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子的公共课和必修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输送高质量人才.
其他文献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实质是通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使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目前优秀网络文化的评价标准及其推广应用的研究还有很多空间.文章从优秀网络文化的评价标准的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指出了优秀网络文化的两个评价标准,并根据现有的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忽视国外市场的问题,指出了优秀网络文化的推广应用策略,认为国内和国外的两个市场的推广应用应该区别对待.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自信的精神源泉和一个国家自信的文化根基,同时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心理基石,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最本质和最核心的作用力之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党和国家面对社会发展、国际交往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时代课题作出的正确选择.文章结合新时代国内外复杂的形势,深入分析引导人民树立文化自信时可能面临的一些现实挑战,探讨建构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在互联网上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属于网络时代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具有新的个性和认知特点,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根据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思政课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教师讲授(精讲留白)、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答疑).这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文章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索,研究对分课堂的发展和应用意义.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对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通过第三次分配制度安排,调节税收以带动企业、个人参与慈善捐赠,促进共同富裕的尽早实现.文章通过对涉及第三次分配的税法分析,鼓励更多的热心群体放心地把好事做好.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成为新时代的命题.做好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对问题的“回头看”,也是巩固脱贫成果、打牢乡村振兴地基的重要举措.文章聚焦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以群众领袖刘志丹的故乡金丁镇为例,探析陕北边远乡镇如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乡村.
政党价值观的先进性必然有着深刻的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先进的价值观: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代表先进生产力和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标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文章从历史唯物主义维度出发,尝试对党的价值观进行哲学解读,对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十四五”时期,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强国战略打响的转折时期,该时期我国承担着加快发展征程步伐、规范发展过程秩序等重任.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将法治思想转化为落实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抓手,是当前法学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书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研究法治思想牵引下的法治社会建设,从法治思想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基本内涵梳理入手,将法治思想深化法治社会建设的途径概括为法治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系改革三个方面.
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奋斗目标.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基本一致的理论渊源、现实逻辑、价值导向,二者的融合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落实.为此,高校应在思政课程中增加劳动教育模块、将劳动教育引入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中,构建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