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学理”到明“事理”(上)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hong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理”是指科学上的原理和法则,“事理”是指事情的道理。通学理是说一个人了解或掌握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对某一学科有系统的认知;明事理是说一个人懂得做事情的某种道理,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通学理的人,大多知识渊博,学问精深,科学素养高;明事理的人,一般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不轻信,明智理性,文明素养高。
  学理与事理类同理论与实践,学理以事理为基础,是对事理的抽象概括,反过来又帮助人们认识事理,二者相互融通。照此逻辑,通学理的人也应该明事理,然而现实却不尽然,当下通学理而不明事理的人及事例时有发生,表现为学理与事理脱节,二者处于割裂状态。
  一、打通学理与事理提高国民素质
  这种脱节现象源于学理与事理的视域不同。一方面,学理是在理想预设下对事物规律的揭示,事理是对纷繁复杂现实现象的分析判断,即便是针对同一事物,学理与事理的预设条件有可能完全不同,因而结论也大相径庭,忽视这一点,学理和事理或将都不成其为“理”。另一方面,一个人对学理的认知往往来自于书本和课堂,其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得。而对事理的认识则大多来自于生活和社会实践,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来获得。人们对学理的认知,遵循科学规律,少有似是而非,通常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对事理的认识,则受自身学识、观念、情感和利益的综合影响,带有主观性,呈现多元化结果。如何打通学理与事理,让人们学会以科学的逻辑、理性的视角、宽容的态度去认识事物、处理事物,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关涉学理的教育归学校,把关涉事理、道德等有关素质的教育更多的推给家庭和社会,则学校教育的内容就会被割裂为理论的与实践的、学术的与非学术的、科学的与人文的,长此以往,社会上分裂型人格或单向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社会不成熟程度加重,人们各说各的理,社会共识难以达成,“中国梦”或将永远在梦里。
  在文明礼貌、道德修养等德性素质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固然重要,但现阶段,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加之社会价值观混乱,因而需要学校承担较多的家长和社会应该承担的教育工作,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再者,学生时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塑造思维模式、形成价值观为一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学校的教育内容和质量将决定这一代人的素质水平,进而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
  而像逻辑性、思辨性等理性素质教育更多的蕴含在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中。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传授知识、明晰学理的过程中,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开启心智、增长智慧、明辨事理,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所在,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德性素质与理性素质兼备,或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具,是社会文明人的标志,也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教育是全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学校或可抱怨某些家长不明事理、不负责任或社会人文环境不好,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学校才更应该增进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三方达成教育共识,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和公民意识,同时教育家长、督促社会,从而履行学校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社会责任。
  二、精细入微地培育国民性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教育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兴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等使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然而国民整体素质似乎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而同步提高,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的跛足与缺位,推行多年的素质教育距离国人的期望还有相当距离。那么,我们的学校到底应该提供怎么样的教育呢?美国学者古得莱得的回答或许是全人类对学校教育的一个共同愿景:“……学校肩负着使知识人性化的责任。他们思索的是要通过怎样的组织和传授,才能使全体人民都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工具。这是对教学的核心要求。”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第133页)我们的学校不仅要思索,还应尽快付诸行动,使学理与事理融通,使知识升华为智慧,不仅为了民族复兴,更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长久的和谐共荣。
  如果希望我们的国民性格增加一些理性、思辨的基因,从对知识的崇拜转变到对智慧的追求,那么从儿童及青少年时代起,学校就应该增加像“说理”这样的理性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课时,借助对学科内容所涉及的某些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做事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端正情感态度,提高新一代人的文明素养。
  其实,像“说理”这样的话题蕴藏在各门课程中,如历史课程的“读史以明智”,物理课程的从“自然规律”到“社会规律”的映射与延伸,生物课程的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而数学课程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严谨的“学理”推至理性的“事理”,如从“精确值”与“近似值”的概念中,我们可以悟到个人追求事物的“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的可实现性、追求“绝对公平”所付出的成本代价的价值意义以及“效率”与“公平”如何取舍等理性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情感态度;从“变量在变化过程中无限接近某一常量”的极限概念中,我们能够悟出缩小“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可能就在不断坚持的行为理念之中,数学课程中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数学课程教材的编写者依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引入了相应的数学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应用实例,以启迪学生以科学理性的心态与视角参与生活、观察社会,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广角”即为该类课程的始端。该年级儿童基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关注“我”与生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对“说理”的敏感度增强,这个年龄段是启蒙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适时地抓住这一难得的教育机会。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开展的数学教学,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数理方面的空间与逻辑,同时是小学生培养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数学感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蒙教育,教师应该传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更为偏重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即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一、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保证。它在课堂中切实把学生学习数
期刊
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所以,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实现师生双赢,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促进有效的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历史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演绎”历史,参与教学过程, “亲近历史,运用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活历史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编好历史课本剧,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前提  历史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把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生动的剧情表演再现出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写字不仅具有实用性,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那么,在写字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写字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运用好这个主阵地抓好写字教学的质量。在每一次的写字教学中,我都要求学
期刊
在当前的课改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语文课真难教啊,简直不知道该怎么上才好。”“要是有一个模式就好了,我们就可以照着上课了。”很多教师盼望专家或实验区的老师来指点,以便学一学别人的模式。其言下之意,是课改教学如果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模式,大家照着模式上课最好。否则,这语文课还真不知该怎么上。  其实,语文教师的这种困惑,或许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行课改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以前的语文教学,由
期刊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它要求教师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指导教学,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物理探究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我谈几点做法,和同行们探讨。  一、明确科学探究程序和探究的内容  科学探究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参与性为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的生命,也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精心组织外,若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教学的序、度、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裨益的,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善于处理教学中的“序”  这里的“序”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课堂教学的顺序。  (一)灵活运用教材与教辅资料,抓好教学内容的“序”  教材是基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机构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
期刊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及创新人格为基本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创造性,释放巨大的潜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