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读了刊物《实验教学与仪器》中2006年第1期戴明老师的《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和2009年第11期姚斌老师的《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后,笔者在感叹其设计新颖的同时,又感觉其中略有瑕疵。如戴明老师的实验中,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无法全部排出而最终导致污染;铜丝质软,如果在橡胶塞上直接插入不方便,并且上下抽动铜丝时会使橡胶塞与铜丝的接触处漏气。在姚斌老师的实验中,如果铜丝在加热前就插入浓硫酸中,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消耗的铜和浓硫酸多(与铜和沸腾的浓硫酸反应相比);要使品红溶液出现明显的褪色,必须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硫气体,而这也必然产生较多的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仪器与药品
  铁架台(带铁夹)、双孔橡胶塞、具支试管、胶头滴管、硬质玻璃管、烧杯、长直导管、导气管、吸耳球、酒精灯、单孔橡胶塞。
  浓硫酸、铜丝(下端呈螺旋状)、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火柴。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操作步骤
  1.取一段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将其上端从一胶头滴管尖嘴的末端穿过,直至穿透胶帽,将外露在胶帽处的铜丝上端打结,固定在胶帽上。然后在该胶帽外再套一完好的胶帽。
  2.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用吸耳球向长直导管中吹入空气,根据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有气泡判断)。
  3.向大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加热(在加热前,铜丝先不要伸入浓硫酸内)。待浓硫酸被加热到沸腾时,用手指按压胶头滴管双胶帽处的铜丝,铜丝一与浓硫酸接触,反应立即发生。
  4.当硬质玻璃管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湿润的品红试纸褪为无色时,松开手指,铜丝自动弹回,脱离反应液,反应停止。然后移开酒精灯。
  5.用酒精灯加热放有褪色品红试纸的硬质玻璃管底部,可观察到试纸又恢复到了原来的颜色。
  6.用吸耳球从长直导管向装置内吹入空气,将残留在装置内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
  7.试管冷却后,弃去上层液体,向其中滴加适量蒸馏水,可观察到美丽的蓝色溶液,现象非常明显。
  四、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让铜丝穿过胶头滴管,会使铜丝在上下抽动时容易操作,且采用双胶帽,保证了装置气密性良好。
  2.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便、气密性好,避免了操作中因倒吸现象引起的危险;
  3.反应可以随时控制,节约了药品;反应见效快,节约了实验时间;
  4.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被完全吸收,实现了绿色化学的零排放。
  改进后的实验,既将两位老师的优秀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又弥补了他们各自实验中的缺陷。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叶澜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政治教师,多年以来我想发展自己却很难。原因有很多:1.在一些领导、家长、学生和教师的眼中,政治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显得无足轻重。2.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教师是上了岁数的语数外教师“退休”下来的。3.政治教师往往教的班多,很多农村学校一个政治教师教一个年级所有班的课,我就曾担
从自然暴露10年的钢筋混凝土梁中,按钢筋锈蚀损伤程度选取6根梁进行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钢筋锈蚀程度对梁的承载力有明显影响,钢筋锈蚀越严重,承载力越小,但在考虑钢筋锈蚀损伤后,锈蚀
利用模糊二级评判的方法来定量地评价教学质量.
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滞回曲线和不发生局部失稳的钢构件相同,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有。P-△滞回曲线和骨架曲一分为无下降段和有下降两种情况。建议限制构件的长细比可以不控制构件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要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要提高教学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
新中国的地基基础工程科学五十年来取得的巨大进展是旧中国无法相比的,作者回顾了我国五十年来地基基础科学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在特殊土地基、高层建筑箱筏基础、桩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贡献。提出了土力学理论、深基坑开挖、地下空间的利用等方面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供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通过49m*100m,45m*81m,60m*117m三个双层柱面网壳在不同结构形态,各种支承条件及轻,重屋面荷重下的计算分析,对柱面网壳结构选型,计算假定等作了详尽的论述;
明代辽东灾害研究是个开创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史料整理,尽量给出当时灾害的细节,同时对当时救灾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人们对明代辽东灾害有大略的了解.
学生心理挫折的产生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有关,也与认知、心理准备、参照点等主观因素有关.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