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中职政治教材的相对稳定,致使教学内容显得相对滞后。这时政治教师如果不灵活地驾驭教材,而是拘泥于教材,死抠教材,照本宣科,必将使政治课教学了无生气,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在优化政治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方面做了以下探索,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中职政治课里的很多东西,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会的,也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得会的,而是在生活中培养和锻炼会的。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需要。现实生活为政治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种情景能让学生身心置于其中,所以对学生的震撼特别强烈,感受特别深刻,回味特别悠长。记得在讲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时,课前,我让学生分组搜集了有关我国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资料,并调查了学校附近一间食品厂的污染情况。那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特别是食品厂触目惊心的污染情况,让学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非常迫切地感受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对保护资源和环境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还有很多学生从此开始特别注意节约用纸,爱惜课本,自觉保护环境。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看到了,听不到的听到了,想不到的想到了,做不到的做到了。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与交流成果的机会,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不断发展,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起来。
二、引入时事教育,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对时事政治本来就感兴趣。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无疑给政治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和时代的气息。对一些重点、难点、热点的问题,如“金融危机”、“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并学会从网上,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上搜集相关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我们党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教师要及时融入政治教材,加以宣传。这样不但能让学生领略到理论创新达到新境界的无限风光,更能更新学生的观念,启迪学生去畅想、探索和创造。
三、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由于中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知识、理论,而是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具体的原则和方法,强调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思路开拓,不局限于教材或其他现成的答案,须运用知识,从不同的方面思考得出最佳答案。因而没有唯一标准或正确答案,甚至会出现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答案的情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职生有一定的知识面,特别是已经到广东进行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联系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工作中,了解了一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开放。他们不会满足于课本上旧的内容和条条框框,对各种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存在许多疑惑,需借鉴更多他人的成功做法来纠正自己的行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掌握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举成功人士的案例,能把学生从小小的课堂带入到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问题中,使他们对具体的事件作出反应,互相质疑,共同思考,层层剖析,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更有效地得到锻炼。
四、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利用新闻图片、漫画、历史故事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中职政治课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现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创设具有新意和浓厚趣味的情境,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规律的客观性时,我出示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主人翁,一只手提一筐鸡蛋,另一只手挖坑,嘴上振振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种钞票得钞票”。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可违背”即可深深植根于学生记忆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就会主动地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情境,讲究情境设置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性,优化教学内容,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有效地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袁妮)
一、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中职政治课里的很多东西,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会的,也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得会的,而是在生活中培养和锻炼会的。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需要。现实生活为政治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种情景能让学生身心置于其中,所以对学生的震撼特别强烈,感受特别深刻,回味特别悠长。记得在讲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时,课前,我让学生分组搜集了有关我国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资料,并调查了学校附近一间食品厂的污染情况。那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特别是食品厂触目惊心的污染情况,让学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非常迫切地感受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对保护资源和环境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还有很多学生从此开始特别注意节约用纸,爱惜课本,自觉保护环境。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看到了,听不到的听到了,想不到的想到了,做不到的做到了。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与交流成果的机会,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不断发展,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起来。
二、引入时事教育,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对时事政治本来就感兴趣。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无疑给政治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和时代的气息。对一些重点、难点、热点的问题,如“金融危机”、“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并学会从网上,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上搜集相关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我们党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教师要及时融入政治教材,加以宣传。这样不但能让学生领略到理论创新达到新境界的无限风光,更能更新学生的观念,启迪学生去畅想、探索和创造。
三、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由于中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知识、理论,而是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具体的原则和方法,强调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思路开拓,不局限于教材或其他现成的答案,须运用知识,从不同的方面思考得出最佳答案。因而没有唯一标准或正确答案,甚至会出现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答案的情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职生有一定的知识面,特别是已经到广东进行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联系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工作中,了解了一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开放。他们不会满足于课本上旧的内容和条条框框,对各种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存在许多疑惑,需借鉴更多他人的成功做法来纠正自己的行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掌握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举成功人士的案例,能把学生从小小的课堂带入到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问题中,使他们对具体的事件作出反应,互相质疑,共同思考,层层剖析,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更有效地得到锻炼。
四、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利用新闻图片、漫画、历史故事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中职政治课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现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创设具有新意和浓厚趣味的情境,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规律的客观性时,我出示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主人翁,一只手提一筐鸡蛋,另一只手挖坑,嘴上振振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种钞票得钞票”。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可违背”即可深深植根于学生记忆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就会主动地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情境,讲究情境设置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性,优化教学内容,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有效地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