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sh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巴曲酶降纤治疗的2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分为出血组18例,非出血组227例。对可能影响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校正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获得预测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最佳界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 1.262, 95% CI=1.025~1.554,P=0.028)、心源性脑栓塞(OR=3.949, 95% CI=1.093~14.269,P= 0.036)是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IHSS评分预测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最佳界值为14分。

结论

NIHSS评分高、心源性脑栓塞是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形态学部位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经MRI证实的259例新发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临床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所示形态学部位不同分为上部、中部及下部梗死,统计学分析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
脑淀粉样血管病变(CAA)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颅内微血管病变,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软脑膜中及小血管的中外膜沉积。脑淀粉样变性相关炎症反应是最近公认的发生在一部分脑淀粉样变性患者中的可逆性的脑病。本文就脑淀粉样变性相关炎症反应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进程、相关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Dravet综合征相关Ⅰ型电压依赖性钠通道(NaV1.1)截短突变体F1237fsX1269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总蛋白及膜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NaV1.1截短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以质粒pCMV-SCN1A-WT为模板,构建带有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融合表达的野生型与截短突变质粒(分别标记为pCMV-EYFP-SCN1A-WT、pCMV-EYFP-3710),并转染至H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的方式研究放射外科结合替莫唑胺治疗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侵袭性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常规培养的大鼠垂体腺腺瘤GH3、MMQ细胞分为对照组、10 Gy放射组、20 Gy放射组、替莫唑胺组、联合治疗组,以边缘剂量为10 Gy、20 Gy的伽玛刀照射细胞为10 Gy、20 Gy放射组。将未照射细胞设为对照组,20 Gy放射照射后GH3、MMQ细胞继续培养12 h,再分别以250 μm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神经系统布鲁氏菌病并不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布鲁氏菌病疫区,存在不明原因的神经症状伴随发热时,应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布鲁氏菌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多西环素和链霉素联合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治疗,用药时间至少为6~8周。
磁共振成像(MRI)已广泛用于垂体腺瘤的影像评估,近年来通过对序列参数的优化及对射频和信号采集方式的改进,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本文对MRI技术在垂体腺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评价细胞凋亡可对某些疾病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为及时而准确的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作为目前核医学最高水平的标志,可利用示踪原理可对活体进行安全、无创、特异的凋亡显像。而早期凋亡显像探针的研究是PET凋亡显像的重要基础,针对凋亡细胞不同特征性的生化改变,目前已经有许多不同特性的凋亡显像探针被研究出来,本文主要介绍PET凋亡显像探针及其最新研究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