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资料
患者,女,5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52天。于2010年10月12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平素无痛经史。入院后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子宫前位,增大约女拳大,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子宫附件彩超提示子宫体前壁约48cm×37cm大小的实性占位性病变,可见假包膜回声,考虑子宫肌瘤可能。宫颈刷片未见明显异型细胞。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于2010年10月15日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剖视子宫见子宫腔内凸出约鸡蛋大小包块,子宫内膜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检为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伴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7天出院。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特殊的良性的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其不同于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多发生于子宫下段或宫颈管内,呈息肉状或结节状,体积偏大,最大直径可达6cm,一般与肌壁边界清楚,有时可脱出于宫颈外口。组织学上将其分为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和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息肉样腺肌瘤的组织学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考虑息肉样腺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之间存在联系,实际上这两者是存在差异的,但息肉样腺肌瘤时常伴有子宫腺肌病,两者之间可能有组织发生上的联系。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也有患者容易表现为阴道异常分泌物或排液,它的诊断可借助于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宫腔镜检,CT或MRI检查等,但临床上主要还是依靠超声对宫腔内占位进行诊断,经阴道超声的声像具有一定的特征,包括息肉样带蒂征、不均质回声、息肉内多发大小不均的囊腔、息肉后方无回声区和并发子宫腺肌病,对诊断息肉样腺肌瘤有一定价值,但误诊率较高,而且也不能确定病变的良恶性,该病最终确诊还是以术后病理检查为准。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病率较低,是一种少见的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其发生与高雌激素水平的刺激有關,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年龄平均40岁左右,其组织学特点为有轻度、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腺体和丰富的平滑肌组成,腺体部分可见桑椹样改变或鳞状上皮化生,但腺体结构属于良性改变,平滑肌围绕在腺体周围呈瘤样增生改变,偶见核分裂相,没有明显的异型性,有时易于纤维肉瘤混淆,在病理诊断上需与有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等相鉴别,诊刮标本也不能轻易臆断。有个案报道,子宫内膜样腺癌由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展而来,或者两者并存,本例即为1例,并且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为减少误诊率,术前可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或诊刮术子宫内膜活检,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但最终诊断需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为准。
患者,女,5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52天。于2010年10月12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平素无痛经史。入院后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子宫前位,增大约女拳大,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子宫附件彩超提示子宫体前壁约48cm×37cm大小的实性占位性病变,可见假包膜回声,考虑子宫肌瘤可能。宫颈刷片未见明显异型细胞。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于2010年10月15日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剖视子宫见子宫腔内凸出约鸡蛋大小包块,子宫内膜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检为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伴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7天出院。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特殊的良性的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其不同于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多发生于子宫下段或宫颈管内,呈息肉状或结节状,体积偏大,最大直径可达6cm,一般与肌壁边界清楚,有时可脱出于宫颈外口。组织学上将其分为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和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息肉样腺肌瘤的组织学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考虑息肉样腺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之间存在联系,实际上这两者是存在差异的,但息肉样腺肌瘤时常伴有子宫腺肌病,两者之间可能有组织发生上的联系。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也有患者容易表现为阴道异常分泌物或排液,它的诊断可借助于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宫腔镜检,CT或MRI检查等,但临床上主要还是依靠超声对宫腔内占位进行诊断,经阴道超声的声像具有一定的特征,包括息肉样带蒂征、不均质回声、息肉内多发大小不均的囊腔、息肉后方无回声区和并发子宫腺肌病,对诊断息肉样腺肌瘤有一定价值,但误诊率较高,而且也不能确定病变的良恶性,该病最终确诊还是以术后病理检查为准。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病率较低,是一种少见的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其发生与高雌激素水平的刺激有關,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年龄平均40岁左右,其组织学特点为有轻度、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腺体和丰富的平滑肌组成,腺体部分可见桑椹样改变或鳞状上皮化生,但腺体结构属于良性改变,平滑肌围绕在腺体周围呈瘤样增生改变,偶见核分裂相,没有明显的异型性,有时易于纤维肉瘤混淆,在病理诊断上需与有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等相鉴别,诊刮标本也不能轻易臆断。有个案报道,子宫内膜样腺癌由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展而来,或者两者并存,本例即为1例,并且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为减少误诊率,术前可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或诊刮术子宫内膜活检,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但最终诊断需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