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审美水平,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与“三观”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重视国学经典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文章分析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整合策略,以期为相关的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初中语文;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43-02
国学经典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国学经典诵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教师意识到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采取先进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一)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
我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不断得到发展。从我国的国学经典著作来看,其中包含较多的文化元素,因此,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能体会我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并被其深深吸引,树立正确的“三观”[1]。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体会到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这就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自觉性,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之美。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国学经典也能让学生从中掌握更多的词汇,不断增加学生词汇量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二者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从而学习到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国学经典有关的知识。如此,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之后也能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增加自身的知识。国学经典蕴含了大量优美的词语、句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深刻体会古诗文的美,无形之中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升华学生思想情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国学经典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有机结合不单是学习与传承国学经典的表现,同时也丰富了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将二者完美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体会我国优秀国学文化之魅力,也有利于升华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核心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并非仅限于各种古诗词,还包含大量具有古典文学气息的作品。学生在朗读中深受古典文化熏陶,且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可以为学生营造充满文学气息以及具有古典韵味的学习氛围,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五)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人都要主动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同时又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求。近年来,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深受各种文化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不高,因此,為了提高传承文化与弘扬文化的效果,我们很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诵读。
二、初中阶段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初中阶段经典诵读教育承担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走向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目前经典诵读的方式十分多样,但仅是形式上的精彩,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经典诵读的内涵,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在此背景下素质教育外化十分明显,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个人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失的问题。经典诵读教育本身以实现素质教育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却迷失了方向,与最终的目标相悖。此外,初中阶段诵读的经典大都是教材上的内容,其中必考的古诗词占据大部分,因此,学校与教师主要是以让学生背诵为主要教学手段,这就使得其他的经典很难进入初中课堂。
(二)教师方面
初中阶段的经典诵读活动基本上都是教师划定内容后由学生自主诵读,其中古诗词的掌握是主要的一个教学目标。众所周知,背诵古诗词是相当枯燥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时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探究,缺乏延展性的探索。同时,这个过程对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初中教师重点检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背诵了多少,这种检验方式十分单一,并没有注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这种检查方式并不科学。
(三)学生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其一,学生在诵读环节并没有主动思考。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学习国学经典时单纯死记硬背,并没有深入思考。其二,学生阅读量不足。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佳阶段,这个时期学生阅读量太少,没有掌握该掌握的内容,这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打好基础。
三、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诵读氛围
教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应主动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诵读氛围,从而启迪与熏陶学生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教室等给学生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比如,学校可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给学生播放古典音乐,又或者将古诗词以歌谣的形式呈现,如此,学生也能在耳濡目染中了解经典之魅力,从而发自内心喜欢经典诵读。此外,教师要高度重视言传身教,主动带领学生进行诵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古诗词文学修养,而且有利于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境界,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使学生喜欢阅读、爱上经典。 (二)高度融合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包括很多国学经典有关的内容,且题材十分丰富,不仅有经典的古文,还有诗词等。教师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融合时要注意以其中的发展原则为基础,适当地将诗歌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悟出更多道理,促进学生阅读量的增加[2]。比如,教学《论语》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内容,并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深入分析其中要表达的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孔子揭示的人生哲理。教师要在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改革语文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很多的古诗词都是我国的国学经典,但这只是国学经典一小部分的内容,还不利于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国学知识。因此,教师很有必要适当改革语文教材,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国学经典,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比如,笔者在课堂上增加了《史记》部分的内容,对这部分的内容开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历史知识。可见,丰富了教材内容之后学生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国学内容,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提高。
(四)以国学思想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国学经典内容,教师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比如,在教学《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时,笔者摒弃了落后的教学理念,改革了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融入多媒体,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首诗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因此,笔者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句诗,并配上相关的背景音乐,如此学生也能深刻体会并强化自身的理解效果。
(五)以教材为基础,将经典延伸至课外生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参与。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整合的教育目标,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三方需要形成合力,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主动给学生渗透国学经典,甚至还要将其延伸到课外生活中。比如,把握目前社会上的文化导向,主动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还要做好家长教育工作,使其提高自身素养。此外,教师要主动组织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国学经典得到有效传播。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锻炼,让其学会应用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學解决实际问题,并以国学经典中的处世哲学要求自己。这样的教学以课堂为基础,面向社会与家庭,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结 语
除了上文提到的融合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只有教师重视二者的融合才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技能。可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把握好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我国的国学经典。
[参考文献]
[1]石文东.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文存阅刊,2017(22).
[2]金丽红.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文学教育(下旬刊),2017(5):132-133.
作者简介:李殊功(1972— ),男,甘肃临夏人,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初中语文;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43-02
国学经典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国学经典诵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教师意识到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采取先进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一)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
我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不断得到发展。从我国的国学经典著作来看,其中包含较多的文化元素,因此,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能体会我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并被其深深吸引,树立正确的“三观”[1]。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体会到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这就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自觉性,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之美。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国学经典也能让学生从中掌握更多的词汇,不断增加学生词汇量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二者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从而学习到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国学经典有关的知识。如此,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之后也能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增加自身的知识。国学经典蕴含了大量优美的词语、句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深刻体会古诗文的美,无形之中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升华学生思想情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国学经典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有机结合不单是学习与传承国学经典的表现,同时也丰富了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将二者完美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体会我国优秀国学文化之魅力,也有利于升华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核心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并非仅限于各种古诗词,还包含大量具有古典文学气息的作品。学生在朗读中深受古典文化熏陶,且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可以为学生营造充满文学气息以及具有古典韵味的学习氛围,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五)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人都要主动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同时又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求。近年来,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深受各种文化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不高,因此,為了提高传承文化与弘扬文化的效果,我们很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诵读。
二、初中阶段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初中阶段经典诵读教育承担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走向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目前经典诵读的方式十分多样,但仅是形式上的精彩,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经典诵读的内涵,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在此背景下素质教育外化十分明显,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个人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失的问题。经典诵读教育本身以实现素质教育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却迷失了方向,与最终的目标相悖。此外,初中阶段诵读的经典大都是教材上的内容,其中必考的古诗词占据大部分,因此,学校与教师主要是以让学生背诵为主要教学手段,这就使得其他的经典很难进入初中课堂。
(二)教师方面
初中阶段的经典诵读活动基本上都是教师划定内容后由学生自主诵读,其中古诗词的掌握是主要的一个教学目标。众所周知,背诵古诗词是相当枯燥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时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探究,缺乏延展性的探索。同时,这个过程对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初中教师重点检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背诵了多少,这种检验方式十分单一,并没有注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这种检查方式并不科学。
(三)学生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其一,学生在诵读环节并没有主动思考。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学习国学经典时单纯死记硬背,并没有深入思考。其二,学生阅读量不足。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佳阶段,这个时期学生阅读量太少,没有掌握该掌握的内容,这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打好基础。
三、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诵读氛围
教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应主动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诵读氛围,从而启迪与熏陶学生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教室等给学生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比如,学校可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给学生播放古典音乐,又或者将古诗词以歌谣的形式呈现,如此,学生也能在耳濡目染中了解经典之魅力,从而发自内心喜欢经典诵读。此外,教师要高度重视言传身教,主动带领学生进行诵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古诗词文学修养,而且有利于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境界,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使学生喜欢阅读、爱上经典。 (二)高度融合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包括很多国学经典有关的内容,且题材十分丰富,不仅有经典的古文,还有诗词等。教师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融合时要注意以其中的发展原则为基础,适当地将诗歌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悟出更多道理,促进学生阅读量的增加[2]。比如,教学《论语》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内容,并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深入分析其中要表达的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孔子揭示的人生哲理。教师要在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改革语文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很多的古诗词都是我国的国学经典,但这只是国学经典一小部分的内容,还不利于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国学知识。因此,教师很有必要适当改革语文教材,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国学经典,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比如,笔者在课堂上增加了《史记》部分的内容,对这部分的内容开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历史知识。可见,丰富了教材内容之后学生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国学内容,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提高。
(四)以国学思想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国学经典内容,教师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比如,在教学《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时,笔者摒弃了落后的教学理念,改革了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融入多媒体,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首诗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因此,笔者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句诗,并配上相关的背景音乐,如此学生也能深刻体会并强化自身的理解效果。
(五)以教材为基础,将经典延伸至课外生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参与。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整合的教育目标,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三方需要形成合力,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主动给学生渗透国学经典,甚至还要将其延伸到课外生活中。比如,把握目前社会上的文化导向,主动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还要做好家长教育工作,使其提高自身素养。此外,教师要主动组织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国学经典得到有效传播。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锻炼,让其学会应用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學解决实际问题,并以国学经典中的处世哲学要求自己。这样的教学以课堂为基础,面向社会与家庭,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结 语
除了上文提到的融合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只有教师重视二者的融合才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技能。可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把握好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我国的国学经典。
[参考文献]
[1]石文东.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文存阅刊,2017(22).
[2]金丽红.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文学教育(下旬刊),2017(5):132-133.
作者简介:李殊功(1972— ),男,甘肃临夏人,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