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我校许多学生来说,地理很难。面向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心向学生进行运用良性心理暗示等方面作了阐述,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社会热点和焦点 良性心理暗示
一、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而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历史、政治、地理综合的角度去分析。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运用时事新闻等材料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得出初步认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成效。如用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等焦点问题引入到课堂复习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能从地理的角度,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基本原理去正确对待认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高考考查地理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备课中多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面向社会,知道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把这些引进课堂,可以说对课堂是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更精彩。
二、运用良性心理暗示,提高复习效率
所谓良性心理暗示教学,是指通过心理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特征,通过不断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感受学生的心理体验,与学生融为一体。心向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学习上不努力,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地理兴趣,需要良性心理暗示。在我所带的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告诉我:“老师地理太难了,分数考不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花了好多心思,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1.增强学生的信心。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时事新闻,重大事件等材料,与课本的内容联系起来。因为乡土地理、时事新闻、重大事件等材料与学生生活最贴近,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比较感兴趣。学起来就比较轻松。2.尽量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地理内容尽量讲的直观、形象,使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减轻心理负担。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利用易记的歌决、谚语、顺口溜,通过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减轻心理负担,内容再难,就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扬鼓励。在课后与后进生面对面交谈,容易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心理冲动,让学生觉得老师对我后进生很重视,就会使学生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说运用良性心理暗示是教师促进学生提高复习效率的“法宝”。
在高考复习的紧张阶段,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往往进行地理测试的时候,而学生准备还不充分,因此我特意将考试推迟,给学生增加一两天复习的时间。其实考试只是手段,学习才是目的,而且学生会因此感到老师通情达理,他们会安排时间尽快补上拉下的复习内容,这种做法可称作“暗示鼓励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鼓励,一次加油。有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认为“我的能力越来越强”。保持一种积极心态,觉得自己可行。运用良性心理暗示诱发潜能学生,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朝着高考目标努力。
地理课堂不是简单的讲授,面向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心向学生进行运用良性心理暗示,让学生处于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地理课堂更精彩。学生就觉得地理不再难了。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社会热点和焦点 良性心理暗示
一、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而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历史、政治、地理综合的角度去分析。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运用时事新闻等材料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得出初步认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成效。如用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等焦点问题引入到课堂复习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能从地理的角度,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基本原理去正确对待认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高考考查地理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备课中多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面向社会,知道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把这些引进课堂,可以说对课堂是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更精彩。
二、运用良性心理暗示,提高复习效率
所谓良性心理暗示教学,是指通过心理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特征,通过不断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感受学生的心理体验,与学生融为一体。心向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学习上不努力,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地理兴趣,需要良性心理暗示。在我所带的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告诉我:“老师地理太难了,分数考不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花了好多心思,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1.增强学生的信心。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时事新闻,重大事件等材料,与课本的内容联系起来。因为乡土地理、时事新闻、重大事件等材料与学生生活最贴近,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比较感兴趣。学起来就比较轻松。2.尽量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地理内容尽量讲的直观、形象,使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减轻心理负担。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利用易记的歌决、谚语、顺口溜,通过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减轻心理负担,内容再难,就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扬鼓励。在课后与后进生面对面交谈,容易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心理冲动,让学生觉得老师对我后进生很重视,就会使学生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说运用良性心理暗示是教师促进学生提高复习效率的“法宝”。
在高考复习的紧张阶段,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往往进行地理测试的时候,而学生准备还不充分,因此我特意将考试推迟,给学生增加一两天复习的时间。其实考试只是手段,学习才是目的,而且学生会因此感到老师通情达理,他们会安排时间尽快补上拉下的复习内容,这种做法可称作“暗示鼓励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鼓励,一次加油。有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认为“我的能力越来越强”。保持一种积极心态,觉得自己可行。运用良性心理暗示诱发潜能学生,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朝着高考目标努力。
地理课堂不是简单的讲授,面向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心向学生进行运用良性心理暗示,让学生处于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地理课堂更精彩。学生就觉得地理不再难了。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