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年、15年、10年前所公布的体系结构和现代版的CPU技术所谓的突破都能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
好像近一年来看到的双核CPU貌以新技术,事实上这种技术早在10年、15年甚至20年前,就已经成熟地应用在工作站、小型机、大型机上了。现在我们进入的只不过是计算机技术向PC后转移的时代。
转移及后转移的证据
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超级计算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上。已经使用过SMP(对称多处理器)体系结构,从所有的技术原理来看,双核技术有些像SMP的再现。
在此之前,CPU中所使用的超级流水线技术、超线程技术也早在10年前,15年前(SGI工作站上的)MIPS芯片上出现过。接下来,可能还会出现无序指令执行技术向PC机上的转移。
和SMP体系结构同时出现的还有MMP技术。这种被称为海量存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以内存为核心的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传统的以CPU为核心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相比,就是多个CPU共用一个巨大的内存,从体系结构上来看,它酷似一个SAN(存储区域网)的迷你版。也许应该反过来说,SAN的出现是受了MMP体系结构的启发,相信MMP体系结构不久也会转移到PC机中去。这一预测源于今后多核CPU的推出舆论。
半导体厂商贡献出技术价格平民化
英特尔公司也好,AMD公司也罢,对于超级计算机体系结构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将这些过去只有计算机设计专家、技术教授才知道的技术术语微型化之后,接着有是价格平民化,为什么能够将这些技术转移给PC机,而且价格平民化,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技术的批量化生产。
CPU中含有超线程,超流水线,双核甚至今后的多核CPU技术,计算机理论技术上的突破和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突破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上述结论的根本原因在于计算机从诞生以来从未改变过图灵的工作原理,只是由于半导体工艺的不断进步,将超级计算机的CPU指令技术转移并微缩到了PC机的CPU中去了。
也许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但事实的确是这样。不信,你看在20年、15年、10年前所公布的体系结构和现代版的CPU技术所谓的突破都能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
转移及后转移时代遭遇的障碍
转移、后转移时代所遇到的障碍很容易想到和感受到的是CPU芯片的发热力功耗问题。在大、中、小型机同工作站时代,CPU散热已经成为当时的问题,在大型机上使用了水冷系统,在工作站和PC的CPU也都长期使用了风冷系统,在286时代绝没有目前这样的散热系统。这些冷却系统似乎也有点儿证明了系统从大型机的CPU功耗向PC机转移。
幸运的英特尔已经研究了三维门技术,惠普也正在向分子Dram芯片技术冲刺来减低转移后转移的障碍。英特尔公司称,三维门技术能够使用半导体CPU的漏电减少50-90%呢。
结束语
其实也不是英特尔、AMD公司用旧桃当新符蒙人。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名词在10年、15年之前都掌握在专家、学者、教授、工程师的脑子里,老百姓哪里知道,买PC的老百姓们还以为是新词、新技术了呢。所以也不能怪英特尔等公司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