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无休止的考试,高中生大多具有抵触情绪。究其原因,除了高考重压之外,与考试之后的未“趁热打铁”有极大关联。
一、现实的窘境:收效甚微的伪指导
仔细观察学生拿到试卷后的表现,语文教师应该有所思考。作文上仅有老师定格的数字,没有问题的标注。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学生并没有从阅卷中获得有效的考后作文指导。
作文讲评时,一般教师都分析学生作文的得与失,但多为泛泛而谈,最多举几个写作成功和失误的例子。这种评价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触动作用,但依然是一厢情愿之事。再次的考试作文就是明证,大多数学生上次存在的问题这次还有。最根本的原因是,考后作文指导并未触及学生的灵魂,并未改变学生“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因此,这样的指导再精要也只能是伪指导,收效甚微。
二、共同的理想:多元联动的真指导
实际上,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指导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学生也希望借助教师的指导在考试作文上多拿分,他们目标一致。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个共同需求,须从以下五方面开展真指导。
1.学生自改。其实,在答卷中教师的批阅会有简单而真实的指导:一般会圈画出错别字,明显的病句,标题缺失的标志,还有相应的分数。所以,答卷分发以后,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自行改正这些显著的错误,并将其收集到纠错本上。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分数和教师的共性评价及范文,在审题、构思、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检索,排查出急需提高和改正之处。
2.提升训练。光说不练是大忌,作文有了自我修改之后,还须开展二次练习。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迈开这一步。绝大多数教师需要改变多做不同的作文才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观念。实际上,学生将一篇作文从不同角度进行修改,就能避免作文训练“浅尝辄止”的弊端,就可以真正实现作文水平的提升。
3.教师的面评。学生训练结束,教师的面评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可要求学生讲出前后两次作文的差异,说说自己在哪个方面已有提高。教师要就学生觉得提高之处进行肯定,并提出进一步提高之建议;就学生两次作文暴露出的共同不足之处进行剖析,指出成因,并给予中肯建议。
4.同学的评鉴。二次训练后,同学的评鉴,特别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小组内同学的评鉴,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学生的二次训练会更加自觉和认真,因为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善于表现和急欲获得认可。另一方面,小组内同学的作文能力层次差异不大,他们的建议会更易于接受。
5.学生的再改。经过教师的面评和同学的评鉴,学生有必要开展同题作文的第三次训练。这次训练重点当然是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新建议,但也源于学生自己的新发现、新感悟。当然从训练形式上看,可以在二次作文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但务必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另外,不是经过这次的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彻底提高;学生应当将这三次作文材料全部归整,形成作文档案,待一段时间之后,再看、再悟、再修改。如此反复多次,学生的习作必将臻于完善。
三、理性的反思:适时跟进的巧指导
1.适时跟进。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冷静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对学生考试作文的关注和指导及时吗?”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考试作文是学生真实水平的体现,会透露学生作文的诸多亮点和不足。教师必须进行及时跟踪与关注。
具体来讲,要做到两个适时跟进。一是适时跟进学生作文的自我剖析,应引导学生快速将考试过程中作文的疑惑、难点或亮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学生二次训练和教师面评的有效切入点,也是学生再次考试之前作文复习的重点方向。二是适时跟进有效的评改,平时考试作文的评改和高考作文的阅卷还是有较大区别的。高考作文更多的是定量评价,用直观、简洁的分数评判学生作文水平。平时作文应更多关注定性评价,阅卷时设计一下评判表,将学生作文进行分类。
2.巧妙指导。作文指导大有学问,语文教师要精于作文研究,给予学生巧妙指导。教师可以进行写作示范,在学生自我满足之时,对他们的习作进行异样构思。例如学生习惯于倒叙式开头,教师可以示范以景物、动作、语言等描写方式开头,并引导学生品味这样开头的妙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读经典课文,将其营养移植于习作中,将其再次升格。当然,指导方式很多,有待更多有识之士发掘。
要言之,考试之后正是作文提升训练的良机,大有文章可做。
(作者单位:泗洪中学)
一、现实的窘境:收效甚微的伪指导
仔细观察学生拿到试卷后的表现,语文教师应该有所思考。作文上仅有老师定格的数字,没有问题的标注。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学生并没有从阅卷中获得有效的考后作文指导。
作文讲评时,一般教师都分析学生作文的得与失,但多为泛泛而谈,最多举几个写作成功和失误的例子。这种评价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触动作用,但依然是一厢情愿之事。再次的考试作文就是明证,大多数学生上次存在的问题这次还有。最根本的原因是,考后作文指导并未触及学生的灵魂,并未改变学生“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因此,这样的指导再精要也只能是伪指导,收效甚微。
二、共同的理想:多元联动的真指导
实际上,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指导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学生也希望借助教师的指导在考试作文上多拿分,他们目标一致。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个共同需求,须从以下五方面开展真指导。
1.学生自改。其实,在答卷中教师的批阅会有简单而真实的指导:一般会圈画出错别字,明显的病句,标题缺失的标志,还有相应的分数。所以,答卷分发以后,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自行改正这些显著的错误,并将其收集到纠错本上。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分数和教师的共性评价及范文,在审题、构思、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检索,排查出急需提高和改正之处。
2.提升训练。光说不练是大忌,作文有了自我修改之后,还须开展二次练习。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迈开这一步。绝大多数教师需要改变多做不同的作文才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观念。实际上,学生将一篇作文从不同角度进行修改,就能避免作文训练“浅尝辄止”的弊端,就可以真正实现作文水平的提升。
3.教师的面评。学生训练结束,教师的面评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可要求学生讲出前后两次作文的差异,说说自己在哪个方面已有提高。教师要就学生觉得提高之处进行肯定,并提出进一步提高之建议;就学生两次作文暴露出的共同不足之处进行剖析,指出成因,并给予中肯建议。
4.同学的评鉴。二次训练后,同学的评鉴,特别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小组内同学的评鉴,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学生的二次训练会更加自觉和认真,因为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善于表现和急欲获得认可。另一方面,小组内同学的作文能力层次差异不大,他们的建议会更易于接受。
5.学生的再改。经过教师的面评和同学的评鉴,学生有必要开展同题作文的第三次训练。这次训练重点当然是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新建议,但也源于学生自己的新发现、新感悟。当然从训练形式上看,可以在二次作文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但务必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另外,不是经过这次的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彻底提高;学生应当将这三次作文材料全部归整,形成作文档案,待一段时间之后,再看、再悟、再修改。如此反复多次,学生的习作必将臻于完善。
三、理性的反思:适时跟进的巧指导
1.适时跟进。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冷静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对学生考试作文的关注和指导及时吗?”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考试作文是学生真实水平的体现,会透露学生作文的诸多亮点和不足。教师必须进行及时跟踪与关注。
具体来讲,要做到两个适时跟进。一是适时跟进学生作文的自我剖析,应引导学生快速将考试过程中作文的疑惑、难点或亮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学生二次训练和教师面评的有效切入点,也是学生再次考试之前作文复习的重点方向。二是适时跟进有效的评改,平时考试作文的评改和高考作文的阅卷还是有较大区别的。高考作文更多的是定量评价,用直观、简洁的分数评判学生作文水平。平时作文应更多关注定性评价,阅卷时设计一下评判表,将学生作文进行分类。
2.巧妙指导。作文指导大有学问,语文教师要精于作文研究,给予学生巧妙指导。教师可以进行写作示范,在学生自我满足之时,对他们的习作进行异样构思。例如学生习惯于倒叙式开头,教师可以示范以景物、动作、语言等描写方式开头,并引导学生品味这样开头的妙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读经典课文,将其营养移植于习作中,将其再次升格。当然,指导方式很多,有待更多有识之士发掘。
要言之,考试之后正是作文提升训练的良机,大有文章可做。
(作者单位:泗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