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权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福柯认为,权力无处不在,话语就是权力的象征。本文主要以语言运用为例,探讨英国族裔作家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语言和权力关系。
  关键词:奈保尔;《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语言;权力
  作者简介:尹雯(1984-),女,硕士,讲师,兰州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语言与权力的关系一直是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福柯说,话语即权力,语言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在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族裔作家奈保尔的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殖民地人民努力运用英语这一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英语是宗主国的标准语言,殖民地人民也把它当作是官方和标准的语言,认为只有更好地掌握了它,才能更为有效或更有机会接近权力中心。在该作品中,毕司沃斯先生使用英语既是为了在“自己的”家里确立地位,为了和哈奴曼大宅的人平起平坐,又是为了和殖民国家英国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图尔斯太太和赛斯在哈奴曼大宅中总是坚持使用英语,也是为了掌控和维护更大的权力。本文主要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话语与权力关系。
  小说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这样的画面:大多数人为了确立自己的地位,为了融入宗主国英国,尽量运用英语和他人交流。毕司沃斯先生即是一个典型代表。他除了在外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还在“自己的”家和哈奴曼大宅中坚持使用英语。虽然他毕生都未能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但他在妻子莎玛和儿女跟前,显然想成为这个小群体的权力中心。然而,妻子莎玛总是把哈奴曼大宅称为家,他们的儿女们也更喜欢哈奴曼大宅,觉得它比父亲匆匆忙忙临时搭建的几座房子要好得多。面对权威的坍塌这一事实,为了在妻子和儿子女儿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毕司沃斯先生一直使用英语。英语是宗主国英国的官方语言,在殖民地也是权力的象征。毕司沃斯先生在完全没有必要的场合使用英语,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一家之主的地位和权力。
  在哈奴曼大宅,毕司沃斯先生初次见到图尔斯太太,就为她虽然速度慢但非常標准的英语发音和语调震惊,顿时产生了敬畏之情。这其实与他已经深刻领会了语言所隐含的权力有很大关系。越是标准的英语,就与宗主国约相近,越是权力的象征。因此,从一入赘到哈奴曼大宅,他就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他明白自己决不能比别人低一个层次。到后来,他几乎总是在哈奴曼大宅说英语,即使对方说印地语。他早就明白,虽然哈奴曼大宅表面上杂乱无章,但实际上井然有序,个人地位是按照次序划分的,就像其琴塔在派德玛之下,莎玛在琴塔之下,而赛薇在莎玛之下,至于他自己,则远在赛薇之下。因此,毕司沃斯先生说英语,也是确立和维护自己在哈奴曼大宅中的地位。
  图尔斯太太是哈奴曼大宅的权力中心,所有人都在围绕着她转,包括嫁出去的女儿和她们的女婿们。特别是在她生病时,一切都以玫瑰房间为重,因为它是权利中心的中心。她基本上一直说英语,因为她觉得,说英语会让自己的话显得更有分量。虽然她自己就是印度人,但她对自己的身份并不特别认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说英语,可骂人时,却用印地语。她的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对自己语言的排斥,是对讲英语的英国的认同和向往。
  在哈奴曼大宅中,英语就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哈奴曼大宅的那些姐妹们即使英语说得不好,也一直在坚持。奥华德从英国回来之后,她们更是如此,不停地讨好奥华德。在她们眼里,奥华德是最接近英国这个权力中心的人,和奥华德关系好,也就是和英国关系好,自己也就处于更高的地位。图尔斯太太也为儿子奥华德能在英国留学倍感骄傲,因为她感到相较于别人,自己的地位更高。
  哈奴曼大宅除了图尔斯太太,赛斯是另一个权力中心。他替图尔斯太太掌管大半个家的事务。初次在图尔斯商店见面时,毕司沃斯先生对于他的口气感到十分不快,更让他心绪不宁的是,赛斯讲的是英语。从入赘哈奴曼大宅,毕司沃斯先生就与赛斯合不来,赛斯作为半个一家之主一直压制着他,而且一直不认可这个一无所有入赘到哈奴曼大宅的毕司沃斯先生。赛斯和图尔斯太太一样,一直用英语讲话,肯定英国的语言和权力,而否定了自己的文化与语言。话语即权力。如果赛斯不讲英语,就觉得自己在哈奴曼大宅的地位会低于别人,更不用说代替图尔斯太太处理家庭琐事、掌管产业。
  在小说中,奈保尔并没有具体描写宗主国英国如何对殖民地印度实施统治,但我们从这些人物的语言运用等细节中,就可以感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无处不在的权力关系。英国在殖民的过程中,强迫殖民地人民接受了自己法律、教育、文化等体系。与此同时,本土居民也慢慢地从潜意识上接受他们的统治,并努力向他们靠近。比如,大家都努力学着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要是自己没机会融入上层社会,接近权力中心,他们就想尽办法让孩子努力学习,赢得奖学金,以便有机会接近英国,成为上层社会的人。
  作为典型的后殖民为本,奈保尔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深刻揭示了语言与权力自己的关系。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正是通过语言这一“知识”媒介构建起来。语言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语言的运用,其实暗含着使用者本身的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判断。在后殖民时代,曾经的殖民地要真正实现独立,还需要重新树立本土语言的地位,重构本土的文化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志明.《毕司瓦斯先生的房子》:一个自我反讽的后殖民寓言[J].外国文学评论,2003 (04).
  [2]孙晓萌.语言与权力[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
  [3]王丹.《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流散批评视角解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 (04).
  [4]余珺珉.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徐訏的新浪漫主义小说继承了相对早期浪漫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因为现代性的融入、充满细节的叙事等特征而具有了新的面貌与风格,在《鬼恋》中,他以具有现代性的人物形象,以及细节与现实的融入,在浪漫传奇中融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成分,使自身的浪漫主义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关键词:新浪漫主义;现代性;《鬼恋》  作者简介:蒲敏(1991.7-),女,汉,四川省南充市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
摘 要:细读鲁迅被誉为“爱情教科书”的传世作品,展现最感动至深的情爱场景。用普及的方式分析,让更多的人阅读它,欣赏它。由此使经典文学走下圣坛、让读者在情感浮躁与错讹丛生的现代社会得以领略近代爱情的纯洁、曲折、与无奈。从中获得精神滋养,并能因此更好地了解现实中的女性究竟要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关键词:女性;爱情;经济地位;独立  作者简介:唐霞(1975.7-),女,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川职业技术
摘 要:白先勇的《台北人》中蕴含了许多花的意象。花可以象征人物品格,烘托所处环境,花开花落也与青春易逝、时间流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叹春、惜时等文人传统不无关联,也与白先勇自身的人生遭际分别不开,这深刻体现了白先勇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意识。  关键词:《台北人》;花;象征;历史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01  少
摘 要:《尤利西斯》是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代表作之一,诗歌借用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题材,抒写英雄暮年不甘平庸渴望远征的壮志豪情。丁尼生以独白的形式塑造了垂暮之年的烈士——尤利西斯:面对岁月的消逝和日渐庸碌的生活,尤利西斯没有虚应故事,反而猛志犹在,上下求索。这种创造性的改写表明丁尼生永恒不断追求诗歌艺术的真谛的决心。  关键词:《尤利西斯》;理想之光  作者简介:张梦雪(1994.8-),女,汉族,安
摘 要: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书写了囿于家庭藩篱和男性权杖下的女性意识从苏醒、崛起到最终妥协、沉寂的过程,而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动物意象——山羊弗洛拉从出现到消失,而后再现又再消失的命运与这一过程桴鼓相应。古希腊文化中,山羊被寓意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化身,本文将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切入,分析山羊弗洛拉与狄奥尼索斯所具有的女性狂欢气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酒神精神對于作品情节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逃离
摘 要:自2014年张江提出“强制阐释论”后,文艺学界针对这一问题掀起了持久热烈的对话与争鸣,本文通过探讨“强制阐释论”的主要观点和梳理论争的过程,试图更加深入客观地把握这一命题。同时提出笔者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疑问。“强制阐释论”拓展了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视域,同时也要批判地看待它,在大话语中保持自己的立场。阐释可以带来新生,强制可能导致偏离,“强制阐释论”对当下文艺理论建构的启发需要更加客观的看
摘 要:语言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符号,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抹色彩。然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加深,语言老龄化也逐渐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当前国内开对于语言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主要针对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趋于濒危或代际传承出现断代。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代际传承增加了新的挑战。推理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逻辑推理为特色,通过语言的运用和悬疑的设置深度锻炼了读者
摘 要:刘第红《花神之约》中的非虚构散文,通过田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碰撞、社群空间与个体空间的交融、物质空间与人文空间的辅成,体现了湖南省新化县梅山地区乡村空间形象的素朴特质,包括乡村生活之真、乡村人情之善、乡村景色之美。  關键词:刘第红;《花神之约》;非虚构散文;空间关系;真善美  作者简介:汪楚琪(199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外国文学。  [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路遥先生的中篇小说《人生》在开始引用了柳青先生的几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摘 要:在曹植早期的乐府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人物的描写。如《名都篇》中的少年,《白马篇》中的游侠,《美女篇》中的美人等。这些人物实际是曹植为了塑造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刻画出来的,体现了曹植在那个时期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曹植;早期作品;人物塑造;自我形象;美学追求  作者简介:邱昕悦(1997.3-),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