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及尝试解决的方案与途径的研究显得愈来愈重要。
一、课程的学科综合问题
音乐新课程提出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之后,确实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中小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但是当前许多音乐课为了突出课程的综合,偏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原则,把音乐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舞蹈课、绘画课等,湮没了音乐的学科特点,冲淡了音乐艺术的鲜明个性。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能否适当地、适量地实施学科综合,直接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贯彻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直接关系到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
音乐教师必须明白,音乐学科综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科综合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素养,体现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学科综合的含义。其次,要明白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一种形式。再次,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与延伸不要占据太多的课堂时间,也不能喧宾夺主,忘了是在上音乐课。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考虑音乐课程在形式上的科学性,更要考虑音乐课程在内容上的科学性。
二、音乐课程资源问题
1.音乐教材的编写及推广方面存在问题
在朱则平、廖应文主编的《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一书中,明确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根据《标准》编写的试验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呈现方式上,较之以往的音乐教材,从总体上看,有了质的进步,无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收获之一。但是笔者认为,新教材在编写、组织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音乐教材的编写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习国外教育理论不能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其次,音乐教材的可操作性不强。再次,音乐教材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
(1)借鉴国外教材编写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音乐教材体系。音乐教材的编写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编写不同层次的音乐教材,借鉴国外音乐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构建和完善我国音乐教材体系。其次,必须打破那种模仿音乐专业教材的以乐理知识体系为教材体系的传统框架。降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知识化、学术化的成分,增加音乐生活化的含量。再次,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有利于具有特殊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的学习。最后,还要注意教材载体的多样性,除了书本文字教材外,应大力发展声响教材、多媒体教材、多媒体组合教材等。
(2)强化音乐教材的可操作性,突出音乐教材的主体性与基础性内容。音乐新课标要求重视音乐实践。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就要求教材在编写时应强化它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教材资源。这对促进音乐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其次,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再次,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环节。
2.新课程资源普遍缺乏
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新课程资源的需求较之原来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从各试验区反馈的情况来看,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匮乏带有普遍性。音乐教师为备好一堂课,有时会花费好几天的工夫,也不一定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料。
因此笔者提出如下措施:
(1)整合学术资源,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资源匮乏问题有计划地组织教育专家进行集中攻关突破,丰富和完善音乐教育资源。
(2)改革和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系统,从实践中深入挖掘新的有效的音乐课程资源,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总之,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课程问题还不仅这些,笔者只是管中窥豹。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与中小学音乐课程相关的问题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正在进行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的学科综合问题
音乐新课程提出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之后,确实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中小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但是当前许多音乐课为了突出课程的综合,偏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原则,把音乐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舞蹈课、绘画课等,湮没了音乐的学科特点,冲淡了音乐艺术的鲜明个性。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能否适当地、适量地实施学科综合,直接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贯彻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直接关系到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
音乐教师必须明白,音乐学科综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科综合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素养,体现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学科综合的含义。其次,要明白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一种形式。再次,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与延伸不要占据太多的课堂时间,也不能喧宾夺主,忘了是在上音乐课。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考虑音乐课程在形式上的科学性,更要考虑音乐课程在内容上的科学性。
二、音乐课程资源问题
1.音乐教材的编写及推广方面存在问题
在朱则平、廖应文主编的《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一书中,明确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根据《标准》编写的试验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呈现方式上,较之以往的音乐教材,从总体上看,有了质的进步,无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收获之一。但是笔者认为,新教材在编写、组织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音乐教材的编写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习国外教育理论不能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其次,音乐教材的可操作性不强。再次,音乐教材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
(1)借鉴国外教材编写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音乐教材体系。音乐教材的编写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编写不同层次的音乐教材,借鉴国外音乐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构建和完善我国音乐教材体系。其次,必须打破那种模仿音乐专业教材的以乐理知识体系为教材体系的传统框架。降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知识化、学术化的成分,增加音乐生活化的含量。再次,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有利于具有特殊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的学习。最后,还要注意教材载体的多样性,除了书本文字教材外,应大力发展声响教材、多媒体教材、多媒体组合教材等。
(2)强化音乐教材的可操作性,突出音乐教材的主体性与基础性内容。音乐新课标要求重视音乐实践。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就要求教材在编写时应强化它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教材资源。这对促进音乐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其次,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再次,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环节。
2.新课程资源普遍缺乏
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新课程资源的需求较之原来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从各试验区反馈的情况来看,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匮乏带有普遍性。音乐教师为备好一堂课,有时会花费好几天的工夫,也不一定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料。
因此笔者提出如下措施:
(1)整合学术资源,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资源匮乏问题有计划地组织教育专家进行集中攻关突破,丰富和完善音乐教育资源。
(2)改革和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系统,从实践中深入挖掘新的有效的音乐课程资源,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总之,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课程问题还不仅这些,笔者只是管中窥豹。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与中小学音乐课程相关的问题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正在进行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