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了,我们越来越读不懂孩子们的心了。我们过去成长的人生经验,和当下孩子的心灵世界,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鸿沟。作为教师和父母,我们总是习惯于要求孩子。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父亲。下面我以一个教师的视角,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主要围绕“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这个主题,以7个关键词,一一展开我对当下家庭教育的一点思考,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常用的策略与方法。
第1个关键词:陪伴
大家都知道陪伴对孩子很重要,但却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特别需要陪伴,尤其是父母的陪伴。
据我的观察,现在的孩子特别怕孤独。在这个日益喧嚣的世界,孩子们找不到心灵安放的地方。他们常常会觉得世界如此热闹,我却如此孤独。许多孩子常常在日记和作文中发出感叹:没有人真正能懂我的心。许多家长都苦恼于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而苦无良策。其实这些孩子就是因为缺少陪伴,孤独的心灵只好在网络和游戏中去寻找一份刺激和安慰。
现在不少父母也知道陪伴对孩子很重要,但常常说工作太忙。如果父母因为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孩子出现了一些状况时,父母就应该理性面对,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孩子。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家庭私人生活,更应该是家长承担的一份社会工作,一份责任和义务。这份工作,无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来讲都是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
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争取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陪孩子看一本书,陪孩子看一部电影,陪孩子出去散散步,陪孩子吃一顿美食,陪孩子旅旅行。只有在这些陪伴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才能建立感情。
孩子不会认为我们是他的父母,就天然具有父子母子感情。他们只会认谁陪伴我多,谁就是我最亲的人。所以说,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第2个关键词:底线
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时代,纷繁喧闹的各种信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尤其是在网络等媒体上时常出现一些出格的行为,不断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应该给孩子划一条底线。
据我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在做加法教育,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但却很少提到底线教育。当我们的教育缺少了底线意识时,再多的教育、再高尚的教育、再严的教育,都有可能随时坍塌。近些年,我们的教育开始提出一个很响亮的口号—核心素养。我个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就是底线教育。核心就是底线,守住底线就是守住核心。
但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没有一条明晰的底线呢?我们是否给孩子传递过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哪一点是绝对不能去触犯的?在我看来,有底线教育的家庭,现在的确不多。不是大家不重视,而是大家根本就没有底线教育的意识。
我曾经在一些教师培训会上,让大家作过选择。“创新、智慧、诚信、善良”,请大家选出自己认为是做人底线的最核心的一个词语。很多老师选“智慧”,选“创新”,只有极少数老师选择“善良”。当一个人缺乏了善良的心,而他又拥有极高的智慧和极强的创新能力时,他就有可能变成最可怕的恶魔。我们是否可以对孩子提出一条底线:不能伤害他人。
有了底线教育的孩子,他也会清晰知道,别人是有底线的,不能去触碰别人的底线。社会是有底线的,社会的底线是不能触碰的。所以说,做人有底线,生命才有平安。
第3个关键词:立约
前面讲的底线,其实就是一个立约。这里再单独提出“立约”,主要是针对家庭教育当中的一些琐碎的事情。
现在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喊大叫。许多孩子在日记和作文中也表达出他们最头痛的、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大喊大叫。有些孩子一听到父母的大喊大叫,就浑身不舒服。但是吼叫起来的父母却感觉不到孩子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据我的观察,父母的大吼大叫,一般是没有规律的,随着大人心情的变化而变化不定。大人心情好的时候,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所谓;大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是一触即发,一碰即跳。
大人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也慢慢学会了吼叫,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了学校,和同学之间一旦有事情就大喊大叫,情绪失控。现在情绪失控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少父母会把自己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家里有一个人情绪失控,往往就会导致全家人情绪失控。大人也许过一段时间,就能调整好。但是孩子就没有这种强大的调控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家人立一个家庭公约。每一个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言行提几条要求,张贴在墙,然后請其他的成员来监督帮助自己。这样就避免了相互指责、相互抱怨、相互吼叫,变成了相互督促、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一家人面对问题,就能心平气和地提醒、改正。
有了家庭公约之后,不但家庭的气氛能够缓和,家人间的关系也可以更为亲密、和谐。通过家庭公约,可以有效避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吼大叫,也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立约、守约,具有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是现代人最基本的文明素养。契约精神应从家庭教育开始。
第4个关键词:示范
俗话说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孩子看。
这一条看似最简单,但做起来却最难。因为我们的教育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总是对于强者宽、弱者严。在孩子面前,我们老师、父母当然是强者,孩子是弱者。所以我们的教育总是老师、父母要求孩子,却很难容忍孩子对父母和老师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有些父母在闹矛盾的时候,孩子好心过来劝说几句,常常遭到父母毫不留情地斥责:大人的事情你少掺和。
现在的孩子,他们最在乎的就是公平、公正、民主、平等。有一些最基本的准则,老师、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遵守。当我们要求孩子做到之前,我们老师父母也必须要做到。 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能多听听孩子的话语,也总是有好处的。我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自然也听我们父母的教诲。
父母给孩子作示范,可以从一些生活细节入手。譬如我们要求孩子不能闯红灯,我们父母首先不能闯红灯。譬如我们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我们老师首先要准时下课,不拖堂。我们可以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要求孩子改正,孩子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也要改正,也要感谢孩子。
我们常说的心中有孩子,不单单是满足孩子物质和情感的需求,强调父母做给孩子看,是给孩子为人处世提供正确的方法和态度,给孩子一个基本的是非观。
第5个关键词:鼓励
说到鼓励,好像人人都会。“加油”“再接再厉”,这好像谁都会说。但据我的观察,我们的鼓励赏识往往是献给那些成功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多,而處于困境中的、失败中的、学习很糟糕的孩子,得到的鼓励和赏识就很少。
比如孩子拿着一张不及格的考试卷回家,他的心里就十分忐忑。回到家,他可能要面对家长的批评。客观上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考优异的成绩。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遭遇困境、在生活上遭遇困难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责罚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分析遇到了哪些困难。父母要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在这个帮助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去努力寻找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与变化。即便他考试分数比上几次都退步了,我们依然要从他的试卷当中去寻找到一个亮点,哪怕一个小小的题目,他上一次错了,这一次对了,我们都要鼓励孩子。
我女儿中考发挥不好,没有进入重点高中。我就帮女儿分析原因:你是六年级才到杭州的,比起那些从小就在杭州长大的同学,客观上就比别人迟到了一些。但是你的学习能力是不断增强的。老爸相信你进入高中后,会有更大的后劲。事实上的确如此,女儿进入高中后,特别努力,三年后,考入她理想中的浙江大学。
帮助孩子分析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父母发自真心对孩子的鼓励与欣赏,是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最美好的阳光。
第6个关键词:等待
前不久有个孩子写了篇作文,说早上被妈妈催着快快起床、快快梳头、快快刷牙、快快洗脸、快快吃饭、快快出门、快快上学,到了学校又被老师催着快快上课、快快做作业,晚上回到家又要被妈妈催着快快写作业、快快洗澡、快快上床睡觉。他说这一天到晚,我就像个机器人一样被大家催着快快快,连自己喘一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孩子就在这一声声“快快快”的催促中成长,我们的孩子将会失去独立思想和自主安排生活的能力,他们完全陷入一种被动的生存状态。而生活中很多苦恼,就是由于一味追求快而迷失了方向,像一团乱麻一样,打着许多死结。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向我反馈,孩子在家里容易情绪失控。一个一天到晚都被大人安排的孩子,他自然要寻找一个机会爆发出来,因为孩子不是机器人。
当许多事情纠缠在一起,一时难以解开时,就需要一点智慧,要懂得等待。我们把一切事情稍稍放下,哪怕两三分钟,也会使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理顺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思绪。
有时候就是几秒钟,就是我们少说一句话,少说一个“快”字,事情就会发生转机。我的女儿现在都大二了,学校里的学习压力也很大,有时候很多事情纠结在一起,她就会给我打电话。其实我也帮不了女儿什么,我往往和女儿只说一句话:事情那么多,就先不着急,放下一会儿,出去散个步,溜达一圈。实在不行,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休息几分钟。
现在回过头来看,女儿往往是在安静下来、等待一会儿之后,理清了思绪,事情就慢慢解开了。回顾我陪伴女儿的过程,我总是对女儿说:慢一点,不着急。这一次没考好,我们下一次还可以来,只要慢慢来,我们就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一着急,我们就很容易把事情搞糟糕,把心情弄坏了。一旦心情弄坏了,就什么事情都会搞糟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就是因为没有等待,一味催促孩子快,结果把好端端的一些事情弄成一团糟。
学会等待,往往就会遇见奇迹。
第7个关键词:信念
我们应有这样一个信念: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生活当中难免会遇到困境,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关键是当面对困境、阻力、失败时,我们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许多孩子在面对与同学的矛盾、面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疙瘩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去想同学、老师、父母的问题,很少反思自己的原因。这些孩子的内心会对他人、对环境充满抱怨。抱怨,就是内心的雾霾。抱怨对生命的伤害,不亚于空气中的雾霾。
我们父母、老师都要树立一个信念:不管环境怎么样,不管他人怎么样,只要我们内心想变得更好,只要我们一心想做一个好人,就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内心的抱怨就会少一些,我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些美好,我们前进的力量就会大一些,我们的成长就会健康和谐一些。
“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如果我们一家人都拥有这样的共同信念,还有什么样的风浪不能战胜呢!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489
投稿邮箱:zgdy_jiangtang@163.com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父亲。下面我以一个教师的视角,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主要围绕“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这个主题,以7个关键词,一一展开我对当下家庭教育的一点思考,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常用的策略与方法。
第1个关键词:陪伴
大家都知道陪伴对孩子很重要,但却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特别需要陪伴,尤其是父母的陪伴。
据我的观察,现在的孩子特别怕孤独。在这个日益喧嚣的世界,孩子们找不到心灵安放的地方。他们常常会觉得世界如此热闹,我却如此孤独。许多孩子常常在日记和作文中发出感叹:没有人真正能懂我的心。许多家长都苦恼于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而苦无良策。其实这些孩子就是因为缺少陪伴,孤独的心灵只好在网络和游戏中去寻找一份刺激和安慰。
现在不少父母也知道陪伴对孩子很重要,但常常说工作太忙。如果父母因为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孩子出现了一些状况时,父母就应该理性面对,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孩子。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家庭私人生活,更应该是家长承担的一份社会工作,一份责任和义务。这份工作,无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来讲都是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
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争取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陪孩子看一本书,陪孩子看一部电影,陪孩子出去散散步,陪孩子吃一顿美食,陪孩子旅旅行。只有在这些陪伴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才能建立感情。
孩子不会认为我们是他的父母,就天然具有父子母子感情。他们只会认谁陪伴我多,谁就是我最亲的人。所以说,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第2个关键词:底线
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时代,纷繁喧闹的各种信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尤其是在网络等媒体上时常出现一些出格的行为,不断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应该给孩子划一条底线。
据我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在做加法教育,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但却很少提到底线教育。当我们的教育缺少了底线意识时,再多的教育、再高尚的教育、再严的教育,都有可能随时坍塌。近些年,我们的教育开始提出一个很响亮的口号—核心素养。我个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就是底线教育。核心就是底线,守住底线就是守住核心。
但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没有一条明晰的底线呢?我们是否给孩子传递过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哪一点是绝对不能去触犯的?在我看来,有底线教育的家庭,现在的确不多。不是大家不重视,而是大家根本就没有底线教育的意识。
我曾经在一些教师培训会上,让大家作过选择。“创新、智慧、诚信、善良”,请大家选出自己认为是做人底线的最核心的一个词语。很多老师选“智慧”,选“创新”,只有极少数老师选择“善良”。当一个人缺乏了善良的心,而他又拥有极高的智慧和极强的创新能力时,他就有可能变成最可怕的恶魔。我们是否可以对孩子提出一条底线:不能伤害他人。
有了底线教育的孩子,他也会清晰知道,别人是有底线的,不能去触碰别人的底线。社会是有底线的,社会的底线是不能触碰的。所以说,做人有底线,生命才有平安。
第3个关键词:立约
前面讲的底线,其实就是一个立约。这里再单独提出“立约”,主要是针对家庭教育当中的一些琐碎的事情。
现在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喊大叫。许多孩子在日记和作文中也表达出他们最头痛的、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大喊大叫。有些孩子一听到父母的大喊大叫,就浑身不舒服。但是吼叫起来的父母却感觉不到孩子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据我的观察,父母的大吼大叫,一般是没有规律的,随着大人心情的变化而变化不定。大人心情好的时候,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所谓;大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是一触即发,一碰即跳。
大人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也慢慢学会了吼叫,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了学校,和同学之间一旦有事情就大喊大叫,情绪失控。现在情绪失控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少父母会把自己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家里有一个人情绪失控,往往就会导致全家人情绪失控。大人也许过一段时间,就能调整好。但是孩子就没有这种强大的调控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家人立一个家庭公约。每一个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言行提几条要求,张贴在墙,然后請其他的成员来监督帮助自己。这样就避免了相互指责、相互抱怨、相互吼叫,变成了相互督促、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一家人面对问题,就能心平气和地提醒、改正。
有了家庭公约之后,不但家庭的气氛能够缓和,家人间的关系也可以更为亲密、和谐。通过家庭公约,可以有效避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吼大叫,也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立约、守约,具有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是现代人最基本的文明素养。契约精神应从家庭教育开始。
第4个关键词:示范
俗话说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孩子看。
这一条看似最简单,但做起来却最难。因为我们的教育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总是对于强者宽、弱者严。在孩子面前,我们老师、父母当然是强者,孩子是弱者。所以我们的教育总是老师、父母要求孩子,却很难容忍孩子对父母和老师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有些父母在闹矛盾的时候,孩子好心过来劝说几句,常常遭到父母毫不留情地斥责:大人的事情你少掺和。
现在的孩子,他们最在乎的就是公平、公正、民主、平等。有一些最基本的准则,老师、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遵守。当我们要求孩子做到之前,我们老师父母也必须要做到。 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能多听听孩子的话语,也总是有好处的。我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自然也听我们父母的教诲。
父母给孩子作示范,可以从一些生活细节入手。譬如我们要求孩子不能闯红灯,我们父母首先不能闯红灯。譬如我们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我们老师首先要准时下课,不拖堂。我们可以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要求孩子改正,孩子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也要改正,也要感谢孩子。
我们常说的心中有孩子,不单单是满足孩子物质和情感的需求,强调父母做给孩子看,是给孩子为人处世提供正确的方法和态度,给孩子一个基本的是非观。
第5个关键词:鼓励
说到鼓励,好像人人都会。“加油”“再接再厉”,这好像谁都会说。但据我的观察,我们的鼓励赏识往往是献给那些成功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多,而處于困境中的、失败中的、学习很糟糕的孩子,得到的鼓励和赏识就很少。
比如孩子拿着一张不及格的考试卷回家,他的心里就十分忐忑。回到家,他可能要面对家长的批评。客观上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考优异的成绩。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遭遇困境、在生活上遭遇困难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责罚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分析遇到了哪些困难。父母要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在这个帮助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去努力寻找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与变化。即便他考试分数比上几次都退步了,我们依然要从他的试卷当中去寻找到一个亮点,哪怕一个小小的题目,他上一次错了,这一次对了,我们都要鼓励孩子。
我女儿中考发挥不好,没有进入重点高中。我就帮女儿分析原因:你是六年级才到杭州的,比起那些从小就在杭州长大的同学,客观上就比别人迟到了一些。但是你的学习能力是不断增强的。老爸相信你进入高中后,会有更大的后劲。事实上的确如此,女儿进入高中后,特别努力,三年后,考入她理想中的浙江大学。
帮助孩子分析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父母发自真心对孩子的鼓励与欣赏,是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最美好的阳光。
第6个关键词:等待
前不久有个孩子写了篇作文,说早上被妈妈催着快快起床、快快梳头、快快刷牙、快快洗脸、快快吃饭、快快出门、快快上学,到了学校又被老师催着快快上课、快快做作业,晚上回到家又要被妈妈催着快快写作业、快快洗澡、快快上床睡觉。他说这一天到晚,我就像个机器人一样被大家催着快快快,连自己喘一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孩子就在这一声声“快快快”的催促中成长,我们的孩子将会失去独立思想和自主安排生活的能力,他们完全陷入一种被动的生存状态。而生活中很多苦恼,就是由于一味追求快而迷失了方向,像一团乱麻一样,打着许多死结。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向我反馈,孩子在家里容易情绪失控。一个一天到晚都被大人安排的孩子,他自然要寻找一个机会爆发出来,因为孩子不是机器人。
当许多事情纠缠在一起,一时难以解开时,就需要一点智慧,要懂得等待。我们把一切事情稍稍放下,哪怕两三分钟,也会使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理顺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思绪。
有时候就是几秒钟,就是我们少说一句话,少说一个“快”字,事情就会发生转机。我的女儿现在都大二了,学校里的学习压力也很大,有时候很多事情纠结在一起,她就会给我打电话。其实我也帮不了女儿什么,我往往和女儿只说一句话:事情那么多,就先不着急,放下一会儿,出去散个步,溜达一圈。实在不行,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休息几分钟。
现在回过头来看,女儿往往是在安静下来、等待一会儿之后,理清了思绪,事情就慢慢解开了。回顾我陪伴女儿的过程,我总是对女儿说:慢一点,不着急。这一次没考好,我们下一次还可以来,只要慢慢来,我们就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一着急,我们就很容易把事情搞糟糕,把心情弄坏了。一旦心情弄坏了,就什么事情都会搞糟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就是因为没有等待,一味催促孩子快,结果把好端端的一些事情弄成一团糟。
学会等待,往往就会遇见奇迹。
第7个关键词:信念
我们应有这样一个信念: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生活当中难免会遇到困境,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关键是当面对困境、阻力、失败时,我们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许多孩子在面对与同学的矛盾、面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疙瘩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去想同学、老师、父母的问题,很少反思自己的原因。这些孩子的内心会对他人、对环境充满抱怨。抱怨,就是内心的雾霾。抱怨对生命的伤害,不亚于空气中的雾霾。
我们父母、老师都要树立一个信念:不管环境怎么样,不管他人怎么样,只要我们内心想变得更好,只要我们一心想做一个好人,就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内心的抱怨就会少一些,我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些美好,我们前进的力量就会大一些,我们的成长就会健康和谐一些。
“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如果我们一家人都拥有这样的共同信念,还有什么样的风浪不能战胜呢!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489
投稿邮箱:zgdy_jiangt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