝贝呢。
清明前后,村里各处山坡上的油桐树开花了,雪白的花朵很漂亮,但我们从不摘油桐花。大家都知道,油桐果摘回家晒干了,可以卖钱。棕树,能和油桐树比?
棠爷爷朝里屋指,看看那是什么?
我看见一件挂在墙上的蓑衣。这有什么好看的,我家也有一件。
棠爷爷说,蓑衣就是棕树生出来的孩子。
我围着蓑衣看了又看,一根根棕丝垂下来,就像棠爷爷的胡子。它应该和棠爷爷一样老。
我从里屋出来时,棠爷爷跟前多了两把大扇子——棕树叶。他的两只手枯瘦得像干柴棍,手腕处的骨节凸起得很高。他把棕树叶背面的硬筋撕掉,大扇子散成一条一条的。梨树已经挂果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葫芦藏在叶片背后。不知哪棵树上有知了,叫得没心没肺。阳光从梨树叶的缝隙里洒落下来,棠爷爷就在那些细小的光斑里,用棕树叶编了一个方形的小笆篓。真的,那一刻,我觉得他太神奇了,一根纸烟还没有燃尽,几片棕树叶翻来覆去,就变成了一个我的拳头大小的小笆篓,还有两根多余的棕树叶,他熟练地搓了几下,打个结,成了笆篓的提绳。
从棠爷爷手里接过小笆篓,我欣喜若狂,提着它走来走去,又用手捏捏它。里面是空的。棠爷爷笑了,吩咐我捡块小石子来,答应再给我编一个。第二个小笆篓里有颗小石块,摇晃起来哐哐哐响。大概小石块也和我一样高兴,在小笆篓里面跳舞吧。可我看不到,小笆篓是全封闭的,我不想把它们打开,那会弄坏它们。我想学棠爷爷的样子编一个,可他编得太快了,我根本来不及记住步骤和过程。他要下地干活去了,把剩下的棕树叶递给我,说,想编啥,就编啥。
我会编啥?我坐在老梨树下忙忙碌碌,太阳挂到村子西边那棵老枫树上时,我编出了几条“麻花辫”:两条棕树叶左右相互交叠,如此重复,两端各打一个结。我提着自己的杰作,晃来晃去,真想找个人炫耀一番,可是老梨树下除了我,就剩下棠爷爷家的老白狗了。它靠着树躺着,闭着眼,看都懒得看我一眼。
突然间,老白狗站起来,懒洋洋地抖抖身子,叫了几声。禾场下的田埂上走来一个人,老白狗的叫声让她停下来,不敢往前走了。那是大姐。她还有个妹妹。她们的妈妈说话和我们不一样,速度很快,噼噼啪啪,叮叮当当,我从来都听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偶尔有一两个本地方言词语从她嘴里蹦出来,听懂了,也觉得很滑稽。大人们说,她是四川人,某一年,跟着做石匠的父亲来到我们这里,住进村里最穷的一家,然后生下两个女孩。她管大的叫大姐,小的叫小妹。全村人也跟着叫,大姐,小妹,渐渐都忘了她们的名字。
我朝大姐招招手,她冲我一笑。老白狗又躺下来,眯起眼睛看看我们,又睡着了。我献宝似的把“麻花辫”递给她看,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赞赏。她拨弄了几下,就扔到一边去了。她说,这不是麻花辫,辫子应该是三股,这个顶多就算条毛毛虫,或者一条死蛇。她比我矮半个头,泛黄的头发梳成两条整齐的麻花辫,光溜溜的,垂在肩上。村里只有她的妈妈才会花一个早晨的时间给两个女孩编辫子。我真想揪住她的辫子解解气,可我不敢。父亲和母亲说过,棠爷爷也说过,不许欺负她们一家人。
“我不会,你会吗?”我几乎要和她吵起来。
“我爸爸会编蚂蚱!”她也不示弱,清瘦的脸上,两个眼珠子快要瞪出来了。
老白狗又站起来,摇摇尾巴。棠爷爷背着锄头回来了。看到两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剑拔弩张的模样,他咧开嘴笑起来,露出没了牙的牙床。后来,在他的调停下,我把小笆篓分了一个给大姐,条件是,她爸爸要给我编一个蚂蚱。
第二天上午,我去了大姐家。她家很小,也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论辈分,我要叫她父亲松爷爷。大人们不大喜欢他,说他不爱干农活。可我们小孩子都喜欢他。他家有很多书,饭桌上,床上,地上,门背后,到处都是。大多数书已经很旧了,有的写着我看不懂的繁体字。他会讲故事,梁山好汉,《西游记》里各种稀奇古怪的妖精,都是他说给我们听的。
我去的那天,大姐的媽妈,那个胖胖的四川女人——松奶奶,蹲在禾场上洗头。大姐不知从什么地方冲出来,把我拉进屋。屋里很暗,松爷爷躺在床上看书,蚊帐仿佛也是暗黑色,破了好几个窟窿。看到我,他从床上坐起来,和我打招呼。他和松奶奶一样,说话声音很轻很柔,让人觉得舒服。
松爷爷砍了几片棕树叶,还没完全长开的新叶子,娇柔的嫩黄色。他给我们编蚂蚱,工具是一把生锈的剪刀和他枯瘦的手指。他的手指有魔力,几片平淡无奇的棕树叶在他手上灵活地舞动,一个故事还没有讲完,一只翠绿的蚂蚱出现在我们面前,有头,有翅膀,有肚子,还有细细的触须和腿脚。这个刚刚诞生的小东西,好像有了生命似的,让这间窄小的屋子亮起来。
松爷爷把第一只蚂蚱给了我。大姐不乐意了,她也要一只。松爷爷摸摸她的头,笑嘻嘻地,又开始编第二只。我呆了,忘了我还会说话。这一次,他编的是一只蝴蝶,深绿色身体,薄薄的嫩绿的翅膀,细长的触角,微微颤动。
我想用蚂蚱换大姐的蝴蝶,看了看,还是舍不得。松爷爷好像知道我的心思,又给我编了一只蝴蝶,还多编了一只蚂蚱,要我带回家给妹妹。松奶奶喊他下地干活去,我恋恋不舍地朝满脸骄傲的大姐挥挥手,回家了。
因为这两只蚂蚱和蝴蝶,我和大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事没事喜欢朝她家跑,听松爷爷讲故事,请他给我编蚂蚱。我也曾求他给我编别的,他说,他只会编蚂蚱和蝴蝶。大姐也经常来我家,我们一起在棠爷爷家的老梨树下,逗逗老白狗。树上的梨一天天由绿变黄,空气中飘着诱人的梨香,棠爷爷经常会摘梨给我们吃。
有一天,松爷爷又给我们编蚂蚱了。我知道他读过很多书,懂很多事。我突然想起了棕树,说了一句话:“棕树肯定不是我们村里土生土长的树,肯定是外来的树!”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那一次,我说了很多,说棕树蒲扇一样的叶子、鱼籽一样的花,还有布满皱纹长着胡子的树干,和村里的每一种树都不一样。松爷爷一边微笑着听我滔滔不绝,一边给我编蚂蚱。松奶奶给我端来一杯水,说了几句话,我一句也没听懂。然后,我说了一句:“你看,四川奶奶一说话,别人就知道她不是我们村的。”话一说完,松爷爷脸上浅浅的笑容消失了,松奶奶也默默地出去了。屋里陷入沉默。
我回家后把这件事学说了一遍,马上挨了一顿打。我不服气,说给棠爷爷听,他也笑我是个傻丫头,松奶奶虽然是四川人,嫁到这里就是我们村的人了。就像棕树,不管它是什么样子,或者原产于哪里,长在我们村,这里就是它们的家。我偏说松奶奶是外地人,挨打活该。
第二年端午节,母亲早早地洗了粽叶,淘好糯米,又砍了棕树叶,搓成一条条细绳,捆粽子。煮好的粽子清香扑鼻,母亲提了一大串,吩咐我给大姐家送去,出门前,一再嘱咐:“松奶奶就是松奶奶,不准叫四川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