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加强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英语口语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的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和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理论可供英语口语教学借鉴。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英语口语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050
中国学生英语开口能力差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改革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增强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仅有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力终究是一个矢量,它不仅有大小,更有方向,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来为英语口语教学导航,解决“哑巴英语”问题才不致于成为空话,这也正是笔者力图将建构主义理论整合到英语口语教学中来的原因所在。
一、对现有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有人认为,很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和阅读与写作技能教学所致,因而对各层次的英语教学大纲以及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语言素养提出了种种质疑。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口语教学与学习的客观环境。尽管加入WTO的经济因素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但能够获得去英语母语国家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或者大量聘请外籍教师仍不现实。其次,我们不能期望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能够直接改变英语口语教学的被动局面,因为即使有再好的菜谱、再好的蔬菜、再高级的调料,没有厨师对火候等过程性操作技巧的把握也不可能烹调出高质量的美味佳肴。
因此,筆者认为只有教师加强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英语口语教学、指导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和训练,才能尽早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
二、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英语口语教学的理由
1. 对建构主义理论历史渊源的追溯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作为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日内瓦学派。皮氏的理论从唯物辩证法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一方面,儿童通过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另一方面,通过顺应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其认知结构就在同化与顺应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一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J.S. Bruner)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前苏联维果斯基(L.S. Vygotsky)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于建构主义思想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维氏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并且内化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而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当今建构主义者非常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应该说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维果斯基思想的广为流传。由此种种,目前“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1. 激活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许多来华从事英语口语教学的外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很多中国学生的害羞心理是需要师生共同突破的第一道障碍。应当说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流利地说好英语的,无论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应用,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态度呢?我们不妨在备课阶段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打消其害怕出错的畏惧心理;同时采取情境性教学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呈现一定的音像会话资料,必要时点出关键的可供学生模仿套用的句型、短语、词汇,之后按类似模式选题,如以谈论个人爱好的“My favorite...”等为题,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作答,参考教师事先提供的有关材料,用目标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其逐渐放开胆子开口讲英语。
2. 熟记常用习语和句型,变复用为活用
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和句型是应该在学习之初就熟记使用的,可以暂不考虑语法关系。初学者由于还没有习得英语口语,就应借助熟记这些习语和句型来进行初步的交际活动。能够打个招呼,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说点什么,是初学者往往具备的而且不仅仅是出于热情的复用行为。要想帮助他们保持这种复用积极性,就必须引导他们加强习得训练,否则他们会逐渐感到难以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此时,教师应辅之以必要的语言分析,用传统教学法作为“支架”,引导学生自觉地由热身开始,进入教师设计的任务驱动式问题情境;之后,再指导学生确立目标,或进行发散性词汇拓展,或进行相关情景、人物及可能的人物相互作用的想象,在开拓学生思路的同时,使学生专注于问题本身而非语言。实际上,当学生意识中不再把语言当作学习活动的明显目标或者说唯一目标时,我们才能够说口语教学不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用而教,为活用而教。
当然,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质是要求我们从事英语口语教学时,不要忽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不是主客体间关系,而是主体间关系,是双主体。正如克拉申所主张的:一方面学生不自觉的语言习得产生流利话语,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又使学生以理性自觉的语言学习而有能力对语言输出实施监控,保证语言输出的正确。至于英语口语表达时自觉监控是否来得及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更高水平上的再习得与再监控了,二者如此循环的过程不是波状起伏的而是盘旋上升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芙蓉镇雁湖学校 325600)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英语口语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050
中国学生英语开口能力差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改革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增强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仅有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力终究是一个矢量,它不仅有大小,更有方向,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来为英语口语教学导航,解决“哑巴英语”问题才不致于成为空话,这也正是笔者力图将建构主义理论整合到英语口语教学中来的原因所在。
一、对现有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有人认为,很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和阅读与写作技能教学所致,因而对各层次的英语教学大纲以及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语言素养提出了种种质疑。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口语教学与学习的客观环境。尽管加入WTO的经济因素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但能够获得去英语母语国家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或者大量聘请外籍教师仍不现实。其次,我们不能期望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能够直接改变英语口语教学的被动局面,因为即使有再好的菜谱、再好的蔬菜、再高级的调料,没有厨师对火候等过程性操作技巧的把握也不可能烹调出高质量的美味佳肴。
因此,筆者认为只有教师加强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英语口语教学、指导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和训练,才能尽早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
二、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英语口语教学的理由
1. 对建构主义理论历史渊源的追溯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作为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日内瓦学派。皮氏的理论从唯物辩证法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一方面,儿童通过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另一方面,通过顺应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其认知结构就在同化与顺应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一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J.S. Bruner)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前苏联维果斯基(L.S. Vygotsky)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于建构主义思想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维氏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并且内化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而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当今建构主义者非常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应该说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维果斯基思想的广为流传。由此种种,目前“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1. 激活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许多来华从事英语口语教学的外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很多中国学生的害羞心理是需要师生共同突破的第一道障碍。应当说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流利地说好英语的,无论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应用,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态度呢?我们不妨在备课阶段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打消其害怕出错的畏惧心理;同时采取情境性教学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呈现一定的音像会话资料,必要时点出关键的可供学生模仿套用的句型、短语、词汇,之后按类似模式选题,如以谈论个人爱好的“My favorite...”等为题,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作答,参考教师事先提供的有关材料,用目标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其逐渐放开胆子开口讲英语。
2. 熟记常用习语和句型,变复用为活用
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和句型是应该在学习之初就熟记使用的,可以暂不考虑语法关系。初学者由于还没有习得英语口语,就应借助熟记这些习语和句型来进行初步的交际活动。能够打个招呼,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说点什么,是初学者往往具备的而且不仅仅是出于热情的复用行为。要想帮助他们保持这种复用积极性,就必须引导他们加强习得训练,否则他们会逐渐感到难以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此时,教师应辅之以必要的语言分析,用传统教学法作为“支架”,引导学生自觉地由热身开始,进入教师设计的任务驱动式问题情境;之后,再指导学生确立目标,或进行发散性词汇拓展,或进行相关情景、人物及可能的人物相互作用的想象,在开拓学生思路的同时,使学生专注于问题本身而非语言。实际上,当学生意识中不再把语言当作学习活动的明显目标或者说唯一目标时,我们才能够说口语教学不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用而教,为活用而教。
当然,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质是要求我们从事英语口语教学时,不要忽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不是主客体间关系,而是主体间关系,是双主体。正如克拉申所主张的:一方面学生不自觉的语言习得产生流利话语,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又使学生以理性自觉的语言学习而有能力对语言输出实施监控,保证语言输出的正确。至于英语口语表达时自觉监控是否来得及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更高水平上的再习得与再监控了,二者如此循环的过程不是波状起伏的而是盘旋上升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芙蓉镇雁湖学校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