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高校辅导员主管单位实施的针对高校专职辅导员的培养和训练。高校辅导员培训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和能力,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挑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教育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现状
当前,在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培养好辅导员队伍,应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针对性。目前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就其科学性、系统性等尚不能完全适应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目前在各个高校进行的辅导员培训主要形式是大班理论灌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其优点,能够让辅导员的深化自身理论以及扩展知识。但该模式重理论灌输轻启发教育,互动教学采用也不够,致使一些“案例教学”的教学环节辅导员不能够普及到自己日常工作中,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培训的内容上来看,辅导员培训也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的问题。其一培训内容脱离工作实践的需要,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较少,类似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拓展培训机会更少。其二培训内容较狭窄,对辅导员分层次分阶段的适应性引导、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辅导员工作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高校辅导员对培训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体系是指培训理念、制度、途径、内容、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系统。现在我们国家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健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辅导员培训机构不健全。目前高校辅导员虽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培训机构,但他们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层次和体系,这就造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导致出现培训内容重复或缺失等现象。第二,辅导员培训内容不系统。当前辅导员的培训主要针对辅导员的常规工作开展,基本限于岗前培训和零星的工作培训,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分层分级的内容体系,仅停留在对岗位职责的一般介绍、常规工作经验总结以及政策、规定的诠释上。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培训关系到高校辅导员能否成为专业人才、关系到辅导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最终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成为专业人才的需要。现在高校入校新生都是“90 后”。笔者总结了一下现在的“90后”思想具有以下一些特点:认知观念多元化;道德标准出现层次化;心理问题日益“现代化”。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在大学生群体的学业问题、情感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经济困难、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日益艰巨和复杂,这对教育人、引导人、服务人、管理人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所以,辅导员是需要不断学习,需要在思想、知识、理论等方面不断进行大脑的革命。
2.专业化培训能帮助辅导员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这个表述中,实际上明确了辅导员的宏观职业定位和微观职业定位,宏观角色定位是:辅导员队伍属于教师队伍;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微观定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管理者;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健康成长的朋友。依据这一表述,我们可以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予以明确:“政治辅导员”、“教师和管理者”、“教师、管理者和服务者”和“行政人员”。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导师、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引路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心理上的疏导者和学业上的指导者。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辅导员”这一职位。辅导员是“奶爸”、“奶妈”、消防员、杂务员、医生……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以至久而久之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低人一等。新任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更不能正确认识,很多都把辅导员当作职业的跳板,或是留高校的一个途径。通过培训,从业人员可以对辅导员的职责和角色的扮演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专业化培训是建立一支合格的辅导员队伍的需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如何教育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加大辅导员在职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增强他们适应新形势、战胜新挑战的能力。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逐步构建一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化的基本要求;二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成为一种职业,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三是应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机制,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淘汰。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策略
1.树立合理观念,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什么样的辅导员队伍,如何去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核心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培训结果。培训理念失之偏颇,培训工作就会顾此失彼,最终影响到辅导员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确立培训理念才能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给出了“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定义, 即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 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在思想政治素养上有较高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培训工作的最前提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实际的培训中,我们在培训的最先开始就应该是针对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让辅导员具备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较强的思想政治修养,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等等。这是一切之根本,在这些问题上弄不清楚,就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因此培训思想政治素质,这就是辅导员培训的根本。同时笔者也认为,高校辅导员培训应该是终身的,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培训可以分为岗前培训、日常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专题培训。笔者认为岗前培训重点是对新任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工作相关政策及学生工作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等方面的基础培训;日常培训重点是对在岗高校辅导员进行政治理论、学生工作业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强化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是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旨在提高辅导员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专题培训重点是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在岗高校辅导员进行特定方向、特定领域的专门培训。
2.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级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有关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大限度地将高校辅导员的培训纳入高校教师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培训过程中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与辅导员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两者相辅相成。其次,逐步形成宏观调控与微观协调相结合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我们知道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具有示范效应和传递效应,因此各高校学工部门领导要认真领会国家级培训的精神,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学校辅导员队伍实际的培训目标。再次,要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寻求辅导员工作的突破和创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可变性。因此,要结合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基础和专业需求,积极拓展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最后,为确保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落实,必须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专项经费制度,为高校辅导员培训提供经费保证。
3.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受训辅导员的具体问题,包括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案例及个人发展提高问题。培训效果如何,是检验培训质量的最终环节。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为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建章立制,把它作为一种规范、准则或者规章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评估主要考察学员满意度以及学校的满意度两个方面。学员满意度,就是学员对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培训情况的感受,是学员对于培训工作的直接评价。学校的满意度,就是选派学员参加培训的学校的有关部门及院系,对学员参加培训后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与参加培训前的表现对比所作出的评价。前者在目前许多培训中已经做得比较好,但对后者的跟踪调查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丰捷.辅导员,大学生的贴心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三[N].光明日报,2010-05-27(5).
[2]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94.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教育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现状
当前,在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培养好辅导员队伍,应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针对性。目前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就其科学性、系统性等尚不能完全适应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目前在各个高校进行的辅导员培训主要形式是大班理论灌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其优点,能够让辅导员的深化自身理论以及扩展知识。但该模式重理论灌输轻启发教育,互动教学采用也不够,致使一些“案例教学”的教学环节辅导员不能够普及到自己日常工作中,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培训的内容上来看,辅导员培训也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的问题。其一培训内容脱离工作实践的需要,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较少,类似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拓展培训机会更少。其二培训内容较狭窄,对辅导员分层次分阶段的适应性引导、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辅导员工作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高校辅导员对培训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体系是指培训理念、制度、途径、内容、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系统。现在我们国家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健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辅导员培训机构不健全。目前高校辅导员虽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培训机构,但他们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层次和体系,这就造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导致出现培训内容重复或缺失等现象。第二,辅导员培训内容不系统。当前辅导员的培训主要针对辅导员的常规工作开展,基本限于岗前培训和零星的工作培训,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分层分级的内容体系,仅停留在对岗位职责的一般介绍、常规工作经验总结以及政策、规定的诠释上。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培训关系到高校辅导员能否成为专业人才、关系到辅导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最终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成为专业人才的需要。现在高校入校新生都是“90 后”。笔者总结了一下现在的“90后”思想具有以下一些特点:认知观念多元化;道德标准出现层次化;心理问题日益“现代化”。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在大学生群体的学业问题、情感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经济困难、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日益艰巨和复杂,这对教育人、引导人、服务人、管理人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所以,辅导员是需要不断学习,需要在思想、知识、理论等方面不断进行大脑的革命。
2.专业化培训能帮助辅导员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这个表述中,实际上明确了辅导员的宏观职业定位和微观职业定位,宏观角色定位是:辅导员队伍属于教师队伍;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微观定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管理者;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健康成长的朋友。依据这一表述,我们可以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予以明确:“政治辅导员”、“教师和管理者”、“教师、管理者和服务者”和“行政人员”。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导师、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引路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心理上的疏导者和学业上的指导者。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辅导员”这一职位。辅导员是“奶爸”、“奶妈”、消防员、杂务员、医生……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以至久而久之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低人一等。新任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更不能正确认识,很多都把辅导员当作职业的跳板,或是留高校的一个途径。通过培训,从业人员可以对辅导员的职责和角色的扮演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专业化培训是建立一支合格的辅导员队伍的需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如何教育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加大辅导员在职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增强他们适应新形势、战胜新挑战的能力。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逐步构建一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化的基本要求;二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成为一种职业,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三是应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机制,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淘汰。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策略
1.树立合理观念,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什么样的辅导员队伍,如何去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核心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培训结果。培训理念失之偏颇,培训工作就会顾此失彼,最终影响到辅导员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确立培训理念才能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给出了“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定义, 即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 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在思想政治素养上有较高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培训工作的最前提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实际的培训中,我们在培训的最先开始就应该是针对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让辅导员具备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较强的思想政治修养,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等等。这是一切之根本,在这些问题上弄不清楚,就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因此培训思想政治素质,这就是辅导员培训的根本。同时笔者也认为,高校辅导员培训应该是终身的,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培训可以分为岗前培训、日常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专题培训。笔者认为岗前培训重点是对新任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工作相关政策及学生工作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等方面的基础培训;日常培训重点是对在岗高校辅导员进行政治理论、学生工作业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强化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是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旨在提高辅导员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专题培训重点是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在岗高校辅导员进行特定方向、特定领域的专门培训。
2.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级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有关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大限度地将高校辅导员的培训纳入高校教师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培训过程中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与辅导员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两者相辅相成。其次,逐步形成宏观调控与微观协调相结合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我们知道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具有示范效应和传递效应,因此各高校学工部门领导要认真领会国家级培训的精神,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学校辅导员队伍实际的培训目标。再次,要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寻求辅导员工作的突破和创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可变性。因此,要结合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基础和专业需求,积极拓展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最后,为确保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落实,必须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专项经费制度,为高校辅导员培训提供经费保证。
3.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受训辅导员的具体问题,包括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案例及个人发展提高问题。培训效果如何,是检验培训质量的最终环节。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为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建章立制,把它作为一种规范、准则或者规章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评估主要考察学员满意度以及学校的满意度两个方面。学员满意度,就是学员对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培训情况的感受,是学员对于培训工作的直接评价。学校的满意度,就是选派学员参加培训的学校的有关部门及院系,对学员参加培训后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与参加培训前的表现对比所作出的评价。前者在目前许多培训中已经做得比较好,但对后者的跟踪调查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丰捷.辅导员,大学生的贴心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三[N].光明日报,2010-05-27(5).
[2]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