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称“基础”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教师要在统一思想、吃透教材、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在教学中狠下功夫,力求体现“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与艺术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学质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人生追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职院校“基础”课 教学质量
在价值取向变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加强“基础”课教学研究,这不仅因为“基础课”是“05方案”中开设的第一门课,更因为贯穿整个教材的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校园和谐的精神纽带。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使高职生真正成为有技之才、有德之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着,“基础”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承担这门课的教师更是责任重大,必须在自觉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力求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与艺术性,以求教学的实效性,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针对性是“基础”课的生命力。所谓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讲授“基础”课的时候,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成长实际,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有的放矢地做其思想教育工作。如果我们的教育缺乏针对性,从一定程度上说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是由“基础”课的性质决定的。基础课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第一,统一思想,树立发展理念。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站在育人的战略高度,充分把握与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真信、真懂、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研究新课程的体系、特点,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的重要性认识上来,统一到“05方案”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教材的统领精神上来。
第二,以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恩格斯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的过程总要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个中心,深入学生,真正关注学生。为此,教师必须要研究学情,将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有情,有目的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这门课的思想教育性,才能真正摆正这门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才有了力量源泉。
第三,寻求路径,推进实践教学。把“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教学具有针对性最基本、最便捷的路径。为此,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推进实践性教学。比如,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章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能只传授一般的书本知识,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为指导,诠释我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前进的意义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这章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试,诚信做人,树立知荣辱的意识,促进大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达到教学目的。
实践表明,“基础”课教学越具针对性,越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就越生动、越受学生欢迎,也越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学生是需要点燃的种子,而不是需要添满的罐子。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修炼“基础”课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艺术性是指将“基础”课课堂教学艺术化,在情景交融、情理相通、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审美体验。这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欣赏到教学的艺术美,保持高昂饱满兴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基础课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研究,不断学习,力求教学的艺术性。
第一,锤炼功夫,创造教学魅力。教师不仅要加强基本功的锤炼,而且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不断从书本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惟其如此才能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熟练、口齿清晰,讲解生动。基础课老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既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是善于育人的人师。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只有潜心向學,拓宽视野,与时俱进,以广博的知识和经验去打动、感染、激励学生,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教学艺术魅力,也昭显人格魅力。
第二,敬业爱生,构建亲和力。教师要发自真心视课堂为幸福乐园,视学生为孩子。这种爱业敬业不仅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设计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有悬念,牵动学生神经,这样所传授的内容才可能抵达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影响作用;这种爱业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要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实践证明教师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凸显问题,循循善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获得良好收效,这方面大连舰艇学院的方永刚教授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第三,主动交流,搭建互信平台。“基础”课的性质与使命决定了任课教师不是单纯的良师,更是与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意义交流和沟通的探索者,是他们益友。网络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告诉学生邮箱地址等现代通讯联系方式,当然不是只告诉个邮箱地址走走形式而已,重要的是有信必复,而且要回复的有情有理,给学生适时、热心的指导与帮助,自然而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互信平台,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明确了途径。“基础”课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艺术性,才能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基础课教师只有用真心、真爱、真责任,自觉学习、积极传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基础”课才能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大学生只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2]陈秉公.创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
课题项目:本文为山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2009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高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研究”(SSKLZDKT2008088)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职院校“基础”课 教学质量
在价值取向变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加强“基础”课教学研究,这不仅因为“基础课”是“05方案”中开设的第一门课,更因为贯穿整个教材的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校园和谐的精神纽带。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使高职生真正成为有技之才、有德之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着,“基础”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承担这门课的教师更是责任重大,必须在自觉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力求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与艺术性,以求教学的实效性,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针对性是“基础”课的生命力。所谓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讲授“基础”课的时候,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成长实际,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有的放矢地做其思想教育工作。如果我们的教育缺乏针对性,从一定程度上说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是由“基础”课的性质决定的。基础课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第一,统一思想,树立发展理念。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站在育人的战略高度,充分把握与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真信、真懂、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研究新课程的体系、特点,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的重要性认识上来,统一到“05方案”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教材的统领精神上来。
第二,以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恩格斯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的过程总要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个中心,深入学生,真正关注学生。为此,教师必须要研究学情,将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有情,有目的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这门课的思想教育性,才能真正摆正这门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才有了力量源泉。
第三,寻求路径,推进实践教学。把“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教学具有针对性最基本、最便捷的路径。为此,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推进实践性教学。比如,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章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能只传授一般的书本知识,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为指导,诠释我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前进的意义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这章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试,诚信做人,树立知荣辱的意识,促进大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达到教学目的。
实践表明,“基础”课教学越具针对性,越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就越生动、越受学生欢迎,也越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学生是需要点燃的种子,而不是需要添满的罐子。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修炼“基础”课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艺术性是指将“基础”课课堂教学艺术化,在情景交融、情理相通、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审美体验。这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欣赏到教学的艺术美,保持高昂饱满兴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基础课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研究,不断学习,力求教学的艺术性。
第一,锤炼功夫,创造教学魅力。教师不仅要加强基本功的锤炼,而且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不断从书本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惟其如此才能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熟练、口齿清晰,讲解生动。基础课老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既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是善于育人的人师。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只有潜心向學,拓宽视野,与时俱进,以广博的知识和经验去打动、感染、激励学生,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教学艺术魅力,也昭显人格魅力。
第二,敬业爱生,构建亲和力。教师要发自真心视课堂为幸福乐园,视学生为孩子。这种爱业敬业不仅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设计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有悬念,牵动学生神经,这样所传授的内容才可能抵达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影响作用;这种爱业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要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实践证明教师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凸显问题,循循善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获得良好收效,这方面大连舰艇学院的方永刚教授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第三,主动交流,搭建互信平台。“基础”课的性质与使命决定了任课教师不是单纯的良师,更是与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意义交流和沟通的探索者,是他们益友。网络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告诉学生邮箱地址等现代通讯联系方式,当然不是只告诉个邮箱地址走走形式而已,重要的是有信必复,而且要回复的有情有理,给学生适时、热心的指导与帮助,自然而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互信平台,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明确了途径。“基础”课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艺术性,才能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基础课教师只有用真心、真爱、真责任,自觉学习、积极传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基础”课才能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大学生只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2]陈秉公.创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
课题项目:本文为山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2009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高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研究”(SSKLZDKT2008088)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