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心中有数 方能无限美好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iy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1】鼓励想象——透过数据来探寻背后的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破解“51”之谜》。
  这次阅兵徒步方队有三个新亮点:一是每个英模部队方队掌7面抗战时期功勋荣誉旗;二是增加了20名将军领队,都是现职军职领导干部;三是三军仪仗队派出51名女仪仗队员首次参加受阅。
  师:看完这段文字之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增加20名将军领队?
  生:为什么三军仪仗队派出了51名女兵?
  师:怎么是51名女兵呢?51名女兵怎么排呢?
  生:排成3排,每排17人。
  生:排17排,每排3人。
  生:排51排,每排1人。
  师:你这样排,把51人也都用上了,但真正阅兵时肯定不会这样排。
  生:排5排,1人领队,每排10人。
  生:排成7排,2人领队,每排7人。
  师:(带头鼓掌)大家的思维打开了,真好。到底怎么排的呢?老师请教了阅兵指挥官张部长,他给了我一大堆数据。(呈现“17×12+3”)看到这个算式,你知道怎么排的吗?
  生:排成12排,每排17人,3人领队。
  生:排成17排,每排12人,3人领队。
  师:都行。到底是怎么排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呈现画面)
  师:每排17人,一共排了12排,有3人领队。这次的三军仪仗队是男女混排的,前面九排是男兵,最后三排是女兵,这3排女兵是不是51人?
  师:刚才的数据中还有一个式子,25×14+2+7,从这个式子中你又看出了什么?
  ……
  师:看了这两个算式,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怎么是每排17人、25人?好事成双呀!怎么这儿都是单数呀?(稍停)我当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请教了张部长,他告诉我,单数就有一个数在正中间,整个队伍从前面看过去,就有一种左、中、右的對称美,真的有学问。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谁站中间呢?
  【赏析】想象是思维的核心。51人到底是怎么排的?华老师没有急于告知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于学生给出的各种可能,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一段的教学其实分三个层次进行:先鼓励想象,呈现多样可能;再揭示最终排法;然后引导观察、思考,感受对称美,体悟数学在阅兵活动中的作用。“综合与实践”课是以问题为载体,灵活运用其他三大领域的知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华老师的设计没有停留于数据的分析与思考,注重让学生透过数据感受其中美的存在,感悟数学的魅力。
  【教学片段2】经历过程——感悟数学的作用
  师:阅兵中,踢正步走过检阅区的那一刻无疑是最神圣的。那这一刻到底是多长时间呢?阅兵的指挥官是肯定要计算这个问题的。要求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生:需要知道方隊的长度、方队的速度和检阅区的长度。(教师作相应板书)
  师:同意吗?有谁知道检阅区长多少?检阅区的长度是天安门前东西两个华表之间的距离(呈现图),多少?
  生:96米。(板书)
  师:为什么要知道方队的长度?
  生:一共走过的路程等于检阅区的长度加上方队的长度。
  师:那为什么要加上方队的长度?
  生:因为从第一个人开始,到最后一个人完全通过了,才算是完全通过了检阅区。
  师:“完全通过”这个词用得好。
  师:以前有没有学过这样的知识?
  生:火车过桥问题。
  师:火车过桥问题要知道桥的长度和火车长度,这儿方队的长度就相当于什么?
  师:对,学习数学,就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我们解决过的熟悉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求通过时间,需要知道方队的长度。那方队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这就是张部长给我的原始数据。(呈现数据)
  旗手脚尖到领队脚尖6米,领队脚尖到第一排脚尖6米,后面14排都是前一排脚跟到后一排脚尖0?郾9米,脚长0?郾3米。
  师:看了这些文字,你能不能在头脑中想出线段图,从前往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师:现在看着图示,能不能计算出方队从前到后一共有多长?独立完成。
  师:到底怎么算?你可以离开座位,跟你的好朋友一起讨论讨论。
  师:谁能站起来跟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刚开始时我是怎么算的?
  生:14×0?郾3+(14-1)×0?郾9+6×2。
  ……
  师:谁能补充一下——我开始是怎么做的?现在知道怎么算了?
  生:我先用6×2+(14-1)×0?郾9,讨论后,我知道还需要把他们的脚长也要加进去,也就是说,还要加上14×0?郾3。
  师:为什么要把他们的脚长也加进去?
  师:对,把这些士兵的脚长加进去,才真正做到了无缝连接。
  师:还有哪位同学原先不是这么思考的,讨论后改变了的?
  师:是不是从刚才某同学的展示,让我们感受到审题是相当的重要?从刚才的交流中,你是否感受到错误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提醒?
  师:以后看到这种看似吓人的题,不用害怕,你只要把它分分类,也就变得简单了。有几个6?有几个0?郾9?(生齐答)为什么是13个?为什么要用14-1?
  生:14排士兵,有13个间隔。
  师:一分类,是不是就变得简洁了?不分类,有没有其他的算法?
  师:这样算下来,方队的长度是多少?这次阅兵是每分走112步,每步75厘米。你能求出速度是每秒多少米吗?
  生:用112×75÷60=140(米/秒)。   生:我不同意,75的单位是厘米,而这儿要求的是“每秒多少米”,因此还要除以100。
  师:某同学,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每秒140米,什么意思?知道100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谁呀?博尔特!博尔特跑得最快,跑100米用了9秒58,而我们阅兵的士兵,跑140米只用1秒。算完之后,没有去想想到底什么意思。看来,我们在解题时还得注意单位要统一。是不是我们算出来的数据,就带来了自己的温度?现在能不能算出经过阅兵区需要多少秒?独立完成。
  师:算完这道题,我又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是6米,而不是7米呀?
  师:间距6米,旗手踩到敬礼线,走8步,将军正好能够踩到敬礼线,将军向前走8步,士兵又正好能够踩到敬礼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将军用4拍喊,向右——看!再过4拍,士兵正好踩到敬礼线,敬礼。
  师:刚才这个问题我们这么一研究,是不是想到数学家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赏析】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如何培养?华老师创设了“踢正步过检阅区”情境,引领学生找条件,再提供数据,鼓励学生计算、交流,通过适当的梳理与追问,让学生感悟到借助于图示,适当地归类,就可以化繁为简,而对相关数据的深层思考,也让学生们知道数学在阅兵活动中所发挥的神奇功效,正如学生们在课上所说的“阅兵队伍的后面都有复杂的运算,而且策划者的数学都很好”。
  【教学片段3】鼓励想象,感悟数学美好
  师:下面我們一起来看第三个故事,题目是《当坦克踩上俄军的脚跟》。
  中国士兵每步75厘米,俄罗斯士兵每步80厘米。假设两个方阵相距20米,俄罗斯方队多少分钟追上中国方队?
  师:在阅兵中,指挥官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生:让俄罗斯士兵跟中国士兵用一样的步伐走。
  师:对,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走的,每分钟112步,每步75厘米。这样还存在刚才说的问题吗?不存在了吧,对不对?如果没有这个规定的话,那会怎样?
  师:假想俄罗斯方队之后是坦克方隊,坦克方队的速度是2?郾78 米/秒,想象一下会有什么事发生?
  生:坦克压到俄罗斯方队身上。
  师:是不是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赏析】鼓励猜想,充分肯定,适当留白,让学生们拥有更多的美好遐想。正如华老师所说:“数学并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你和自己的想象玩耍。”坦克自然没有踩上俄军的脚后跟,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其实并不重要,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大家对数学有了再研究的念想也就足够了,让学生对后面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期盼,甚至于找书先看。
  数学是什么?数学教什么?数学有何用?华老师的这节课告诉我们,数学要教思路,思路让数学变得清晰简单;数学要教想象,想象让数学变得轻松愉快;数学要重运用,解题让数学变得无限美好。华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谨记“心中有数,无限美好”。
其他文献
再过几个月就要高考了,高。三(2)班班主任林老师进入了高度警戒状态,时时刻刻关注着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今天是评讲市模拟考卷的日子,看到班级学生惨不忍睹的成绩,他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偏偏评讲时几个调皮学生还不时开小差影响课堂秩序,更是让他气不打一处来。下课了,教研组长开了一次模拟考总结会,特意提到了高三(2)班在这次模拟考中的成绩不理想问题,这让林老师脸上挂不住。终于熬到学生都放学了,林老师阴沉着脸回
期刊
有人说,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规项目,正确的做法是披文入境,顺境动情,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真的吗?不一定。因为读的是同一篇文字,各自头脑中的境并不一致,这就是文同境异。境不同,情自然也不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境更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变境式朗读的探索有些心得,现不嫌粗鄙,整理如下。  一、变环境  松鼠要拦住小马,一定要大声喊,是真的吗?  有的课文出于简洁表达的需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  【课前思考】  本课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便不同,丰富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此课为首次对“整体”的把握,是分数“再”认识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數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
期刊
乘着三月的春风,跟随《新教师》编委会及名师送课入台交流团跨越海峡,踏上台湾这片风光旖旎的土地。风是湿润而清新的,空气也是湿润而清新的,而迎接我们的台湾人民是亲切而热情的。热烈地招呼,温暖地握手,即将展开的送课入台之行因为这一幕春意融融的序曲而酝酿出更多的和谐旋律。  那是海岛的清晨,宁静,安详。踏着绿化道前行,没有大都市的喧哗,眼底所见,静静伫立的小楼,略显朴旧的小店,洁净如新的道路,迎面遇上与你
期刊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福建省永安市东门小学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建立了书法特色学校文化的校本教研制度,开辟书法教育第二课堂。2012年,学校申报创建永安市级书法教育特色学校课题。课题立项以来,学校秉承校本发展理念,打造“墨香”校园,致力于实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的育人目标。  一、明确目标,挖掘内涵,让书法教育活动充满希望  长期以来,我校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期刊
最近,笔者担任了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评委。本次活动采取的形式是同课异构,教学内容是自编教材《找重心》,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其中,有三节课对于什么是“重心”这一环节的处理,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例一  引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手指上让它保持平衡。  师:刚才你让尺保持平衡的点在哪儿?  生:在尺的中间。  师:在尺的中间顶起的这个点,我们可以把它叫什么呢
期刊
一、淡化百分数的读写形式  【教学片段1】  师:刚才屏幕上的两个数字(指98%和97%)认识吗?  生:认识!是百分数!  师:是的,这样的数叫百分数,“%”这个符号叫百分号。  师(板书“%”):同学们,你们会写百分数吗?让我们一起写写吧!  要求学生抬起右手后,读出几个百分数,和教师一起比划如何写下这些百分数。  师:看来大家都会读写百分数了,谁能读一读自己收集来的百分数并说一说它们表示什么
期刊
缘起——我怎么就错了  “面积的变化”习题  图1是一块梯形地的平面图,比例尺是1:20000,量出图上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2厘米,高是3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顺生A所指,卷面上的解法简洁而干脆:(1+2)×3÷2=4?郾5(平方厘米),4?郾5×20000=90000(平方厘米)=9(平方米)。  困局——这种解法也没错  显然,前文结果与实际面积相差甚远,笔者在批阅试卷后发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实际上,写字教学仍然被边缘化,更存在忽视学段目标要求与训练重点的教学低幼化、同一化现象。笔者认为,“写字”不可小觑,笔画之间有天地,字字之中有韵味。只有循序渐进,扎实训练,才能收到实效。  一、培养亲近感,夯实基本功  课标指出,
期刊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规定了小学三年级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