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路上,走过许多山水,大多如浮光掠影一晃而过。值得流连的地方,总是那么少。曾经的川西,如今的云南。当你脚底发痒却又实在想不起去哪时,彩云之南从不曾让人失望。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云南边陲明珠腾冲。腾冲的自然人文好去处众多,和顺古镇、国殇墓园、火山公园、北海湿地……而最吸引我的非高黎贡山脚下的造纸博物馆莫属。
在朴实的村落民居中别具一格,却又不显突兀,那么自然地融入四周的田园山色。
“这就是传说中最美的手工造纸博物馆么?”在脑海中,当无数次想象的那幅画面就这样呈现在眼前时,颇有一种不真实感。还来不及兴奋,不觉就已到了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门口。
博物馆刚建成不久,还没正式对外开放。我们运气不错,正好碰见了当地村民龙占先。已满60岁的他,在村里能力强威信高,除了忙家里的农活,也很热心村里的公共事务,其中就包括参与博物馆的筹划建造。如今他是博物馆的馆长,代表村里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在参观中,会发现博物馆是全木架结构,院落式的空间,随地形逐级抬升为三层,分割出展览、工作和住宿三个功能区域。展示区由六个形状各异的展厅围绕中心庭院组成一条连续的参观路线,中间则是一个可向庭院完全开敞的茶室。二层是办公空间,通过一个室外楼梯连接到三层客房和一个可以观山的屋顶平台。
其所著的《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锁链——十九世纪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云南社会状况及民族风情》中写道:“1897年的冬季……离开明光,我们还是朝东走,爬过一座特别难走的山后来到了瑞丽江河谷。我们从一种云南常见的木桥过了河,这里就是桥头村……我们在界头村住宿,这个大村落是一个造纸中心。这种纸被称为‘白纸’,有时叫‘皮纸’,是用一种叫构树的树皮生产的,我认为那是一种桑树。树皮先浸泡一天,然后用石灰煮,再用水冲掉可能沾上的任何石灰。然后用木杵研碎,把最细的部分选出来放在大桶内用水搅成浆。后用一个很细的竹筛浸入树浆,然后上面会沾上薄薄的一层。随后把竹筛翻扣在一叠纸上,干了以后,上面的树浆就成了软白纸,被用来写字。”
古老的抄纸工艺流传至今,仿佛时光不曾流逝。
相比其他少数民族的造纸术,我们发现新庄抄纸法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其一是多用石灰发酵。它可以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杂质去除,使纤维分散开来成为纸浆。当煮料完毕,还要将其放入蒸桶蒸24小时充分发酵,然后再漂洗五六天,最后才打成纸浆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用这种方法抄纸污染很小,非常环保。其二是抄纸时加入纸药,其作用是与纸浆进行悬浮和粘合,以此提高纸质。其三是采用活动式竹帘抄纸。竹帘的外围用稍粗的木条围框,用很细的直径约为1mm的竹条均匀地编成竹帘。竹帘上均涂有土漆,十分光滑,能使纸浆中的水分均匀顺畅流下。竹帘根据所需纸张大小而制,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用途,抄纸时可控制纸张大小与厚薄。少抄则薄,多抄则厚。其四为槽式捞纸。新庄抄纸人家的抄纸槽以前都是木材做的,现在大多由水泥砌成。纸槽一般长1.5~2米,宽1~1.5米,高1米左右。一个纸槽的纸浆一天可抄出1000张左右。
据龙占先介绍,他家里有一只纸缸,每天由媳妇和儿女一起抄纸,每天能抄1000张左右。冬季农闲时抄得多一些,农忙时就没时间抄了。一年算下来大约可以抄200捆纸,每捆1000张。按市价每捆约120元算,一年就是24000元,除去原料成本5000元,每年可剩20000元左右。所以,造纸也是当地村民的一项重要生计来源。
传承的载体 建筑的艺术
逛完村里的造纸人家,好奇心又驱使我们回到了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我们想知道博物馆是怎样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全程参与博物馆筹建的龙占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细节。他说,这一切离不开来自北京的三位热心人的努力与付出。
龙文是关注知识产权的出版社编辑,开设一个手工造纸博物馆的想法萌生于龙文第一次到新庄村龙上寨参观杨修庙时。杨修庙是新庄村村民自建的小院落,里面供奉着财神爷和蔡伦祖师。村民们之所以把财神爷和蔡伦祖师供奉在一起,是因为蔡伦祖师交给了他们造纸技艺,造纸带来财富则由财神爷来保佑。在建国前,这座杨修庙还是造纸户们“谈取行”的场所,相当于行会议事机构。
这让龙文意识到,在新庄村,造纸不仅仅是门技艺,它还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植根于村民的心中,这种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需要一个适当的空间来展示,于是他向当时的村支书建议开设一个博物馆,陈列器物,展示文献,一则教育村民继承传统,二
则可向外来访客宣传介绍。 经过多次协商讨论,三人达成了合作的共 代结合,从建造1:1 00的缩微模型以便直观地
这个想法得到了村支书的支持,将其作为 识:手工造纸博物馆的初衷既然是想保护和弘 和当地工匠沟通到几年间木头涨30%的通涨现
当时正在筹备中的新庄村传统资源共管会工作 扬手工纸这一古老工艺和文化,那么博物馆建 状,博物馆的建造历时整整三年。
的重要事项,之后就任命村民龙占先为博物馆 筑的建设本身也可以成为这一传统文化及其价 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彻底属于高
馆长,筹措博物馆建设事宜。 值观的组成内容。以此,就可以让手工纸和博 黎贡的建筑。地面和基础采用火山岩,全木料
一开始的想法是迁建一个当地的老民宅作 物馆共同成为地域文化系统的物质承载媒介。 的龙骨框架,立起来的杉木墙面,以及全竹屋
为博物馆,不过实际运作起来却困难重重。选 而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的建造应当关乎手工 顶,一切全都是当地材料,在日光下呈现出自
址、平地、协调邻里,全凭龙占先辛苦操持, 造纸这一事物的特征:自然的、环保的、乡土 然的薄暮般的金色。
而后平面设计师一岸的参与,使博物馆在未来 的、人文的。 天色渐暗,大地一片寂静,博物馆的灯光
实际操作和建造经费支持上,有了更多保障; 从采访当地居民、根据当地建筑习惯提出 下,照亮的不仅是我们的脸庞,更照亮了关于
建筑设计师华黎的加入又使得博物馆的建设具 初步设想到六个连在一起的建筑聚落群构思, 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那些在路上的
有了专业水准的保障。 从结合当地特色的建材选择到如何把自然与现 故事,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在朴实的村落民居中别具一格,却又不显突兀,那么自然地融入四周的田园山色。
“这就是传说中最美的手工造纸博物馆么?”在脑海中,当无数次想象的那幅画面就这样呈现在眼前时,颇有一种不真实感。还来不及兴奋,不觉就已到了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门口。
博物馆刚建成不久,还没正式对外开放。我们运气不错,正好碰见了当地村民龙占先。已满60岁的他,在村里能力强威信高,除了忙家里的农活,也很热心村里的公共事务,其中就包括参与博物馆的筹划建造。如今他是博物馆的馆长,代表村里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在参观中,会发现博物馆是全木架结构,院落式的空间,随地形逐级抬升为三层,分割出展览、工作和住宿三个功能区域。展示区由六个形状各异的展厅围绕中心庭院组成一条连续的参观路线,中间则是一个可向庭院完全开敞的茶室。二层是办公空间,通过一个室外楼梯连接到三层客房和一个可以观山的屋顶平台。
其所著的《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锁链——十九世纪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云南社会状况及民族风情》中写道:“1897年的冬季……离开明光,我们还是朝东走,爬过一座特别难走的山后来到了瑞丽江河谷。我们从一种云南常见的木桥过了河,这里就是桥头村……我们在界头村住宿,这个大村落是一个造纸中心。这种纸被称为‘白纸’,有时叫‘皮纸’,是用一种叫构树的树皮生产的,我认为那是一种桑树。树皮先浸泡一天,然后用石灰煮,再用水冲掉可能沾上的任何石灰。然后用木杵研碎,把最细的部分选出来放在大桶内用水搅成浆。后用一个很细的竹筛浸入树浆,然后上面会沾上薄薄的一层。随后把竹筛翻扣在一叠纸上,干了以后,上面的树浆就成了软白纸,被用来写字。”
古老的抄纸工艺流传至今,仿佛时光不曾流逝。
相比其他少数民族的造纸术,我们发现新庄抄纸法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其一是多用石灰发酵。它可以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杂质去除,使纤维分散开来成为纸浆。当煮料完毕,还要将其放入蒸桶蒸24小时充分发酵,然后再漂洗五六天,最后才打成纸浆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用这种方法抄纸污染很小,非常环保。其二是抄纸时加入纸药,其作用是与纸浆进行悬浮和粘合,以此提高纸质。其三是采用活动式竹帘抄纸。竹帘的外围用稍粗的木条围框,用很细的直径约为1mm的竹条均匀地编成竹帘。竹帘上均涂有土漆,十分光滑,能使纸浆中的水分均匀顺畅流下。竹帘根据所需纸张大小而制,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用途,抄纸时可控制纸张大小与厚薄。少抄则薄,多抄则厚。其四为槽式捞纸。新庄抄纸人家的抄纸槽以前都是木材做的,现在大多由水泥砌成。纸槽一般长1.5~2米,宽1~1.5米,高1米左右。一个纸槽的纸浆一天可抄出1000张左右。
据龙占先介绍,他家里有一只纸缸,每天由媳妇和儿女一起抄纸,每天能抄1000张左右。冬季农闲时抄得多一些,农忙时就没时间抄了。一年算下来大约可以抄200捆纸,每捆1000张。按市价每捆约120元算,一年就是24000元,除去原料成本5000元,每年可剩20000元左右。所以,造纸也是当地村民的一项重要生计来源。
传承的载体 建筑的艺术
逛完村里的造纸人家,好奇心又驱使我们回到了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我们想知道博物馆是怎样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全程参与博物馆筹建的龙占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细节。他说,这一切离不开来自北京的三位热心人的努力与付出。
龙文是关注知识产权的出版社编辑,开设一个手工造纸博物馆的想法萌生于龙文第一次到新庄村龙上寨参观杨修庙时。杨修庙是新庄村村民自建的小院落,里面供奉着财神爷和蔡伦祖师。村民们之所以把财神爷和蔡伦祖师供奉在一起,是因为蔡伦祖师交给了他们造纸技艺,造纸带来财富则由财神爷来保佑。在建国前,这座杨修庙还是造纸户们“谈取行”的场所,相当于行会议事机构。
这让龙文意识到,在新庄村,造纸不仅仅是门技艺,它还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植根于村民的心中,这种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需要一个适当的空间来展示,于是他向当时的村支书建议开设一个博物馆,陈列器物,展示文献,一则教育村民继承传统,二
则可向外来访客宣传介绍。 经过多次协商讨论,三人达成了合作的共 代结合,从建造1:1 00的缩微模型以便直观地
这个想法得到了村支书的支持,将其作为 识:手工造纸博物馆的初衷既然是想保护和弘 和当地工匠沟通到几年间木头涨30%的通涨现
当时正在筹备中的新庄村传统资源共管会工作 扬手工纸这一古老工艺和文化,那么博物馆建 状,博物馆的建造历时整整三年。
的重要事项,之后就任命村民龙占先为博物馆 筑的建设本身也可以成为这一传统文化及其价 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彻底属于高
馆长,筹措博物馆建设事宜。 值观的组成内容。以此,就可以让手工纸和博 黎贡的建筑。地面和基础采用火山岩,全木料
一开始的想法是迁建一个当地的老民宅作 物馆共同成为地域文化系统的物质承载媒介。 的龙骨框架,立起来的杉木墙面,以及全竹屋
为博物馆,不过实际运作起来却困难重重。选 而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的建造应当关乎手工 顶,一切全都是当地材料,在日光下呈现出自
址、平地、协调邻里,全凭龙占先辛苦操持, 造纸这一事物的特征:自然的、环保的、乡土 然的薄暮般的金色。
而后平面设计师一岸的参与,使博物馆在未来 的、人文的。 天色渐暗,大地一片寂静,博物馆的灯光
实际操作和建造经费支持上,有了更多保障; 从采访当地居民、根据当地建筑习惯提出 下,照亮的不仅是我们的脸庞,更照亮了关于
建筑设计师华黎的加入又使得博物馆的建设具 初步设想到六个连在一起的建筑聚落群构思, 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那些在路上的
有了专业水准的保障。 从结合当地特色的建材选择到如何把自然与现 故事,让人久久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