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6日,MIT发布了名为“引擎(Engine))”的创新加速器,它的前期准备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MIT创新计划(MIT Innovation Initiatives)。“引擎”发布前神秘、低调,工作人员彼此谈到这个项目都用代号,直到发布会上莱
夫校长才说出了这个词。MIT举全校之力花了两年时间打造的创新加速器,究竟担负着什么使命?
利用耐心的资本
首先扒扒MIT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据2015年MIT校方公布的一篇创业报告,其校友共创办了30000多家公司,创造了460多万个就业机会,年度总产值达到1.9万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全球第十大经济体的规模),而且23%的创业不限于美国境内。换句话说,MIT校友在全球打造了一个“MIT帝国”。
仔细阅读这篇报告,会发现它预示了“引擎”的诞生。报告指出,2013年10月,莱夫校长挑战整个MIT社区,要更上一层楼,把MIT变成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创新创业引擎。莱夫校长2012年上任,任期刚满一年就提出这个雄心勃勃的MIT计划。他在工程学院与斯隆商学院各任命了一位分管创新的副院长,两人同时担任 MIT创新计划的联合主任。莱夫校长还从5个学院找来19位教授,组成顾问委员会,为MIT创新计划出谋划策。
从2014年启动,这个创新计划就像是孕育“引擎”的子宫,只是待产期比较漫长,足足两年多。创新计划是工学院与商学院的强强联手,体现从概念(concept)到公司(company),从原型(prototype)到生产(product)的转换与对接,这是整个计划乃至“引擎”的核心使命。“引擎”的出现就是要让一个解决方案不仅仅出现在一篇博士论文上,或停留于实验室的原型。这些东西很酷很前沿,却未能得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以及商业化推广。借用莱夫校长的原话,“引擎”就是用“耐心的资本(patient capital)”提供新的创业支持——即使暂时没人愿意购买,MIT还是愿意通过提供“温室”以及相关技术,培育珍稀“品种”,哪怕要过八年十年,这些“花朵”才能真正被市场认可,被接受。
钢铁侠和珠江三角洲
介绍“引擎”的具体功能之前,有必要再了解一下MIT创新计划。
启动两年以来,这个计划从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推动 MIT的创新创业。教学方面引人关注的“里程碑”,是在2016年9月开始的创新创业辅修学位(Entrepreneur
夫校长才说出了这个词。MIT举全校之力花了两年时间打造的创新加速器,究竟担负着什么使命?
利用耐心的资本
首先扒扒MIT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据2015年MIT校方公布的一篇创业报告,其校友共创办了30000多家公司,创造了460多万个就业机会,年度总产值达到1.9万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全球第十大经济体的规模),而且23%的创业不限于美国境内。换句话说,MIT校友在全球打造了一个“MIT帝国”。
仔细阅读这篇报告,会发现它预示了“引擎”的诞生。报告指出,2013年10月,莱夫校长挑战整个MIT社区,要更上一层楼,把MIT变成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创新创业引擎。莱夫校长2012年上任,任期刚满一年就提出这个雄心勃勃的MIT计划。他在工程学院与斯隆商学院各任命了一位分管创新的副院长,两人同时担任 MIT创新计划的联合主任。莱夫校长还从5个学院找来19位教授,组成顾问委员会,为MIT创新计划出谋划策。
从2014年启动,这个创新计划就像是孕育“引擎”的子宫,只是待产期比较漫长,足足两年多。创新计划是工学院与商学院的强强联手,体现从概念(concept)到公司(company),从原型(prototype)到生产(product)的转换与对接,这是整个计划乃至“引擎”的核心使命。“引擎”的出现就是要让一个解决方案不仅仅出现在一篇博士论文上,或停留于实验室的原型。这些东西很酷很前沿,却未能得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以及商业化推广。借用莱夫校长的原话,“引擎”就是用“耐心的资本(patient capital)”提供新的创业支持——即使暂时没人愿意购买,MIT还是愿意通过提供“温室”以及相关技术,培育珍稀“品种”,哪怕要过八年十年,这些“花朵”才能真正被市场认可,被接受。
钢铁侠和珠江三角洲
介绍“引擎”的具体功能之前,有必要再了解一下MIT创新计划。
启动两年以来,这个计划从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推动 MIT的创新创业。教学方面引人关注的“里程碑”,是在2016年9月开始的创新创业辅修学位(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