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作品鉴赏和情感的培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数千年文明中产出了难以计数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对它们品味的同时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丰富的人生感悟。不过面对着当前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我们面临的文学作品范围变的更加广泛,而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学作品;情感;培养
  对很多人来说,文学作品就像是一杯咖啡,闻起来入味,而品起来更香,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对文学作品先天缺乏兴趣,在学校教育阶段便认为语文学起来没有味道,究其原因,很多人都没有重视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深邃的人生感悟,更没有重视到文学作品对我们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而且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我们的阅读视野开始变的开阔,跳出了原有文本的限制,面对着更多的网络多种体裁文学作品,令我们感到目不暇接。而且都存在着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均是意境美、语言美的经典之作,可以在我们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与身心健康的促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面对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使我们脱离了原本应该在文学作品的触动下灵动有趣的本质,而变得索然无味。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就文学作品鉴赏和情感的培养展开论述。
  一、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
  所谓对语言“感知”能力培养,也即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能力,其是生活的实感融汇到语言文字中去,同时又将语言文字融合到生活的实感中去的能力。如果培养了感知能力,就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形象的感染,从而让我们达到进一步理解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目的,进而进一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达到培养我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的目的:一是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多发现和多观察。如在文章《藤野先生》中,有这么一句话“……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其是描写当时清朝留学生的神态,我们通过多仔细琢磨和反复讨论“标致”该词的具体含义,最后就会明白,“标致”一词的原本意思便是姿态和相貌美丽的意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褒义词,只是用于此处,却是达到了褒义词贬用的效果,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自鸣得意的丑态;二是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听朗读,增理解,从而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化作恰当的有声语言,直接向我们的内心传达,让我们的思绪能够伴随着原作者的真实情感一起翻动,同时还能够将我们的生活感受融入作品的分析中,深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中锻炼培养我们对原文的理解感受能力。
  二、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引导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都具有蕴藉性,因此,在具体的文学作品鉴赏中,我们需要紧紧把握这一特性来锻炼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获得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空间,我们通过对想象的再造,能够很快地进入到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能够很好地体会到作品的“言外之意”,充分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比如,在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作品时,我们可以让大声对课文进行朗读,并且细心品味,并将画面在脑中进行构建,使得大脑中周总理的画面由文中的几幅演变成十几幅,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开阔,因此,画面的内容丰富了,周总理的事迹通过画面烙印在脑海中,同时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也就更浓烈了。可见,通过在文学作品鉴赏中对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引导我们引入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三、文学创作情感的激发
  在文学创作中,情感是“根”所在,只有将根扎的越深,其枝叶才会更加茂盛。而往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充满感情的,情感越浓,其包含的思想愈加丰富。因此,我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可以从“情”入手,情是鉴赏的基础所在。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深刻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丰富感情。 通过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感情的把握,能够引导出正确的审美。在鉴赏过程中,还要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行碰撞。而有效激发我们的情感主要有朗读和诵读等两种方式,能够使得我们在深入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更有情感地进行文学创作。
  再比如,在对毛泽东的作品《沁园春·雪》进行鉴赏时,通过对该作品的背景研究发现,其是毛泽东在1936年初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冒着大雪,爬上山梁视察地形时,面对着绵延起伏的山峦,远眺祖国的壮丽山河,展望革命的美好前景,顿时激情满怀,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因此,在鉴赏时能够和该情感产生有效的共鸣,从而有效加强对该作品的理解,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而这种感受能够在未来的文学作品创作中更好的利用。
  四、品味意境,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我国古语中常说“情缘景发”、“意与境会”以及“思与境谐”等均指的是意境,所谓意境,主要是由意向组合而成的,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想象空间的构建。通常情况下,充满意境的文学作品总是让人手不释卷,而毫无意境的文章很难勾起人们的兴趣。因此,在文学作品鉴赏中,我们可以深入品味作品的意境。比如,在对我国古典的诗词进行品味时,意境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首先可以进行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意境的品味之中,在加上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使得我们和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有效进入到意境之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学作品鉴赏中,能否真实感受到文学作品中存在的美,继而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仅可以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还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学创作水平。因此,我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选择性地进行品味,从而真正达到鉴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爽,陶瑛,张黎.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54-55.
  [2]周瑛. 品味文学作品 提高鉴赏能力[J]. 语文建设,2014,14:20.
  [3]张正华. 让学生心扉更敞亮地阅读鉴赏文学作品[J].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38.
  [4]吴俊. 鉴赏文学作品 追求个性解读[J]. 语文天地,2013,01:55-56.
  [5]周迪.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阅读审美[J]. 才智,2015,09:301.
  [6]罗成刚.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策略[J]. 快乐阅读,2015,04:50.
其他文献
摘 要:路翎在继承鲁迅批判国民性主题的同时,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心理层面。他的作品在广大国民“精神奴役创伤”和“原始强力”相互交错的基础上通过心理现实主义视角的分析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美感。  关键词:心理现实主义;路翎小说;美感  一、人物复杂怪诞的心理之美  路翎的小说不独描绘出人物的物质贫困,更在意于对人物精神苦难的揭示。正是由于两者的相互冲突与碰撞,形成了路翎笔下人物复杂怪诞的心理路程。具体表
期刊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有政治资源的支持,更要善于吸取传统政治资源。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将治理理论、治理模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治理;国家治理;皇权不下乡  一、治理的涵义  《荀子·君道》:“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表述
期刊
摘 要:在我国,董永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特别是他对父亲的“孝”,两千多年来广泛流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不管是统治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把他当作榜样,并以次来教育子女。“董永侍(有的资料写做‘事’)父”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之一,很多文学作品就是基于这个故事改编的,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深远,本文来浅谈江汉棺上的《董永侍父图》。  关键词:浅说;合江汉棺;董永侍父图  最近几十年,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出土
期刊
摘 要: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悲剧意识是张爱玲生活中最重大的情感体验,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显赫的家世、不幸的婚姻和坎坷的经历,给她的一生蒙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家庭变故铸就了她复杂的心理世界和孤僻的性格,感情受挫对人性、历史和现实的悲观又促成了她独特的悲剧创作观,因此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多以悲剧爱情故事为题材,张爱玲善于运用
期刊
摘 要:哥特式建筑艺术诞生于十一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其独特的风格迅速流行于整个欧洲大陆,却单单在邻国意大利受到了“冷遇”。彼时的意大利,随处可见的是敦实厚重的罗马式建筑,而以尖形肋骨拱顶、彩色玻璃窗为特点的哥特式建筑犹如怪物般无法融入。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数量极少且形态各异,但始终没有摆脱罗马式建筑所打下的深深印记。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意大利的社会文化、传统风俗等意识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传统司法审判中,综合运用“天理、国法、人情”的规则模式已成为司法实践的常态。《名公书判清明集》作为一部司法判词汇编,真实的记录了南宋“名公”援情裁判的高超审判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本文以其中的户婚门为考察中心,分析情理法在具体案件中的运用。  关键词:《名公书判清明集》 ;南宋;情理法  一、《名公书判清明集》概述  《名公书判清明集》(以下简称《清明集》)是我国宋朝一部关于
期刊
摘 要:作为有类似“遗民”情节两位词人,韦庄与李煜在其后期表达怀念家国之情的作品中,有着较为相似的风格。二位词人脱花间词派奢靡之气,以清丽之风独树一帜。所不同的是,二者虽都能直抒胸臆来表达主观情感,但李煜的情感较之韦庄有了更为直接、深切的表达。他们为词这一文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韦庄;李煜;家国之思;许身精神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期刊
摘 要:吴冠中的作品《忆杭州》就是用油画颜料去表现杭州的拱桥,很有意境。绘画中的形式感越来越重要,甚至有时超越了内容,我从吴冠中作品中去研究形式感的奥秘以及应用到我的毕业创作中去。西方的油画作品也有它的形式感,但是由于民族性,它与东方的形式感不同,在研究西方表现方法时,要考虑它的民族性。  关键词:民族性;空间造型  论文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吴冠中《荷花》《长江万里图》等作品的表现技法,及在我的创作中
期刊
摘 要:古希腊时期,法庭论辩成为修辞学主要的研究对象,而今法学者们也在法庭论辩中看到了言说修辞的力量。法庭语境是考察修辞论辩的绝佳途径,在这一语境中,论辩主体运用修辞三段论与例证法的论证方式,同时结合各种修辞技巧对案件事实进行重构,以达到最终说服受众者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法律修辞;法庭论辩;法庭语境;修辞论辩  在中国,修辞学这一舶来品,已引起逻辑学界一些学者的关注,但并没有在法庭论辩中得到更
期刊
摘 要:《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也通常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关键词:《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文体学;死亡;主题  一、诗歌简介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该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表达了愤怒,即“怒斥光明的消逝”。该诗作于诗人的父亲逝世前的病危期间,整首诗充斥着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