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后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结识了快手这个社交软件,就饶有兴趣地用手指戳戳戳,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被打开了,就像打开一个坛子,从里面溢出千奇百怪的味道和模样来。
  瞧瞧,我的左邻右舍们不知啥时都成了主播。张三正唱着走了调儿的流行歌曲,不亦乐乎;李四对着数以百计的看客抖搂家丑,侃侃而谈;王麻子发了条段子,段子里的他赤膊在雪地里对着呼呼的北风大喊:路见不平一声吼啊!一副威武霸气。恍惚间,就像走进一个热闹的集市。集市通往全国各地,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张三、李四、王麻子,俨然一个百姓大舞台。舞台上,所有的人都是角儿,各显神通,就像春风唤醒的花蕾,竞相开放,远的近的、高的矮的、稀的稠的,漫山遍野。他们用饱含了各种卖相的吆喝声呐喊:走过的路过的,请点点关注!各种各样的看客在集市上游走,出声或不出声,停下来细细端详:萝卜青菜葱姜蒜,生旦净末丑,嘈嘈切切错杂弹。
  我带着好奇心当了几回长脖子,听能说会道的说,赏能歌善舞的演,哀命运悲惨的苦,闻家业发达的讲……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使出十八般武艺,辛勤地播种和耕耘自己在网络中的一亩三分地,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用三寸不烂之舌,寻找礼物、掌声、红心,以收获存在感和所谓的开心快乐。有些演员丰收了,火了,也富了,成了网红,还在不断地改革、创新,打造自己的节目,迎合粉丝的审美和口味,上气不接下气。张三李四眼红了,纷纷效仿,还带着礼物去网红那里走亲戚,蹭热度,争取提名上榜。有的看客一边斜着眼,一边歪着嘴骂骂咧咧,惹恼了演员,成了黑粉,总是挨踢……商业与艺术联盟,套路与吃瓜者游戏,一群像小孩子的大人们,一群像大人的小孩们,日复一日地闹腾着。
  偶尔坐下来凑凑热闹,快手的确是个打发无聊的好地方。在这个有声有色的集市上逛了几趟,我明白了,快手之所以称之为快手,是因为目前它超越了其他所有社交软件的声波速度,是发声者收获听众最高效率的媒介工具。它给好说的、想说的、会说的、有话要说的、没话也要找话说的人群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搭戏台子的地方,给有才艺有看点的主播提供了市场,也给好热闹好看戏的人们提供了隐形的凳子。观众可以任意选择戏场,选择看戏的姿势和时间,可以随意评论、打赏,也可以随时随地摇身一变,变成演员。演员和观众可以互动互关。所有的演员都是观众,所有的观众也都可以成为演员。这是快手本身的特点,也是它被大多数人喜欢和依赖的原因。
  不得不感叹,网络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啊!生活被一根无形的线分开,连接。人们踩着它跳上跳下,吃喝拉撒,娱乐,消遣,乃至发家致富。这一切足以证明这是一个允许个性、释放个性、包容个性、倡导个性的时代啊!
  然,透过此起彼伏的喧嚣,也能看到各个角落生存的不易,人性的美、丑和不堪,以及喧嚣背后那个无形的空洞。就好比秃子头上的虱子,某些演员恨不得把自己本不秃的头剃光,鼓捣出更大更显眼更与众不同的虱子放在头顶,哪怕把自己的里子和面子撕得体无完肤,也要哗众取宠。看客们嗅着一股腥味,发起了痒痒,像苍蝇一样飞来围着虱子转,欢了,醉了,满意了就施舍一把。彼此各取所需。那虱子又像一把靶子、一张渔网。
  可是,那么多寻开心的人啊,都簇拥在网络的世界,无聊得没话找话。那又是多么痛苦的一群人啊,痛苦到无病呻吟,呻吟得歇斯底里。多么坦率而又自信的人们啊,敢把所有的幸与不幸都掏出来示人。多么寂寞的人群啊,在虚拟的网络里侃侃取暖。多么饥饿的人群啊,廉价得像吃不饱的乞丐。有才艺的和没才艺的,有钱的和没钱的都变着法子地哭起穷来,博取同情。瞬间,大家仿佛都变成了一堆地摊货,随处摆放,等着众目睽睽的柴火,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这就是潮流吧?信息时代涌起的洪波,人们随波逐流。说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可是慢慢地,我看到:一些貌美的女人说着说着就变丑了;一些看起来可怜的人说着说着就面目可憎了;一些自称有情有义的人说着说着就自相矛盾了;一些自称自娱自乐的人说着说着就开始推销自己代理的产品了;一些自称淡泊的人说着说着就冒出了铜臭;一些八卦别人的人说着说着就砸了自己的脚……嘈嘈切切的声音散发着同一种味,吸走了多少宝贵的时间,把本可以安宁干净的生活撕开一个大口子,呈现出的是一本笑料、一坑垃圾。
  从喧嚣中抽离,仔细想想,现实生活里的戏我们悟透了吗?那个属于自己的角色演好了吗?为什么小心翼翼,还总是一不留神就成了小丑,又怎么好意思去众目睽睽之下东施效颦呢?没有高山流水,又怎敢奢望遇到子期?何况,貌似知音的声儿有时也会摇身一变,变成扎心的针。
  就做个安静的看客吧,在某个清晨醒来,對着太阳照照镜子,不说话真好。
  责任编辑:李 梅
  插图选自《马格里特》一书
其他文献
对于婚姻,姥姥的理解就是一个字:熬。两个人搭伙过日子,顺当也好,拧巴也罢,只要慢慢熬,等孩子大了,两口子老了,人生也就到头了,圆满了。  姥姥就是这么熬了大半辈子的。  她和外公结婚前从未见过。媒人牵线,父母点头,两个人就开始了五十多年的搭伙生活。依照我们晚辈的观察,两个人其实很不般配:外公是典型的旧式农民,身材健壮,沉默寡言,头脑简单。他一辈子的气力都用在了家里那几亩地上。对于田以外的事情,似乎
期刊
19岁那年,我与很多没有接收单位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一样,加入到外出打工的行列,之后,便如一叶浮萍在南方辗转游荡了数年。  2010年,我给海宁的一家专业市场做服务。清明翌日,同事捉了我一起去袁花乡下拜访大客户。一下车,便被一大片暖暖的、金黄的油菜花包围着,惊讶之余,我便再也迈不开脚步。  在东海之滨,在钱塘江畔,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的眼里只剩下了三种色彩:顶上是蓝蓝的天,远方是青青的山,身边是金黄
期刊
人活着就会生病,生病了就需要有人陪床。  母亲14岁那年,姥姥生了很重的病。在我们的方言中,那是一种叫作“缠腰蛇”的恶疾,得病的人,腹部、背部会生出红斑和水泡,像一条红色的蛇缠在腰间。当地人都说,如果这条红蛇首尾相连缠满腰间,人就没命了。  姥姥有四个子女,母亲是老大,那时舅舅和小姨都还是孩子,二姨也只有11岁。姥姥生病了,作为长女,家庭的担子责无旁贷。姥姥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母亲就陪床了一个月。那
期刊
我们村最东头的野地边,有一间30平方米见方的老屋。斑驳石地基,剥落的土坯墙,斜坡屋顶长满杂草,常年迎风摇摆,绿了黄,黄了绿。  村里须发皆白的老人们也说不清这间老屋的确切建筑年代,老屋谜一样存在着,似乎又那么天经地义且理直气壮。打我记忆起,那间老屋就是村人们眼里的恐惧,皆绕道避之。避不过,就飞一样跑过,然后是陡然变煞白的脸。  幼年不解,曾无限天真地问父亲:“那屋里有啥?”  父亲极厌恶地答:“有
期刊
在42年的人生里,我把自己至少弄丢了五次。  小时候,我丢过三次。完全记事后,妈妈对我念叨过几回:“你小时候丢过三回。第一回,我記不住了。一回你都叫人拿自行车带到大楼咧,叫应民他妈给碰见了。应民他妈给那人说:‘这不是俺娃么?你咋把俺娃抱到这儿来咧?’一把把你抱过来咧,把那人吓得赶紧就跑咧。还有一回,把你丢在新村咧,多亏咱老屋对面你映林叔媳妇她妈把你从新村抱回来咧,老婆儿还是个小脚,那么远的路,老婆
期刊
我之前并未见过十三叔,关于他的事也是从大人口中得来的。我不知道他的真名,但说起“十三叔”这名还是挺有意思的,他与我不是本家,也并非排列十三,而是这人一直好赌,天天做着十三幺的梦,可他十赌九输,很少见他赢过,所以,大家干脆戏称他“十三输”。  十三叔年轻时是结过婚的,也育有过一子,但那儿子在六七岁时就被人拐走了,一直下落不明。儿子不见后,十三叔的媳妇趴在大路上用头狠狠磕向地面,哭得声嘶力竭,不久便发
期刊
我和柏树的认识,是有些偶然的。也许人的一生中,注定有些人是要走进我们的生命的,柏树就是其中的一个吧。  那时,我正读初一,和好几个来自山上的同学一起在复礼中学一间破败的空房子里打地铺住校。这些同学中,有的来自班家岭,有的来自斧头岭,有的来自麻子坡,我家住的地方,叫兔子嶺。这些坡坡岭岭都属于深山老箐,山下的人常常三五成群地上山砍柴。我们住校,米和菜都各人自带,早、中、晚三餐,各人将米装在瓷缸或者瓷钵
期刊
2006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家里电话响了。我拿起电话,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自称是我的同学傅木龙的妻子,说木龙有事找我。我一听觉得奇怪,也预感不妙,接着传来木龙低沉的声音。他告诉我,他得了肝癌,已是晚期,时日不多了。  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我连连问:“怎么回事,怎么一直没听你说起,有没有去医院治疗……”木龙有气无力地说:“治不好的,怕同学们担心,就都没说了。”木龙说,他走了,最放心不下的是三个女儿,大
期刊
“大妈——大妈——”前些天南山路街头,有一个浑厚的中年男子声音,在大声地朝我打招呼。我循声望去,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的一位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  “大妈”是我小学同学们给我起的一个绰号。久违的绰号,准确地说是我十一岁时“落下”的。  那该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光景,学校举行文艺会演,我们班也排演了一个小戏,“导演”自然是班主任,“演员”就拉上班里的四五个男女同学。依稀记得剧情是“红小兵”(即以后的少先队员
期刊
每次回乡,婆婆都会面带微笑老远迎上来,拉着我们嘘寒问暖。用婆婆的话说,我们的到来,会打破村里的宁静,给家里增添许多欢笑。  一条蜿蜒的乡村土路,隔绝了外界的繁华,把村庄固守的贫穷沿袭了几百年。村里的一些年轻人为改变现状,纷纷以不同方式逃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譬如大牛,甘心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  国家号召村村通公路后,通往村外的乡村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二牛把寡母留在村中,越来越多的二牛纷纷离开村子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