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办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议,对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实践基地建设;应用型;民办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高能力、社会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对学校而言,其三大职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学校只有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高等学校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更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探索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统一的能力,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与社会资源共享,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1实践基地建设是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在经济建设发展中,社会各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首要因素。企业对综合能力强、表现卓越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然而,目前有些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却很薄弱,无法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由于依托行业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一个真实的环境,学生可以将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需求相融合,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所以,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一个锻炼的舞台,培养出工程素质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1.2实践基地建设是民办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民办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多数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都是盲目效仿公办院校,培养规格和目标定位模糊,存在办学盲目性,虽然许多院校一直认为自己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人才,但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学科的系统性、轻人才培养模式的复合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而通过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可以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充分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通过市场信息渠道的反馈,促进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及时、准确地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尴尬困境。同时,还可以解决大多数民办院校校内实训设备和资源不足等许多实际难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1.3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真实的企业环境
应用型民办本科教育的特色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而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获得,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整体优化,其中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弥补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另外,由于社会和技术发展迅速、民办教育的教学经费紧张等问题,要求民办院校拥有教学所用的所有设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民办院校必须建设一批热心于民办教育、关系密切、技术先进、数量充足的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2目前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践性的要求极强,实践教学更是教学环节中无法缺失的一环,但目前很多民办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制约着应用型、职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1政策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与条例来协调和管理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责权不明确,直接导致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影响实践基地建设的稳定性。而对于热心于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校企共建的行业企业也没有倾斜性政策和鼓励措施,直接导致行业企业对于与高校共建实践基地缺乏动力。另外由于学生实习地点不固定,现场管理难度大,实习目的不明确,考核形式单一等原因,使得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环节很薄弱。这就大大制约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企业对实践基地共建缺乏热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政府和行业协会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所以,企业对于没有任何利润诱惑而言的校企共建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即使是参与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工作的企业也存在担忧心理,比如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人身安全、技术保密、利益分配等问题。
2.3传统教育观念阻碍实践基地的建设
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中,高校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受教育者缺乏实践知识和实践条件,形成了普遍的高分低能现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民办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普遍存在重学术、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具体表现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不扎实,实践基地“名存实亡”、“华而不实”,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另外部分民办院校在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工作上缺乏长效的合作机制,共建单位更迭频繁,实践基地缺乏稳定性,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
2.4民办院校实践经费紧张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普遍教育经费紧张,出现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多数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经费使用本已“捉襟見肘”,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还要额外支出大量费用,政府在这一方面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由于社会实践经费不足,致使很多企事业单位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造成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十分困难,只得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形成事实上的“放羊”局面。这样的“实践”教学,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并形成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 3民办院校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民办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民办教育能否承担起这种神圣的使命,体现出它特有的青春和活力,仅凭借一个学校的力量去创建校外实践基地是微不足道的,需要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整体功能,为民办院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搭台唱戏,烘托氛围,创建环境。
3.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工作的宏观调控,定期开展评估和总结工作,帮助校企双方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于热心于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参与校企共建的行业企业具有倾斜性政策和鼓励措施。通过建立明确的政策、法规与条例来协调和支持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工作,这对于激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共建高水平实践基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行业企业减免教育税或提供优惠贷款;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设立高职民办院校实践基地建设专项基金;将校企共建工作成绩作为考核企业的指标等。
院校本身应该让师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实践教学的相关管理条例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对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每个班级指定一位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期间,学生每周都要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将自己的实践选题、实习内容、任务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并在实践结束后写出社会实践总结。要求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并主动与学生实践单位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存在问题,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质量,评定学生实践成绩,记人学生学籍档案。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规范的专业社会实践。
3.2提高企业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校企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确立“双赢”观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是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工作的基础。校企共建的目的是“双赢”,只有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一原则,才能使校企共建工作取得实效。一方面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咨询、产品开发和文化建设等,建立未来可选择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员工“资源库”,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和实践基地单位共同发展,从而将学校依赖于企业的单边需求变为互惠互赢的双边模式,提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首先应在制度上对校外社会实践责任作出具体的规定,根据《高等教育法》和相关条例、文件,合理界实践过程中各方的责任义务,建立公平的事故处理机制,校方应制定社会实践意外事故处理办法,使学生明确社会实践中自己的权利义务以及要遵循的规则,并与学生签订风险责任协议。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以及紧急事故处理和自救互救训练。另外,还可以尝试对社会实践进行投保,借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机制,由社会分担风险,以保障企业、院校、学生的合法权益。
3.3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众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民办本科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开发,构建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化和相互融合,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其次要采取多层次系统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再次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企业人员总结实际工程经验以及对土木工程的发展和应用的认识,对课程和教材建设提出新的设想,专业教师搭建课程整体框架和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反应实际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水平,遇到工程实际问题与企业技术专家研讨,保证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零距离”。
3.4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实习经费的不足制约着实习基地建设和发展。民办教育完全依靠国家教育经费解决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社会实践费用支出是不现实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社会实践资金:一是扩大社会交流合作,使有偿服务与无偿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到市场中寻找机会,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互利性质的实践活动,收取合理的费用或赞助;二是加强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农村乡镇、社会团体、福利机构等单位的联系,协助他们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学生提供义务服务,费用由实习单位承担。三是与常年毕业生接收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并签署学生社会实践协议,建立稳固的协作关系,减少社会实践经费支出。此外,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学生参与课题的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等工作,费用从课题经费中支出,这样,既使学生完成了专业实践任务,又解决了经费问题。
4结语
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要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实现与社会资源共享,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雷群安.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韩涛,孟昭博.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教育与职业,2010,6.
[3]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关键词:实践基地建设;应用型;民办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高能力、社会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对学校而言,其三大职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学校只有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高等学校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更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探索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统一的能力,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与社会资源共享,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1实践基地建设是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在经济建设发展中,社会各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首要因素。企业对综合能力强、表现卓越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然而,目前有些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却很薄弱,无法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由于依托行业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一个真实的环境,学生可以将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需求相融合,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所以,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一个锻炼的舞台,培养出工程素质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1.2实践基地建设是民办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民办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多数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都是盲目效仿公办院校,培养规格和目标定位模糊,存在办学盲目性,虽然许多院校一直认为自己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人才,但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学科的系统性、轻人才培养模式的复合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而通过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可以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充分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通过市场信息渠道的反馈,促进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及时、准确地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尴尬困境。同时,还可以解决大多数民办院校校内实训设备和资源不足等许多实际难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1.3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真实的企业环境
应用型民办本科教育的特色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而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获得,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整体优化,其中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弥补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另外,由于社会和技术发展迅速、民办教育的教学经费紧张等问题,要求民办院校拥有教学所用的所有设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民办院校必须建设一批热心于民办教育、关系密切、技术先进、数量充足的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2目前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践性的要求极强,实践教学更是教学环节中无法缺失的一环,但目前很多民办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制约着应用型、职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1政策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与条例来协调和管理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责权不明确,直接导致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影响实践基地建设的稳定性。而对于热心于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校企共建的行业企业也没有倾斜性政策和鼓励措施,直接导致行业企业对于与高校共建实践基地缺乏动力。另外由于学生实习地点不固定,现场管理难度大,实习目的不明确,考核形式单一等原因,使得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环节很薄弱。这就大大制约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企业对实践基地共建缺乏热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政府和行业协会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所以,企业对于没有任何利润诱惑而言的校企共建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即使是参与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工作的企业也存在担忧心理,比如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人身安全、技术保密、利益分配等问题。
2.3传统教育观念阻碍实践基地的建设
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中,高校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受教育者缺乏实践知识和实践条件,形成了普遍的高分低能现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民办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普遍存在重学术、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具体表现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不扎实,实践基地“名存实亡”、“华而不实”,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另外部分民办院校在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工作上缺乏长效的合作机制,共建单位更迭频繁,实践基地缺乏稳定性,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
2.4民办院校实践经费紧张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普遍教育经费紧张,出现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多数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经费使用本已“捉襟見肘”,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还要额外支出大量费用,政府在这一方面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由于社会实践经费不足,致使很多企事业单位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造成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十分困难,只得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形成事实上的“放羊”局面。这样的“实践”教学,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并形成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 3民办院校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民办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民办教育能否承担起这种神圣的使命,体现出它特有的青春和活力,仅凭借一个学校的力量去创建校外实践基地是微不足道的,需要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整体功能,为民办院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搭台唱戏,烘托氛围,创建环境。
3.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工作的宏观调控,定期开展评估和总结工作,帮助校企双方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于热心于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参与校企共建的行业企业具有倾斜性政策和鼓励措施。通过建立明确的政策、法规与条例来协调和支持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工作,这对于激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共建高水平实践基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行业企业减免教育税或提供优惠贷款;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设立高职民办院校实践基地建设专项基金;将校企共建工作成绩作为考核企业的指标等。
院校本身应该让师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实践教学的相关管理条例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对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每个班级指定一位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期间,学生每周都要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将自己的实践选题、实习内容、任务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并在实践结束后写出社会实践总结。要求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并主动与学生实践单位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存在问题,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质量,评定学生实践成绩,记人学生学籍档案。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规范的专业社会实践。
3.2提高企业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校企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确立“双赢”观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是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工作的基础。校企共建的目的是“双赢”,只有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一原则,才能使校企共建工作取得实效。一方面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咨询、产品开发和文化建设等,建立未来可选择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员工“资源库”,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和实践基地单位共同发展,从而将学校依赖于企业的单边需求变为互惠互赢的双边模式,提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首先应在制度上对校外社会实践责任作出具体的规定,根据《高等教育法》和相关条例、文件,合理界实践过程中各方的责任义务,建立公平的事故处理机制,校方应制定社会实践意外事故处理办法,使学生明确社会实践中自己的权利义务以及要遵循的规则,并与学生签订风险责任协议。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以及紧急事故处理和自救互救训练。另外,还可以尝试对社会实践进行投保,借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机制,由社会分担风险,以保障企业、院校、学生的合法权益。
3.3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众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民办本科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开发,构建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化和相互融合,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其次要采取多层次系统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再次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企业人员总结实际工程经验以及对土木工程的发展和应用的认识,对课程和教材建设提出新的设想,专业教师搭建课程整体框架和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反应实际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水平,遇到工程实际问题与企业技术专家研讨,保证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零距离”。
3.4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实习经费的不足制约着实习基地建设和发展。民办教育完全依靠国家教育经费解决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社会实践费用支出是不现实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社会实践资金:一是扩大社会交流合作,使有偿服务与无偿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到市场中寻找机会,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互利性质的实践活动,收取合理的费用或赞助;二是加强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农村乡镇、社会团体、福利机构等单位的联系,协助他们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学生提供义务服务,费用由实习单位承担。三是与常年毕业生接收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并签署学生社会实践协议,建立稳固的协作关系,减少社会实践经费支出。此外,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学生参与课题的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等工作,费用从课题经费中支出,这样,既使学生完成了专业实践任务,又解决了经费问题。
4结语
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要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实现与社会资源共享,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雷群安.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韩涛,孟昭博.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教育与职业,2010,6.
[3]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